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楷模邓文迪的“前夫致富经”:你离成功只差一个“邓文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回顾网络盛传的“邓文迪上位史”,显然,她借用了性别优势,破坏过他人家庭,飞机上放荡而勇敢……其“个人奋斗发展史”竟如电视剧一般精彩、跌宕。
如果是放在男人身上,鲜少会被大众指指点点。但发生在一个女人身上,却必然被指责到无以复加。
曾经,对于邓文迪的“成功”人生冒险史,似乎人人都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优雅地说一句:她离经叛道,而我不屑于此;她的成功并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因为我不愿用尊严、肉体、欺瞒,去换取世俗豪门。
多数女人这样想也这样做。到头来,邓文迪就这么一个。
在通往财富、鲜花、掌声、名誉的路上,类似邓文迪的女孩、女人可从来都不少。而能做到邓文迪一样“声名显赫”者,事到如今也不多见。无意评价他人,却有心探讨关于女性的自我进化、奋斗、发展。
一、女性第一性原理:以自我为中心,不断迭代
邓文迪这一类女人,是无法用世俗、传统观念去衡量的。
如同邓文迪一样追求成功、财富、地位的女人,往往形如女性,骨子里却是不折不扣的雄性。她们超越性别行事,擅长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敢于想象且行动力极强。成长过程中,那股子直奔原始欲望和目标而去的肆意汪洋,从不受环境限制或左右。
她就是她自己,天生如此,一路狂飙突进。这种人生状态,非常吻合第一性原理。
每个系统中都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亚里士多德
自己就是自己的命题,它无法违背或删除。第一性原理被屡次提及,用在女性身上也不违和。
邓文迪的性格中,有着肉眼可见的冒险、叛逆、狂野等天然因素。平凡家境出身,并没有限制住她对生命的规划,对未知新世界的向往。
如果环境乏味,那就打破它。如果人生非我所愿,就去改变它。如果改变命运的条件不具备,那就去运作去争取,直到它们为我所用。
从邓文迪的人生轨迹来看,她并不十分在意自己没有什么,而只关注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去哪里得到满足,并以此为中心,不断迭代。
二、女性人生阈值/人生阈限
显然,超过10万+的人分析研究过邓文迪,想弄清楚她为什么能从一个普通家境的女孩,一路跃升晋级成为豪门世界名流。
一直以来,50岁邓文迪的豪放人生,都是都市追梦女孩们的谈资。
她们熟知邓文迪出身平凡,熟悉邓文迪如何在留学期间,拆散房东夫妻成功与房东结婚,从而拿到美国绿卡。
羡慕邓文迪在飞往香港的航班上,“偶遇”传媒大亨默多克,并成功施展魅力嫁给了大她38岁的默多克,在婚后以试管婴儿方式,成功生下两个女孩,依靠女儿们,拥有了默多克传媒帝国庞大财产的继承权,从此彻底改换命运,跃升世界顶级名流。
这些,还只是邓文迪掘金路上的前半生,就已然跌宕起伏又兴味盎然。就算是普通出身的男人,也没她这么精力旺盛能折腾。
前半生如此大张旗鼓,后半段人生也绝不逊色。被离婚后的邓文迪,并未黑脸失怙怨妇风,反而实力出圈,依旧让挑剔苛刻见风使舵的娱乐媒体,亲眼见证她的又一轮新生。
与默多克结婚后的那几年,邓文迪曾因听证会上扇袭击者耳光,实力护夫而闻名报端;因与中美娱乐界电影圈的顶流交际而闻名,又因与各国政要如布莱尔、普京、伊万卡夫妇私交甚笃而成为各种圈子的名媛与焦点。
声名日盛的邓文迪,以强大的交际手腕和清醒的头脑,逐渐脱离默多克妻子的头衔,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所以即使离婚后,她也并非传统被离婚女性离开豪门就打回灰姑娘原型,而依然活跃在财富名流圈,不断以豪取四合院豪宅、女儿基金管理人、帅气小男友的豪门镜像标签,闪耀在大众和新闻视线范围内。
人生后半段,“世界级捞女”邓文迪,冲击力影响力依然不减当年。
她的这种蓬勃、焕新、充满活力与感染力的活法,类似罂粟花与罂粟,你明知道它有毒,却依然止不住要去向往,进而甘之若饴,只为获取平时生活状态中,难以企及的不敢抵达的“快感”。
显然,邓文迪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限制。这种不设限的能力并不稀缺,却罕有人去全面执行。
对于普通女人来说,一早就被设计了好好学习、结婚生子、抚养孩子、照顾家庭的人生规划。少有人被允许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天然兴趣去活。原本就目标不明确,长着长着就变成了为了生活而活,活成了模式化的样子。

大多数人并不关心自己的人生阈值,或者,从未挑战过自己的能力阈限。
三、艳羡、对比、自省
缺乏阅历与智慧的女孩看到的,是女人施展性别魅力斩获财富大佬,获取金钱、地位、名气的传奇故事,并蠢蠢欲动,跃跃欲试想着照搬复制。
普通女人们看到的,是邓文迪婚后没有被花花世界的豪华弄到眩晕,就此小鸟依人一心经营爱情,而是冷冻卵子,抓住机会给70岁的默多克再添新丁。
精明的职业女性看到的,是邓文迪并不沉溺于物质上的丰富,而是以超前眼界和手腕,充分利用丈夫的人脉平台,搭建自己的资源,构建自己的城堡。
任何时候都活得清醒无比,任何时候都抓住机会,变现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囿于爱情、婚姻、女德等传统观念。“捞女”邓文迪,永无欲望满足的时刻,永远生活在危机中,也永远坚持成就自己。
当一个女人把自我实现当成了唯一目标,一定程度上,她可堪楷模。尤其是,那些和她一样有野心有想法,却又囿于环境、迫于胆怯而素无行动的女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艳羡邓文迪的同时,不妨想想看:
我跟邓文迪,差距究竟在哪儿?
邓文迪做了哪些,我没做或者无法突破自我去做的事?
财富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我认真理解过吗?还是一直以来只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工作?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Wells, A. (2019). Breaking the Cybernetic Cod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the Human Metacognitive Control System to Enhance Mental Health.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26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