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斌║留住美丽,记住乡愁(散文)
我的老家,在梅县区雁洋镇三乡,与大埔相邻,靠近狮子顶的一个客家小山村。那里,青山绿水,自然生态优美,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以前叫猪嫲坑,有7个小组,人口约5百多,(常住人口约100人左右)曾是独立的一个村委会,后来和黄沙村合并为一个村,隶属黄沙村委会。
仲夏的一个周末,我回老家转了一圈。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鸣笛,只恐进出的村民不知有车迎面而来,谨防不必要发生的事故。以前道路狭窄,村民也会偶发碰擦事故,后来,在政府各单位以及村两委干部努力发动捐款下,于2015年完成部分道路扩宽和避车道的修建工作,更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安全。
从黄沙到珠横,约3公里,道路建在半山腰上,两边的山连绵不断,树木葱葱,四季如春;脚下是一条小溪,溪水清澈,常流不断。路边的柚子树上硕果累累,迎风摇首,比骄阳还要热情欢迎你的到来。沿路经过半坑小组,不一会,就到达珠横了。珠横,是珠横坑的中心,分为珠上和珠下两个村民小组。笔者曾做过好几年村干部,经常走家串户,对每家每户的村民情况基本都了解。在伯公边,曾有一棵百年老檀树,树干枯空,能同时容下几个成年人。据说以前村民在田地里耕作,遇到风雨,都会到洞里躲避。而旁边的福德伯公伯婆也会保佑子民的安全。好些年前,为了响应政府“建设美好家园”的号召,村民自筹资金,自愿让出土地,在这周围种下了,檀树、香樟等树绿化,现在已是郁郁葱葱。不远处,民居错落有致,珠上的老围屋,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优美;老屋、新楼房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宁静和祥和。抬头望去,朵朵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中悠闲的游走;四周的青山,郁郁葱葱;柚树硕果累累,鸟声啾啾,碧水潺潺……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关于珠横坑,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且待我慢慢道来。
珠横的珠上珠下小组均为黄姓,据石楼十字坑《黄氏族谱》记载,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106世季伦公,由梅县城郊水南坝迁入小都张虎塘尾(今墩子上一带)仅传数代明洪武三年(1370年),土匪猖狂,再迁珠横,又迁十字”。因此,黄姓是有史可查之最早迁来三乡的居民之一,是峭山公所传下来的一脉子孙。先祖们来到这里定居,为了养家糊口,开山垦田,辛勤劳作,仍然是有上顿没下顿。相比之下,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他们悟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所以他们严格要求子孙后代都努力读书,争取考取功名,才有前途!所以,读书成了一股好风气,代代相承。听老一辈的叔伯说:相传珠横有“十八担书笼”之称,出了很多教书先生,但因没留下有文字记载,所以也没资料可查,只是乡间传说而已。
话说回来,在珠横坑口的伯公周围,树木一年四季郁郁葱葱,鸟语花香;一条小溪沿坑而出,碧水长流;老檀树下方有一块黑沉沉的大石头,横卧溪边,形状有头、有尾、有脚酷似一头大黑猪,栩栩如生。相传古时不见有此石。有一次,坑口坝子乡亲经营的酒坊里的酒糟接二连三失盗,酒坊主人查不出谁人所为,遂连夜暗地里伏视。上半夜一点动静都没有,主人想:是不是打草惊蛇了呢?盗贼不会来了吧。这样想着,就回去睡觉了。可第二天早上起来,又发现酒糟不见了!那时候,物质稀罕,辛苦经营的酒坊只有一点微薄之利,怎能容盗贼一偷再偷?主人决定查个水落石出!这天夜里,他又偷偷躲在酒坊的旁边,眼睛眨都不敢眨,目不转睛地盯着酒坊门口,看到底是哪个大胆的盗贼敢前来偷酒糟。上半夜,还是没有动静,主人有点捱不住了,眼皮打起了架。但他还是不敢大意,强打精神盯着。到了下半夜,一阵呼呼的声音传到耳朵,主人警惕起来,朦胧的夜色中,看到一头大猪嫲在盗吃酒糟!随即起来喝赶!大猪嫲往珠横坑路一直走,主人悄悄跟着,看是谁家所养。然而至珠横坑口,却不知去向。
又一次,珠横屋中一孕妇有一菜园,早上起来去淋菜,看到菜好像被猪吃的样子,遍问屋中人,均不承认。后来孕妇家人于夜间伏察,见是一母猪为患,即挥棒逐赶,母猪身子虽胖,却跑得非常快,赶至坑边,母猪忽然横卧于地骤变成一块大黑石。那村人回去跟屋中人说,但谁都不相信,第二天他带屋中人到母猪卧地的地方去看,看到栩栩如生的大母猪石,大家惊奇不已!为防母猪再起来偷吃和糟蹋村民的东西,大家一起想了个办法,在母猪石上用铁钎钉了好多印子,看是否能起作用。果然,这方法有效,这以后,母猪再也不会起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了。猪嫲坑亦由此得名,流传至今。为了不负“十八担书笼”的美称和适应社会潮流变化,“猪嫲坑”已改成文雅的“珠横坑”了。村民们团结一致,邻里相处和睦,艰苦奋斗,把先辈们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代代传承了下来。
近年来,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黄沙村通过夯实基层党建,如今,在黄沙村,美丽乡村建设正掀起热潮,全体村民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共建美好家园。期待珠横也得到近一步改善,结合村里其他景点,发展旅游业,为美丽乡村再添一笔色彩。
作者简介:黄海斌,女,大专学历,中共党员。
现为:梅州市梅县区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梅州市诗词学会会员
梅州市楹联学会会员
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
曾任雁洋镇三乡诗文社社委和《山稔花》编辑近10年
编辑:刘薇嬍;校对:刘薇嬍
策划:周逸帆;责编:陈静嫣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