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点儿英国历史》系列 第四十三篇:欧洲列强的七年混战
大家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指的是发生于1914-1918年间、主要参战者为欧洲强国的一次战争。然而有些史学家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第一次规模可称得上为“世界大战”的是发生于1756年至1763年间的、当时几乎所有世界强国(欧洲那几国)都参与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在美国被称为“法国-印第安战争”,在加拿大被称为“征服之战”,不过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七年之战”。
为什么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呢?来看一下它所覆盖的战场: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次战争。
18世纪四十年代,在奥地利因为王位继承权的问题,奥地利女王马丽娅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之间进行着一系列的战争,腓特烈夺取了奥地利的西里西亚省(今天波兰境内)。
大家还记得此时英国王室的名称吗?汉诺威王朝。为了保证来自德国的汉诺威王侯——英国国王的领土不受侵犯,1756年英普缔结条约,宣布以武力“对付侵犯德意志领土的任何国家”。被奥地利视作唯一能帮助其收复西里西亚的法国对英普的联盟非常不满,当然不是因为仗义,此时的英法之间因为殖民地争夺矛盾多多。从18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争夺上一直较着劲,英国人几欲越过密西西比河谷,进入法国殖民境内。而如今,拥有最强海上力量的英国和拥有最强陆军力量的普鲁士结盟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与奥地利签订《凡尔赛条约》,缔结了另一联盟。不仅如此,俄女皇看了看局势,在路易十五之前,就也和奥地利站在了一起。于是,这三个历史上的宿敌就这样结成了针对普鲁士的同盟。
(腓特烈大帝)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双方开始拉帮结派。最终,包括汉诺威在内的一些德意志诸侯国和葡萄牙加入了英普联盟,而瑞典、神圣罗马帝国、及其它一些德意志诸侯国和西班牙加入了法奥俄战线。
根据会员的数量,貌似法奥俄同盟占着上风,然而别忘了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彼时的大英海军和普鲁士陆军都是战斗力No.1的存在。而腓特烈大帝可是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军事家。因此,英普进行了有效而成功的分工:普鲁士军队主要负责欧洲大陆的战争,英国为此提供大量的资源支援;英国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力量进行海上封锁与炮击敌港,积极进行海上运兵,在殖民地战争中连连告捷。
相比之下,法国从气势上就弱了。法国很有自知之明地预料到殖民地战争不会成功,因此将大多数军队集结在欧洲大陆,希望赢得战争后在条约谈判中再夺回失去的殖民地。可惜,殖民地战争是毫无悬念的失败了,欧洲大陆的战争因其力量大确实算是比较顺利的,可是到最后也并未获得很好的战果。
(加拿大魁北克战役)
1762年,俄国女沙皇病逝,新任的彼得三世是腓特烈大帝的狂热崇拜者!他登基后马上倒戈站在了普鲁士的一边……
1763年,英法签订了《巴黎合约》,15日普奥签订《胡贝图斯堡合约》,七年战争结束。
这次战争,令奥地利元气大伤,令法国失去了加拿大、法属路易斯安娜和印度的绝大部分,法国的声望显著下落。俄国在战争中巩固了其在东欧的势力,赢得了普鲁士的友谊,当然收获了奥地利和法国的骂声;但其新女皇叶卡捷琳娜废黜了腓特烈的粉丝彼得三世,开始谋划向西的扩张。西班牙失去了佛罗里达,但是收获了法属路易斯安娜,并恢复了曾一度被英国夺去的、对古巴和菲律宾的控制权。
这边厢,连年的战争令普鲁士国土成为一片废墟,还好腓特烈进行的战后经济建设还算有效。但是普鲁士人对英国有了仇视态度,因为虽说是同盟,虽说英国为战争提供了很多支援,但毕竟是普鲁士人自己在打啊,感觉是在欧洲大陆孤军作战有没有?!
于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赢家就是英国。英国从法国手中接过了加拿大、接过了法国在印度的大多数殖民地,正式成为了海外殖民的霸主。然而也是由于这场战争,英国由于战费消耗太大,只能对北美殖民地加收税款,最终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下期介绍:失去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