一座倒塌的福建土楼……
成名,来自倒塌时一阵声响。
前几日(4月20日)一座名为“庆源楼”的永定土楼倒塌了,短短的一则消息,转发近两千,在@新浪福建 平时只有几十的转发量中算得上是很热门了。
△ 微博截屏
福建土楼在200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并不是每一座土楼都入选了名录或者挂上了文保牌子,这座名为“庆源楼”的土楼,显然不在此列。
如果去过土楼就会发现,这里的土楼之多超出了我们以往通过电视镜头或杂志画报所了解到的。而且大量的土楼依然保有原居民,他们散落在山林之间,就像普通村镇的房屋般被使用。
△ 俯瞰土楼与楼房共处
△ 可供旅游参观的土楼里,生活如常
曾经建造这些独特民居的先祖,一定怀抱过子子孙孙永不分离的美好念想,然而几百年后人事变迁,不少土楼的权属都产生了问题,甚至有些人已经移居海外。这个亲兄弟都可以对薄公堂的世界,因为土楼产生纠纷就在正常不过了。所以大多数土楼在维修时都会因为这些问题而遇到阻力,更别提本身这类建筑会有改建时的特别要求。
我去土楼游玩的时候,居住的民宿是清代土楼,一半已经坍塌,另一半却被装修后用于经营。搜一下土楼的名字,直接可以跳出因为这个土楼继承问题而导致的民事诉讼。
在这里,年久失修的土楼和残缺不全的土楼并不罕见。
△ 随处可见的土楼残
甚至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土楼搭满了脚手架却不见维修工人,从拉出的横幅看出是与土楼公司的合同纠纷导致的。而里面陈设的展板却告诉我们,此楼曾经居住着一个书香世家,有数百人侨居海外。
△ 衍香楼
有些土楼甚至是以摇摇欲坠作为宣传特色。照片看是很惊人的,但具体是不是真的存在隐患,还只是看起来唬人。我作为外行就不太了解了。
△ 裕昌楼
在这里,保护历史文化的理想与苟且人情世故的现实,清晰而无奈。
文中与文末广告是平台提供给公众号创作者的变现方式,根据浏览和点击会产生分成补贴给作者。显示内容是由系统根据大数据自动匹配,每个人都不同,我也无预计大家能看到的。如有打扰,请多包容。
相比这些土楼,倒塌的“庆源楼”是那么默默无闻,甚至我没找到关于它的更多资料。之所以它的倒塌引人注目,除了被标注的“三百年”历史以外,还在于它的倒塌在多年前就早有预警,并且一直有维修挽救的意愿,但是它的无名注定了无人问津。
“庆源楼”倒塌前的消息,几乎全部来自于一位博主的预警,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7月。
△ 微博截屏
不过这些预警微博的共同点都是0转发。这位博主参与进来的原因似乎也很具有现实的平常感,因为他经营的民宿就在这座土楼的正前方。土楼大,而民宿小,并且土楼显眼,所以他的地址不少还特地注明了在“庆源楼”前方的信息。
△ 卫星图来自谷歌地图
从这位博主的不少照片和视频甚至可以看出是来自室外监控的画面。
直到倒塌前的一个月,这位博主也逐步升级了对倒塌风险的预告,几乎是眼睁睁看着这幢土楼走向湮灭。
△ 微博截屏
有些事,来得突然,反而可能是一种幸运,至少少了诸多徘徊和折磨的过程。
这位博主还发过一篇“美篇”,目前媒体报导的资料基本全部来自这位博主(虽然很多媒体没有标出来)
△ 美篇截屏
他还录制了视频,里面表示庆源楼“生命垂危而又得不到保护。其实平民楼也是土楼,也是客家先民的智慧结晶,也需要得到保护”。
△ 博主拍摄的视频(约11.3M)
关于此楼的“三百年”历史也是来自这位博主的考证。
经过翻阅厚厚的林氏族谱和现在楼里的户主信息来看,可以推算出庆源楼大约建于清康熙年间历史三百年左右,族谱记载楼内出了“乡宾冠带”2人,“清大学生”4人。楼高三层,有一个正大门一个外大门(瑞源门),楼内有一口水井,一个中厅观音厅,四道楼梯一楼通至二三楼,一楼走廊相通,二楼走廊四面有谷仓隔断,三楼走廊四面各有一道门可开可关,楼内共有65个房间和几个澡堂,楼内虽没有雕梁画栋文雅诗词,但三楼四面的房间都有用木质结构向墙外延伸的挑棚,用于增加房间面积减少土墙的重量,这种四面都有挑棚结构的土楼极为罕见,充分体现我祖建造土楼的创新智慧。庆源楼的右侧原有两层高的附属建筑烟棚(烟丝加工坊),因旅游开发拆除烟棚后修了一条石板路,现在是游客参观洪坑土楼的必经之道。庆源楼历经风雨三百年如今人去楼空,年久失修,瓦损、木腐、墙残、摇摇欲坠,游客路人过往需注意安全,若再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它将在我们眼前消失。
