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诗人没有缺席——刘日菼与道光二十五年省城柳堂修禊
原载《云浮研究》2019年第1—2期。有删节
修禊是一种古老民俗,最早的时候,人们在游春节日——上巳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做“修褉”。后来演变为在水边宴饮,再后来演变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修禊是兰亭修禊。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召集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水边,做流觞曲水之戏。他们分别坐在曲水之旁,以觞盛酒,放到曲折的溪水上,顺流而下,盛满美酒的酒杯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即席赋诗。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41人中有26人作了诗,后来编成了诗集《兰亭集》,王羲之为其作序,即《兰亭集序》。由此,文人雅士饮酒赋诗、议论学问的聚会就被称为“修禊””,并得到世代传承。
广东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文人修禊,以柳堂修禊、珠江修禊为最盛。柳堂修禊的组织者是李长荣。李长荣(1813-1877年),字子黼、子虎、紫黼,少字文炳,号子虎居士,斋号柳堂、深柳堂,广东南海茅洲乡人,世居广州。少时师事番禺苏鸿,后师事张维屏。廪贡生,咸丰六年(1856年)官儒学训导,加光禄寺典簿。长于诗文书画,有《柳堂诗钞》行世。李长荣是一个长于交际的人,无论年龄、地域还是地位不同,都乐与之交。他将诗友所著诗集选录,编辑为《柳堂诗友诗录》,这是李长荣收集同时期广东诗人作品的一部总录,随收随刻,一直增补,收录了很多清代后期广东诗人的作品,不少诗作后世仅见于此集,对广东诗坛的贡献非常大。柳堂,又称深柳堂,是李长荣的斋号,也是李长荣居住的地方,是清代岭南名园,位于今广州海珠区回龙东边,因门前种植有数株垂柳而得名。这里当年靠近河边,景色颇为幽静,是诗人们雅集的地方。
一、道光二十五年的柳堂修禊
在历次柳堂修禊中,道光二十五年(1845)的柳堂修禊是最为著名的。
道光二十五年上巳日,李长荣召集黄培芳、苏六朋、杜游、邓大林、李翀汉、颜薰等在柳堂修禊。张维屏和鲍俊都因事未能赴会。上述参加道光二十五年柳堂修禊的诸公,都是当时的名贤。
苏六朋作品
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他生活在清代晚期的广东。少年时候即喜爱绘画,专程到罗浮山,拜宝积寺的名僧德堃和尚为师学习绘画。学成后来到广州,在城隍庙外摆摊卖画,并且以此养家为生。苏六朋最擅长人物画,内容大多取材于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风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爱的传说故事。他善于画“指画”,作大幅人物画时常指笔兼用,一指一笔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线条转合流畅,颇具得心应手之妙。
黄培芳(1778--1859)字子实,号香石,别号粤岳老人。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嘉庆九年(1804)副贡生,官香山教谕至内阁中书。以诗文知名,与张维屏、谭敬昭并称为“粤东三子”。藏书丰富,他的先祖是明代黄佐,号泰泉,已有收藏,“宝书楼”藏书传至他后,改名为“岭海楼”,并编纂《岭海楼书目》,著录藏书数量颇多,但在民国初年藏书已基本散佚。著作有《岭海楼文抄》《缥缃杂录》《云泉随札》《虎坊杂识》《浮山小志》《藤荫小记》《唐贤三昧集抄》《易宗》、《香石诗话》等。
黄培芳重订《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
邓大林(?~1857),原籍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曾在花地居住,字荫泉,号长眉道人。清道光进士,曾在山东任知县,邓大林是诗人、画家、丹药配制者。中进士后,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在花地大通寺旁建成杏林庄,园虽不大,但幽深雅洁,不设藩垣,园内奇石林立,有竹亭、桔井、桂径、蕉林诸胜。一时诗人画客荟集,组成“杏林庄诗社”,聚集吟赏,互相唱和,后将所有题咏汇集成册刊印,名为《杏林庄杏花诗》。
李翀汉,字翰乡,贡生。生平不祥。
颜薰,字紫虚,一字子虚,广东南海人,布衣,曾筑半园于广州芳草街,著有《紫虚诗钞》。
