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1294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故居

近代企业家董竹君,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也是著名的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祖籍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本姓东,出身贫寒,6岁求读于私塾,14岁因家境所迫沦为歌女,期间巧遇革命志士夏之时(时任四川督军)而脱离苦海,东渡日本求学。回国后在上海独立创业,先后创办锦江川菜馆、锦江茶室等一系列实业。抗战时与周恩来、邓颖超、郭沫若等交往甚多。


她的一生传奇,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与长宁区愚园路1294号联系在一起的。

1999年愚园路1294号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这是一群优雅宁静的花园住宅,它们同样隐藏在绿荫掩映中,它们同样经历沧桑而依然见证。然而它们的外形无一重复,从巴洛克到洛可可,从哥特式到新古典主义,从苏格兰风到英国乡村式;发展几百年的建筑式样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与外形同样不同的,还有它们曾经的主人和故事,比如1294号,那里面的传奇人生……


愚园路1294号就是新华村一号


   董竹君,生于1900年。14岁那年,由于家境贫困,父亲病重,万般无奈,被卖到长三堂子(妓院),作价300元抵押两年,条件是卖唱不卖身,陪客人清谈。
  由于心情抑郁,她从来不笑,就连照相的时候也满面愁云。客人们给她的绰号是“不笑的姑娘”。但是她天生丽质,嗓音又好,水牌总是写得满满的。一张局票唱一曲,堂子收一块银元。第一天晚上就有30张,后来每天增加,客人不断,成了青楼老板的摇钱树,经常要唱到嗓子嘶哑。
  堂子里的红姑娘有专人伺候,她的身边是一位孟阿姨,经常给她讲青楼女子的悲惨命运,并告诉她要尽快找一个好人,在接客以前嫁出去,这些话都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
  一天,孟阿姨对她说,常来的人里面有一位夏爷,英俊诚实,我看出来他是真心喜欢你的,你自己注意一下。孟阿姨说的夏爷,就是24岁当上四川省都督的夏之时。他总是鼓励董竹君读书,使她对他也有了好感。

远渡扶桑求学

  可是就在这时候,袁世凯想当皇帝,大抓革命党。夏之时早年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当然袁世凯不会放过他。袁世凯悬赏3万银元捉拿他,夏只能躲起来。但是他忘不了董竹君,在流亡日本之前,他提出要为她赎身,和他结婚。她说:“我不要这样,我又不是一件东西,以后作了夫妻,哪天你一不高兴就说,你是我花钱买的。那我可受不了。你一个铜板都不能花,要是花钱买,我就不跟你结婚。如果你答应我几件事,我会想办法跳出火坑。”


       她提出的三个条件是:1、不做小老婆;2、到了日本,送我求学;3、将来从日本读书回来,组织一个好的家庭,你管国家大事,我管家务,当你的内助。
  夏之时都答应了。他冒险留在上海,等待她的消息。堂子也有所觉察,就派人盯梢,使她难以脱身。此时,夏之时连去日本的船票都买好了,再不走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一天夜里她终于设计骗走了看守她的人,逃了出来。
  婚后几天,她就随新婚的丈夫去了日本。到了日本就开始补习日文。在孩子3岁的时候,国内的局势已经稳定,夏之时带着妻女回到四川老家。


   回国以后,董竹君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的统治。她抛弃荣华富贵,带着四个未成年的女儿,毅然离开身居高位的丈夫,到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方──上海。
  1934年底,董竹君用老乡李嵩高借给她的钱在华格桌路(今宁海路)31号,租用一底三层,开了一家“锦江小餐”。她处处精打细算,样样力求新颖,连店徽店名都颇费心思。“锦江”,既取意于成都那条濯洗出流光溢彩好蜀锦的锦江水,又寄托了董竹君对望江楼上那位“同是青楼沦落人”的唐代才女薛涛的同情与敬慕。小店装修别致,环境幽雅,楼上多设日式风格小间,还在沪上首创了一次性卫生筷。


  “锦江”开门大红,后来竟盖过了那些不可一世的粤菜酒家的风头,成为上海餐饮界最著名的去处。连杜月笙、黄金荣,以及南京政要想来吃饭也得等很久。锦江不断扩充,成为能容纳600人左右的锦江川菜馆。次年,又在华龙路开设“锦江茶室”,这里很快便成了文艺界的“沙龙”和“工作室”。
  上海解放后,茂名南路上13层楼、18层楼以及6幢“炮台楼”里的老爷小开们,都作猢狲散了。上海市政府决定把13层楼办成新上海的第一个国宾馆,于是请董竹君出面以锦江之名扩营。董竹君欣然应允,并将自己辛苦经营16年,当时价值15万美金的“锦江”两店全部献给国家。

1948年,董竹君带着她的人生传奇,迁入愚园路1294号这幢充满英国城市别墅风格的小洋楼。
       愚园路1294号隶属愚园路新华村即1320弄,该弄房屋建于1925年,其建筑的铸铁水落斗上清楚地标有1925年字样。该村占地11500平方米,有英国式独立大花园洋房5幢。其中一幢为四层建筑,其余皆假四层。新华村是典型的英国城市别墅建筑,坡屋面上的老虎窗,外墙面的干粘河卵石面层,门窗套和建筑隅石包角的清水红砖勾缝,还有室外楼梯可直接上二楼居室,底层为住宅的附属用房和车库,是新华村建筑的典型特色。庭园宽敞,环境幽静,园内白玉兰、桂花、雪松等名贵树木满园皆是。

   该建筑1954年2月转长宁区房地局代管,1955—1958年分幢接管,长期为中共长宁区委机关使用。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