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讲义│走出喝火令的作法误区
喝火令 黄庭坚
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 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难禁。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一、摊破的概念
何谓摊破?
词乐在原有节拍的基础上发生变动,引起句式、协韵的变化,突破原来词调的谱式,如果是乐曲加长,歌词字数也随之增加,在乐曲来讲叫添声,在歌词来讲叫添字,或称摊破(乐曲缩短,则称偷声、减字)。
如《浣溪沙》上下片的末句,原为七言一句,句末协韵。乐曲摊长后,突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改于后三言句末协韵,别成一体,故称《摊破浣溪沙》,以示与原调区别。
故此,摊破的产生,首先是要有一个原本的词调,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动。另如《摊破采桑子》、《摊破江城子》等。
《喝火令》宋人惟黄庭坚一首,则网云作法之“一破”,所本原调是什么,为何不叫《摊破喝火令》?
二、误区辨析
词谱误区的辨析
《词谱》注:此词无他首可校。后段句法,若准前段,则第四句应作“星月雁行低度”,今叠用三“晓也”字,摊作三句,当是体例应然,填者须遵之。
《词律》注:此调“晓也”三叠字,他作亦有之,似此调定格。末句首二字亦有作四叠者。
《词谱》所说大谬,“若准前段”,然而双调本不必前后相一致。如何不说《洞仙歌》、《八六子》下片是摊破?又,既无所本原调,何来摊作三句之说?
《词律》所谓三叠字定格亦非必然,词准于乐,乐不及词,何必三句定须叠字?如《忆少年》前三句有叠用第一字的,但亦不是定格。
网络作法的辨识
网络作法归要:“一破一衬一应二仗三枪”。
把三叠改作三枪而已,此绝非词学术语。至于一应二仗,即照应和对仗,此是结构、作法,非独用于此调者,亦非此调必如此填。
衬:此法谓上下片第三句是衬句,全无道理。一片五句者,第三句往往为承前启下处,如何可以是衬句?而且向有衬字,无衬句之说。即便《竹枝》、《女儿》之类的,也只有和声,非衬句。
三叠处最易迷惑,其说云:“下片三叠句是全词的高潮,须在一个画面上依次层层展开,由远及近、由浅到深或从大到小。不可词句无序,表意杂乱;须用语明快不可晦涩,须选字清脆不可绕口。这样才能写出此词牌的美感和特点。”此是赏析,非作法。山谷词于第二句后协韵,此韵乃是住。前两句星、月并举为一节,后两句转换视角望及星月下雁行而思及难寄芳音,是下一节。三句显非一体,而分属前后,并非依次层层展开。
试看后世词作中之叠用及结构:
喝火令 丁宁
梦短愁难遣, 愁深梦易惊。揽衣和泪下阶行。又是月光如梦, 庭户悄无声。 碧箪凉于水, 幽怀沁若冰。万端尘恨一时萦。记得相逢, 记得看双星, 记得曲阑干畔, 笑语扑流萤。
此三叠处,相逢看双星一节,阑干畔扑流萤一节。
喝火令 林则徐
院静风帘卷,篁疏月影捎。闲拈新拍按琼箫。惹得隔墙眠柳,齐袅小蛮腰。 自辟清凉界,斜通宛转桥。家山休怅秣陵遥。翦取吴纨,写取旧烟梢。唤取幽禽入画,对影舞云翘。
此三叠处作变易,吴绡写烟梢一节,幽禽对舞一节。
喝火令 陈维崧
架上红鹦鹉,帘边玉辟邪。兜娘懒上卓金车。倭堕一窝,浓绿未成鸦。 娆我春吹笛,邀人夜斗茶。而今庭院隔天涯。记得沿街一树粉梨花。记得花阴微露,几扇绿窗纱。
此只二叠。两节前后次序。
三、正确作法
故本调作法,只当普通令词即可,真的没有什么神秘大法。要在脱离原词的 “晓也”之三叠,不可伙为一处,必须分属前后节。三句可三叠,可以只叠二句,也可以都不叠。不过后来作者多用叠字,叠二句、叠三句的都有。至于上下片前两句对仗还是不对仗、下结是照应上结还是首句,或者径不照应,各人自己安排,都无强求。仅此而已。
附:拙作一首
喝火令
水漾鸥飞晚,烟轻月上迟。纸灯还放一双儿。素袂风来,小立却低眉。 役梦关河远,添香午夜时。卜将花事过荼蘼。漫是闲亭疏树影参差。漫是绿苔深径,杳渺几曾知。
瑣 煙 閣
專注◎填詞
(閱讀原文↙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