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梦渔阳&义品村思南公馆
霞飞路上的渔阳里,为啥老外会命名渔阳两个字,一直没搞懂。
仪品银行为比利时与法国合资银行,因与中国皇帝溥仪的字相同而改为“义品”银行。
1912年在上海成立远东总部,行址设在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内。
上海总部称义品洋行。它到上海的第一件作品:
8幢石库门的杰作--老渔阳里。
三年后又在其北面的霞飞路,开发了33幢的新渔阳里,两处有小路相通。
渔阳被后世诗人常用为意象。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渔阳是天津的古地名,也许是为了纪念其在天津的创办历史,义品洋行将两处建筑命名“渔阳里”。
该行建筑师Allalias领衔设计。之后不久又在附近的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北边地块,茂名南路163弄建造了10余幢住宅(思南公馆早期版本)。
图片为163弄1号乔家父子画室。
二十世纪初,义品洋行购进了辣斐德路以南,马斯南路东侧的30余亩土地,逐年兴建具有多国乡村别墅韵味的独立式花园洋房,至1936年全部建成命名为义品村。
渔阳:
古代地名。燕昭王二十九年置渔阳郡,因其位于渔水(今白河)之阳而得名。
《史记·燕世家》: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秦二世发闾左戍渔阳即此,汉置渔阳县为郡治,城在渔水(今白河)之阳,故名。
三国魏郡县俱废,晋复置,后魏移郡治雍奴,以县属焉,北齐废。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今天津蓟州区)为渔阳县。
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
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描写了闺中少妇思念从军丈夫,伤心怨望。但并未直说想夫之意,而是借口昨夜“昨夜梦渔阳”表述情怀。
诗歌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PS:《义品村思南公馆》
思南路地块最早的地名叫叶家宅东,是占野分圃散为村墟,家给人足鸡犬相闻的自然乡村。
二十世纪初,义品洋行逐年兴建具有多国乡村别墅韵味的独立式花园洋房,至1936年建成命名为义品村。
22幢多国风格花园住宅红瓦双坡面,局部采用折屋檐,外墙集卵石、清水砖、黄色的水泥拉毛装饰等为一体,东西面上有小窗作为点缀,南北面是宽大的落地窗,在东南角上有一大二小三个漂亮的拱圈。二层大阳台旁有室外楼梯通花园,并设有半地下室。
义品村周围的生活场所和设施完善齐全。幽静优雅的马斯南路,南面是天主教中心之一的伯多禄教堂、著名医疗机构广慈医院和学府震旦学院,北面是上层社会的休闲名所顾家宅公园和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再往北数百米,从幽静到繁华,就是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霞飞路商业街,当时的上海外侨把它称之为法兰西市镇。
三十年代该行还处置了跑马厅公寓、林肯公寓、爱利斯公寓、三德里、三民坊等8处抵押房地产后,索性改名上海义品地产公司。
《孽海花》作者曾朴先生曾长期居住于此,他曾满怀深情地说:马斯南是法国一个现代作曲家的名字,一旦我步入这条街,他的歌剧LeroideLahore和Werther就马上在我心里响起。而我的右侧,在莫里哀路的方向上,Tartuffe或Misanthrope那嘲讽的笑声就会传入我的耳朵……法国公园是我的卢森堡公园,霞飞路是我的香榭丽舍大街,我一直愿意住在这里,就是因为她们赐我这古怪美好的异域感。
1946年租界收回后改思南路至今。模范住宅社区义品村,如今已被打造成思南公馆主体部分,最著名的是73号“周公馆”。
该建筑原属日本新井洋行老板新井腾次郎,没收后分给国民党中央部的黄天霞。由于国民党当局以谈判地点不在上海为借口,不让中共代表团在沪设立办事处,于是马思南路107号,今思南路73号,以《新华日报》职工宿舍名义申报户口,称是周恩来将军的公馆。
1947年代表团办事处最后一批人员被迫撤离,周公馆最终被芦家湾警察分局接管。
34号
原为信谊化学制药厂。
1921年德籍俄侨、药物学博士约费在此创设了远东最大的药物实验室。1927年湘雅药学院毕业的何子康药师应聘入内任华人经理。
这个实验室发展很快,于1931年改组为华资信谊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0年代又购进了北四川路的德邻公寓大楼予以扩建。
36号
原为杨森在上海的府邸。
他在这里结交上海各界的名流,寓所里经常高朋满座。京剧演员金素琴和金素文姐妹俩居住后拜梅兰芳为师,梅先生的家近在咫尺经常来此吊嗓子、演唱和会友,附近的邻里经常可以隔墙聆听梅兰芳大师优美悦耳的唱腔。
37号