在修禊中,苏六朋遵主人李长荣所嘱绘就《柳堂修禊图》,先由黄培芳首唱七律,其余5人分别题诗唱和。黄诗如今无从查考,但后来的题诗都是以其原韵脚所咏的。苏六朋首先写下了《自题李子虎广文属绘〈柳堂修禊图〉》(和黄香石舍人韵):
水边趁人修禊来,柳堂雅集琼宴开。
参军但解作蛮语,太傅倡吟真仙才。
红卷湘帘杏花雨,觞浮玉晕葡萄醅。
大醉请人扶我去,熙熙如共登春台。
苏六朋题诗后,参与修禊的杜游、邓大林、李翀汉、颜薰等人先后步黄培芳韵,在苏六朋的《柳堂修禊图》上题了诗。
二、《柳堂修禊图》题诗
从杜游的诗题看,当时参加柳堂修禊的人其实很少,只有李长荣、黄培芳、苏六朋、邓大林、李翀汉、颜薰6人,当时广东文坛领袖张维屏和名声甚大的鲍俊因事没能参加。
张维屏书法作品
如果道光二十五年的柳堂修禊活动在上述6位诗人在《柳堂修禊图》上题诗后就结束,再也没有下文的话,它在岭南文化史上的影响是不大的,甚至可能是默默无闻的。但李子虎是一个非常会炒作的人,上巳日的修禊结束后,他广泛邀请岭南诗人为他的《柳堂修禊图》题诗,并计划把题诗结集,邀请张维屏为题诗集作序,记录盛事。诗集最后是否刊行,抄本是否存世,笔者孤陋寡闻,有待方家指教。反正如今张维屏的序已无从可考,题诗也难以查找。
据朱万章《六朋画事》(文物出版社2003年出版)载,当时未与盛会,但奉主人李长荣之约,分别以黄培芳诗韵作同样题材的诗者尚有鲍俊、陶应荣、金元、黎耀宗、罗嘉蓉、谭溥。
黎耀宗,字庭荪,号烟蓬,今罗定市罗城街石围村黎屋人。自幼聪明好学,33岁中举。后回乡执教为业,以诗书自娱,著有《听秋阁集》16卷、《听秋阁外集》8卷、《膀花唱和集》等诗集及《听秋阁文集赋集》等刊行于世。他的题诗标题为《李子虎属题〈柳堂修禊图〉》(用香石老人原韵》。
刘日菼家乡郁南县桂墟镇
除了黎耀宗外,三罗地区奉柳堂主人李长荣之约,给《柳堂修禊图》题诗的诗人,还有郁南的刘日菼。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七·艺文志(二)》收入了刘日菼的题诗《李子虎属题〈柳堂修禊图〉(次黄香石中翰韵)》:
燕燕莺莺自去来,柳条风软晓烟开。
披图此日逢佳士,高会当年属雅才。
挥洒文章濡大笔,消融今古醉新醅。
三分花事春如海,吹绿飞红上越台。
从诗歌的内容看,刘日菼这天来到李长荣的柳堂,刚好黄培芳先生也在。李长荣请刘日菼给他的《柳堂修禊图》题诗,刘日菼便邀黄培芳展卷同阅,然后步黄培芳诗的原韵题了这首诗。
三、刘日菼与李长荣
刘日菼大约生于1822年,是今郁南县桂墟镇金螺村人,秀才,刘仁守的孙子,刘慎之的儿子,曾师从张维屏先生。
张维屏是当时的广东文坛领袖,他收下刘日菼这位学生,一方面是因为刘日菼的才能打动了他,另一方面是因为张维屏与刘日菼的爷爷刘仁守交往密切,刘仁守去世后,张维屏把刘仁守的生平事迹和诗句编入他的《国朝诗人征略》(二编)。刘日菼父亲刘慎之与张维屏也有很深的交情。刘仁守传中说张维屏亲自审定刘慎之的《补读书斋诗稿》,从中选择特别好的诗句收入他的《松心室诗话》,并盛赞刘慎之对古体、乐府、近体,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种体裁的诗歌都擅长,其中五言古体尤其能够继承前人的事业。
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
中刘日菼《李子虎属题〈柳堂
修禊图〉(次黄香石中翰韵)》
李长荣与刘日菼都是张维屏的学生,二人同出一师门,关系好自不用说。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刘日菼与李长荣关系还不算特殊。刘日菼与李长荣关系非同一般,是因为刘日菼父亲刘慎之与李长荣也是好友。刘慎之如今还有诗歌《寄南海李子虎长荣》(二首)存世。(见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七·艺文志(二)》,下同)
刘日菼与李长荣关系很好,刘日菼除了给李长荣的《柳堂修禊图》题诗外,还有《为李子虎广文题〈乐圃图〉》(三首)。
明白了刘日菼与李长荣的不一般关系,我们对刘日菼被李长荣邀请,在《柳堂修禊图》上题诗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柳堂修禊的时候,刘日菼20多岁。这时候他应该是在省城师从张维屏先生,张维屏因事不能参加柳堂修禊,作为学生的刘日菼跟随着张维屏先生,当然也不能前来柳堂参加上巳日的修禊活动。但事后被李长荣邀请在《柳堂修禊图》上题诗了。
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刘日菼诗
郁南是广东边远山区,但从明朝万历五年(1577)建立西宁县以后,历任知县对本县的文化教育建设十分重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古代郁南的文化教育发展,使古代郁南的文化自始至终秉持着一种开放性。因而到了清代中后期,省城的文坛盛事,古代郁南的诗人常常不会缺席。
(文中图片有些来自百度,如有异议,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