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 《竞石说》

立德树人

 
 
(一)
中国教育太缺乏心性教育了
当下的中国大学生,教育空心化是普遍现象。我们的大学教育长期只重视传授科学知识、生存技能,但却已经远离心性教育、道德教育太久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非常注重心性的教育,非常注重心量、心力和心智的教育。
可惜,近百年来,我们从小的教育大多数是“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早已远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
幼年时期是我们给孩子建立文化基因的最佳时期,0-7岁的教育会扎根于儿童的内心深处,甚至有可能在潜意识里给他们埋下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种子。
用最新的能量学术观点来看,如果小时候培养你的孩子和“小白兔”纠缠,那长大以后孩子们潜意识也会继续和“大白兔”纠缠。
如果小时候培养你的孩子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纠缠,那孩子们长大后自然也会与天地之道纠缠。
现在社会上,到处充斥着浮躁与功利,人的内心恐慌,潜意识里都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
这是社会生病了,而这只是一个结果,从事、理、心的层次看,这是由于近百年来,我们的教育出了大问题。
不管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还是为了企业的基业长青,亦或是我们要培养优秀的家业传承人,哪怕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一生健康幸福,最终还是落到孩子幼年的教育上。
我们并不否认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官方倡导的正统官家文化有很多糟粕,而且如果不变革,也确实适应不了世界工业化文明运动的潮流,更加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文明时代。
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反思,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近百年来的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彻底割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看到了这个矫枉过正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已经远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太久了,虽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这个时代的变革相结合、相适应的具体措施还在探讨和研究中,但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对对中国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的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
(二)
幼儿启蒙教育  应该尽早“立德树人”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幼儿启蒙教育,不应该只是所谓的童年开心快乐教育+艺术修养,和为日后的语数英打下基础,而是应该回归我们古圣先贤总结的心性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心量、心力、心智。
当然,要重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是整个社会的风气转变、道德约束、法律规范,才有可能重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体系。
只有整个德道体系重新建立起来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做到:
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言传身教、口授身传。

 
过去几十年的基础教育中,因为整个社会机制出了问题,我们在智力开发上有所发展,但是在心性智慧和德育的开发上,几乎停滞了。
或许因为硬指标,全民健身体育中心也开了不少,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但是让孩子们健身还健心的内容却几乎很少涉及。
应该看到,在真正的美育方面,我们也出了很大的问题。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看看今天的社会就知道了,多少人一切向钱看?还有多少人真正去修炼内在的心灵美,和内外兼修的美?
而通过劳动付出得到快乐,通过做志愿者、做义工培养孩子们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感恩的心等这些方面的劳动教育就更不用讲了,或许只有那些经常参加义工、经常做慈善的人,才有这方面的体悟和感受吧。
关于孩子的教育,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上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下联: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三)
中国教育该“回家”了
关于中国孩子的教育方向,现在,应该要“回家”了。回家,是人们心灵的最本质诉求。精神回家,是生命到了一定阶段的自然诉求。
我们血缘关系上的家,在哪里?当然是有父母的地方,才是我们的家。我们心灵上的家,又在哪里?当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教育应该正本清源了,中国的教育应该回归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追求全面的教育,而非形而上的片面教育。
 