关于此楼为何难以修复,也给出过说明。
当代楼主不忍直视祖屋现状,但面对年久失修的祖屋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资金修复,因为是土楼又不能拆除重建,雨季马上来临危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也只能眼睁睁看它一点一点坍塌。
除了这些信息,“庆源楼”留下的影像大概也就只有游客无意中拍到的。
我翻到一则2014年的游记博客,这位游客在参观“升恒楼”时拍下了一座不知名的方形土楼,应该就是“庆源楼”。当时外观已有不少裂缝,只是不知内部环境如何。
△ 和讯博客 翌新地带 截屏
从2017年时那位预警博主微博照片看,至少一半的木建筑(土楼一般是外圈土墙,里面是木结构建筑)已经倒伏了。
说实话,这种无人居住又缺乏修复的房屋,倒塌是没有悬念的命运。
以前旧城改造中会遇到挂有文保牌的古建筑,阻碍开发商的利益,就会有无良者在原住民迁出后将瓦掀去。南方潮湿多雨,夏天又有台风,闲置一段时间房屋自然便会腐朽垮塌。所以老人总说,老屋靠人气撑着,其实是因为有住客房子有什么毛病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补修,不至于将问题积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客观来说,“庆源楼”只是诸多曾经用作居住而又废弃的土楼之一,“三百年”的历史并无专家鉴定,文保价值可能并不如我们从一则微博消息里看到的那么惊人。即便它有年头了,在永定并不缺少与它有相似命运的土楼,只是少了一个在侧时时观察预警的人,它们走向消亡的脚步悄无声息。
△ 预警博主经营的民宿和庆源楼之间的距离
△ 明显是室外监控拍到的画面
可能是近年来大家呼吁保护这个拯救那个的声音太多了,让大家忘记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告别都是猝不及防甚至寂静无声的。
还记得前不久斑鳖因人工授精失败而死亡、全世界已知个体只剩下3只的新闻么?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那之前都不知道有这样一种动物。而看相关报导,当这个物种被意识到是有效种的时候,数量已经站在了灭绝的悬崖边上。这种发现即濒危的情况存在于多个领域里,挂一漏万,那些还来不及发现的呢?
福建土楼在2008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但是关于它的考察研究最早的书籍应该是1994年汉声出版的黄汉民《福建土楼》,其中关于“庆源楼”所属的方形土楼里有一句“直到最近几年人们才搞清楚”外形相似的方楼内部布局多种形式,这满打满算不过30年左右吧。
▲ 相关书籍推荐
这当然不是说倒塌的“庆源楼”价值必然有多么高。这座楼位置其实并不算差,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内,这是很多人参观土楼的必去之处,距离“土楼王子”振成楼直线距离才两百多米,离“国宝土楼”福裕楼直线距离也只有七百多米。如果有明显的特别价值应该早就申报或被发现了,但并不算深厚的土楼考察研究时长,的确让人担忧并反思是否已经做到了细致的勘验记录?
之前巴黎圣母院大火以后,人们发现了有VR纪录片以及游戏《刺客信条·大革命》,但是“庆源楼”只有一个预警博主并不专业的手机镜头。虽然将两者并提并不合适,但如果想好好珍惜就要提早记录保存,千万不要等到覆水难收。就如同,谁也没想过巴黎圣母院是以这样的形式这样的时间发生灾祸。
能好好说再见的,一定会再见;
来不及说再见的,大抵都是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