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用好3个方法,让孩子不积食,吃得香!

图片来源:稿定素材

明日便是中秋,在此先祝各位家长和孩子们中秋快乐

中秋佳节,正是人月团圆的好日子,自然也少不了一顿美味丰盛的大餐。

大餐固然丰盛,但大快朵颐之后,有些脾胃偏虚弱的孩子就很容易出现积食的情况。

最好不要等到孩子积食甚至生病后,才临时补救,我更希望家长们能够学会一些预防积食、治未病的方法,让孩子开心、健康的过节,家长自身也不用时时刻刻担惊受怕,精神紧绷。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

吃饭前

检查孩子的消化情况

强烈建议所有家长养成一个让孩子获益无穷的好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最好是早餐后半小时)用10秒消化判断法检查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是否正常,具体如下:

① 看舌苔:如果孩子的舌苔又厚又白,就是积食的明显特征,某一区域、尤其是舌头的中后区增厚,也可以判断为有中下焦有积滞的征兆。

② 闻口气:如果孩子早上漱口后,口气依然明显、酸臭,往往意味着有食物在胃里堆积,发酵变酸。

③ 查大便:孩子大便长期不正常,不一定是积食,也有可能是体质原因导致的;但如果孩子在最近某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内,大便出现硬结、拉稀、有泡沫、有奶瓣、溏便,结合前面的舌苔判断,很可能就是积食了。

④ 观睡眠:胃不和则卧不安,孩子晚上睡不安稳,出现哭闹、翻来覆去、大汗、磨牙、趴着睡等情况,很可能也是吃撑、积食的表现。

1岁以下的小宝宝也能通过这4点判断是否积食。如果舌苔等情况比较难判断,则重点看宝宝的大便和睡眠状况:是否大便不正常甚至血便,是否晚上夜啼、睡不宁等等。

小宝宝长湿疹、热痱,病情延绵反复,往往也和错误喂养导致的积食有关。

一旦发现有积食,及时调理喂养方案,及时消积食,是保证孩子脾胃健运、长得好少生病的关键。

2

吃饭时

控制孩子食用的量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孩子没有积食,家长也要谨记“吃少、吃热、吃软”的原则。清淡饮食,多吃蔬菜瓜果,少吃煎炸、油腻、生冷的食物。控制好孩子的食量,吃七分饱即可。

孩子存在积食的情况,就要严格素食2~3天,鸡蛋、肉汤等都不能吃,待积食好转好后再逐渐恢复吃肉。

在中秋大餐前的一到两顿,可以先吃一点比较清淡的食物,减轻脾胃的负担,山布消滞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山布消滞粥

材料:山楂5g,布渣叶15g,大米50g,红糖5g。

做法:山楂和布渣叶放入锅中加水煎汁,取汁去渣;锅内倒入洗净的大米和适量水,大火煮沸,加入药汁,煮成稀粥,加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消食导滞。适用于胃口一般,或胃强脾弱,肚腹饱胀,舌苔白厚,大便不调的孩子。

适用年龄:2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食。1~2岁可喝少量粥水。蚕豆病可服。

3

吃完饭

给孩子消食导滞

大餐后,如果肉食比较多的情况下,给孩子吃大山楂丸,可以一解孩子吃撑后的不适。

随身携带一包新三星汤固体饮料,大餐后给孩子冲服1包,也能有效预防积食。

不过,这种饱餐后服用助消化的药物、食疗饮,多多少少有些“补救”的意味,最好是在进食的时候,就控制好孩子七分饱。

孩子吃得差不多了,想要到处玩耍,就任ta去玩耍。不要再强迫孩子和大人坐在餐桌前。孩子无聊之余,又会无意中进食过量,给脾胃增添负担。

外出就餐,像是酸梅汁、酸奶,都添加了大量糖类,助消化的功效几乎没有,如果孩子已经吃得有点撑了,就不建议再给孩子喝这些了;大麦茶、黑麦茶等,倒是可以给孩子酌量喝一些。

如此一顿饱餐,别忘了之后的3天左右,大人和孩子一起清淡饮食,给足脾胃恢复的时间,期间密切观察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同时别忘了呵护好孩子的情志,通过一些比较舒缓的活动,把节假日过于欢乐的情绪收束回来。

如果孩子还是不小心积食了,就要及时用新三星汤等助消化的食疗饮甚至药物食导滞,配合素食持续使用2~3天,一般积食的状况就会有所改善。

还可以配合小儿推拿给孩子助消化,手法如下:

① 清脾经:100~200次;

② 清胃经:50~100次;

③ 摩腹:顺时针3分钟,逆时针1分钟:

④ 平补平泻大肠经:食指桡侧面来回推,1岁以下100次,1~2岁200次,2岁左右及以上300~500次;

⑤ 顺运内八卦:50~100次;

⑥ 推下七节骨:100~200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