上海市启秀实验中学,前身为启秀女中。
上世纪30年代,茅丽瑛在此学校担任英文教师,同时从事社会工作,担任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如今的启秀校园内,坐落着茅丽瑛的塑像。
41号
袁左良的旧宅,他曾任金城银行襄理。
西班牙风格花园洋房,设计者为近现代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庄俊。最大看点是建筑西侧思南路方向,可看到一个暗红色的半球形穹顶。镶嵌在红瓦黄墙的建筑中外面略显峥嵘,里面气象万千是这栋房子最富特色的圆厅。圆厅的精华之处除了半球形穹顶、彩色玻璃门窗外,还有门柱和穹顶下方精细的手工木雕。
44号
云南省主席卢汉旧居
46号
原法国巡捕房,现为普通民居。
1933年的时候,巡捕房警务人员已有近2000人,其中还有为数不多的华人高级警官。
57号
国民政府行政院主计部主计官陈长蘅旧居
60号
魏道明郑毓秀旧居。
两人双双获得过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们是当时上海鼎鼎有名的律师夫妇。在法庭上,他们能用一口异常流利的法语同法国人辩驳,坊间称为是比法国人更吃透法国法律的中国人。
61号
薛笃弼的公馆。
历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卫生部长、水利部长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薛笃弼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
70号
张静江旧居。
他曾在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旁开过一家专卖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金石、字画等的贸易公司。后来又在巴黎市中心最繁华热闹的意大利街,开了一家具有中国古典情调的高雅茶馆。
1948年,辞去南京政府要职的薛老先生回沪当起律师,解放后薛笃弼出任上海律师学会副主任。
70号还住过一位被称为中国留法第一人的李石曾先生。李先生早年留学法兰西,曾在巴黎创设了一家豆腐公司,与此同时还在巴黎创设了法国第一家中国餐馆,取名为中华饭店。
71号
罗隆基旧居。
自小有神童之誉,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后赴美留学,先后入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1949年后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73号
周公馆,1946年~1947年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
该住宅原主人是国民党大员黄天霞,时任中共新闻发言人的乔冠华夫人龚澎女士通过其姐姐用金条顶下了这幢花园洋房。
当时的门牌号码是马斯南路107号。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公馆,周公馆之名即由此而来。这幢房子当年受到了严密监视,现在还能够看到对面的监视窗。
81号
曾朴、曾虚白父子寓所。
往者都是当时文化界名流:邵洵美、徐志摩、田汉、郁达夫、叶圣陶、陈望道等常常彻夜长谈。正如曾虚白所说:我们马斯南路的客厅里到了晚上没有一晚不是灯光耀目一直到深夜的。
87号
梅华诗屋梅兰芳旧居。
西班牙式花园洋房,屋顶采用孟沙式,即屋顶的坡度是两折的,顶部较平缓,靠近檐部就比较陡了。正面中间可以开足窗户,感觉十分明快。
1933年搬往马斯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居此花园洋房的25年时间,是梅兰芳一生最精彩、最有意义的时期。
楼房前有个颇大的花园,梅兰芳常在园中散步。此地接待过美国著名表演大师卓别林和夫人,老朋友相会,梅兰芳陪同卓别林夫妇观看了马连良主演的《法门寺》。
1937年英国著名戏剧家77岁高龄的萧伯纳来访,临别时,梅兰芳向萧伯纳赠送了一套京剧脸谱和一件戏衣。
洋房的草坪和二楼梅华诗屋内,培养出了第二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芳(小梅兰芳)、言慧珠、张君秋、杜近芳、李玉茹等。
88号
第二特别法院院长郑毓秀、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魏道明旧居
89号
国民政府委员程潜旧居
91号
李烈钧旧居
老洋房是有生命的。
它会喃喃地对你述说,学会同它对话,重要的是听懂它的语言。
它会娓娓动听地陈述往事,特别是在寒冬之夜壁炉里的火光熔熔,木柴上的硬结被烧着,发出毕毕剥剥响声的时候。
这也是赵鑫珊先生说的。
最后为图片赏析《我以为我来到了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