(四)
《变形计》的思考
曾经,湖南卫视办过一个栏目《变形计》,采用真人秀互换体验的办法,让城市孩子到农村体验生活的艰难,让农村的孩子到城市体验物质生活的繁华。
最终呢?或许教育了城市孩子,但或许也摧残了参加栏目的农村孩子。
农村孩子在农村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周围环境最起码是相对质朴的。而让农村孩子短时间过早地体验到城市孩子的物质狂欢、身体狂欢,甚至短期的情感狂欢。一个月之后,又再次回到那个贫瘠、艰苦的农村,提前管窥了物欲狂欢后的农村孩子,大部分会经不起这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最终只会把这些农村孩子的心灵彻底摧毁。
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读书时,天天煮米,来做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些腌菜吃。
当时有个留守的儿子和他一起学习,那个留守的儿子看到范仲淹生活如此艰苦,回去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让人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但范仲淹并未被美味佳肴所吸引,放在了一边依然用心苦读,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留守的儿子说:“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可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是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些粥呢?”
这个留守的儿子回去把范仲淹的话告诉了父亲,他的父亲说:“此子以后必成大器,你应该多和他交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奋进,它能培养人的意志。
(五)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中,道学、术学的教育是连体的,不能分开的。
术学是建构,术学是盖房子,记住知识。
道学是结构,道学是拆房子,忘记知识。
而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应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才算是真正的教育大家。
见低人不说高话,教育不要总是之乎者也,不要总是喜欢谈玄说妙。
我们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教育出高人,才叫好教育?
其实社会是多元的,教育并不是要所有人都出人头地、出类拔萃,我们只要能把大部分孩子教育成:
孝敬老人、尊敬师长,勤俭持家、待人谦和、懂得感恩、行善积德、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那就是好的教育。

 
 
(六)
从小立大志 放大孩子的心量
 
成功并没有标准,财富和幸福都是能量变的。我们的企业要基业长青,最终也是能量变的。企业基业长青,在于能量是否足够。树大必须根深,根深才能枝繁叶茂。企业的基业长青,根在家族家风的建设,家风的建设在于家教,在于言传身教。
泰卦里讲,“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小往大来”、“居安思危、否极泰来”,都是非常智慧的哲学观点。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们要从小培养我们孩子与善的量子纠缠,培养孩子懂得感恩、尊重身边有缘的人和事。
未来的教育,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能力很重要,但能量更重要,教育的最后是提高孩子的心量、能量。而如果要提高孩子的心量、能量,从小立大志就变得非常重要。
(七)
着重培养孩子的“五个力”
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的现代教育务实有机结合的时候,要注意教育的“五个力”:
 
·感受力:
孝敬心、同理心、幸福感、尊重他人等
·判断能力:明辨对错是非的能力
·行动力:说到做到
·持久力:不放弃、坚贞如旧
·反省力:校正能力
当然,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的时候,还应该要注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周易》里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不断的结合实际,创新求变,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恒通久远。
当下,我们正在倡导,要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孝敬、友善、勤俭”的新时代好青年。
(八)
壹引其纲 万目皆张
吕不韦《吕氏春秋》中说:“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关于教育,我们确实要尽早确定我们现代教育的“纲举目张”,确定前要反复论证,一旦确立好了,就不要轻易修改程序。
企业运作讲究标准化程序,教育的纲举目张应该上升“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要学会教会孩子们念头的管理、心量、能量的放大,要明白教育对于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关于怎么样“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当下很多教育中的“我要”的方向,最终都要往“我给”的方向转变,教育核心理念必须要发生重大转变。
(九)
熟能生巧 巧能生精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并且让这些好习惯融入到孩子们的潜意识里,让孩子们一生受益?
对于好习惯的养成,我们以前有一句俗话——“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这句话并不高深,但却还实用。
比如我们前面讲的《易经》泰卦交给我们的六种方法和力量,只要我们不断的反复学习、练习之后,最终一定能养成惯性般的使用能力,再不断精进后就能上升到功力深厚的六种功夫。
就像,我们如果爱上一个人,如果到了24小时连做梦都说“我爱你”的程度,那一定就达到“爱人”功夫的境界了。
(十)
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办教育
中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的好书院都是企业家办的。
华为的任正非就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在面对国内外采访时,多次谈到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技能教育、高端研究教育等等方面的担忧。作为巨无霸的华为公司,在研发的投入达到45%的支出,远超华为销售的支出。
企业基业长青、家族的兴盛,核心还是在价值观。
好的价值观形成和统一,关键还是要看教育。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优秀成功企业家,开始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行动中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是时候正本清源,回归教育的本质
——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黄竞石.2020.11.21)


本文为《竞石说》卷八“现代教育观”之第七篇
《竞石说》——从“文以化企”到“文以化人”的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