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女多男少,不是女生考编制更有优势,真正的原因有两个
按:教育部数据,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教师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中,男教师比例仅为28%、41%和44%,和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7.44个、5.3个、4.29个百分点。
中小学男教师性别占比“中部塌陷”
这份数据应该是真实的,不过它是平均值,中部地区的男教师比例更低。教师队伍性别比也同样存在“中部塌陷”的现象:
经济发达地区如深圳等城市,中小学教师待遇非常高,平均年收入可达30万以上,这些地区的教师队伍性别比较均衡。
西部地区工商业不发达,高薪岗位少,又地处偏远,南下打工的人相对较少,包括中小学教师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岗位比较受欢迎。加上国家对这些地区有政策扶持,他们的教师待遇反而比中部地区更好。这些地方的教师队伍性别比并没有严重失衡。
中部地区虽然也没有什么高薪就业岗位,但因为地处中原,交通发达,人才流失情况特别严重,稍微有点能力和想法的男生都去了大城市,中小学教师岗位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导致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教师的比例越来越低。
女生考编并不比男生更有优势
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性占比小,是因为男生考编不如女生,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考编制教师,女生真的比男生更有优势吗?
教师招考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考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面,这方面男生比女生有优势,因为男生的兴趣范围更宽广;二是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背景知识,可以通过死记硬背进行强化,这方面女生比男生有优势,因为女生更有耐心,背诵时更专注;三是学科专业知识,这方面要靠实力,男生女生各擅胜场。
面试方面,女生的普通话比男生好,这是加分项。但男生心态更稳定,不容易紧张出错。
综合起来看,女生考编制教师,并不比男生更有优势。两者只有学科差别,女生更适合考文科教师,男生更适合考理科教师。
其实,如果说得更客观一些,男性在任何考试中,都比女性更强。这样说估计有很多女性朋友要骂我,但事实就是如此。试问:有几个高薪的行业中,男性比女性的人数少?
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失衡的真正原因
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失衡,真正的原因还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偏低。
拿“社会地位”说事,可能有人会反对。我们都懂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只要待遇上来了,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
大家是否注意到,中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有个显著的特点:六零后和七零后教师中,70%以上是男教师。而八零后和九零后教师中,女教师占比却高达80%至90%。
为什么六零后和七零后教师中男性更多呢?那时候的教师社会地位较高,男性对这个职业并不排斥。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为了发展工业,实行农业补贴工业的政策,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上缴给国家。遇上歉年,很多人家辛苦一年,连自家人的口粮都得不到保障。教师是吃商品粮的,国家定量供应粮食,旱涝保收。每月还有几十元钱的工资,足以令很多一年到头没有现金收入的农民羡慕。
一个两百多人的生产队,吃商品粮的非农户口就那么三五个人,要么是教师,要么是供销合作社的职工。这几个人在队里的社会地位,比队长还要高一个层次。
那时候读师范,不但免学费、发生活费,还包转户口,毕业后分配工作。这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很多优秀的农村男生纷纷选择读师范,毕业后成为农村中小学的中坚力量。那时候的农村学校,有正式编制的教师绝大部分是男性,女教师特别少。因为稀缺所以珍贵,很少有男教师能娶上女教师。女教师即使长得丑,也能嫁个好人家。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中小学教师头上
然而,时代的一粒灰终于落在了他们的头上。改革开放了,搞市场经济了,非农户口上附着的所有利益,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劳动力大转移,打工经济为内陆农村注入了无穷活力。农村人通过出卖劳动力摆脱了贫困,生活水平大踏步前进。
在这个进程中,中小学教师是唯一没有享受到时代红利的群体,不但失去了身份优越性(非农户口已经无意义),工资增长更是非常缓慢,整体收入逐渐落后于同龄打工人的平均收入水平。教师的社会地位悄然下降了很多,从此再也没有人瞧得起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
男教师开始以自己的职业身份为耻,不愿意在人前提及。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中等师范学校纷纷关闭,高等师范学校开始谋求转型为综合性大学,师范专业逐渐被边缘化。
中小学教师的春天在哪里?
1994年及其后的十年,是我国生育政策最严厉的阶段,期间出生的新生儿数量骤减,中小学教师出现阶段性存量过剩,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被掩盖。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适龄入学儿童人数开始增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缺口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各省调增了教师编制,却屡屡出现招聘遇冷的尴尬。招聘门槛一再调低,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师范专业、专科文凭、没有教师资格证,都可以报考小学编制教师,但报名者中,男生仍旧寥寥无几。最近几年新入职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女生,专业五花八门,基本上没有一本毕业生。
前不久有个新闻,说是天津某考生高考考了691分,原本可以选择不错的985高校,却选了华中师范大学,于是有人欢呼“教师成了有吸引力的职业”,认为在“内卷”时代中小学教师具有了职业优越性。对此我保持谨慎的乐观。
首先这只是个案,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其次华中师范大学是六所部属师范高校之一,毕业后可以去一线城市当老师,再不济也是“进可以考公务员、退可以当老师”(这是某师范大学的招生口号)。真正有样本价值的是中部地区的县城,如果这类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招考,能够像公务员招考一样,出现几百人上千人争抢一个岗位的局面,才真正是中小学教师的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