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白杨絮语》的意象和浅析
最初听说薛校长的新诗集名为《白杨絮语》,很是疑惑,想起前三部诗集:《走在自己的路上》《菩提树下》《等待春天》,名字要么诗意要么禅意,为什么这本诗集以乡下常见的“白杨”为名,读完,才理解了它的深刻意蕴。
“白杨”这一诗歌传统意象从汉乐府开始,就被赋予了悲观落寞、或者对生命的畏惧等特征。直到我们熟悉的课文《白杨礼赞》,是矛盾先生在1941年用它象征当时“坚韧、朴实、勤劳、力争上游的北方农民”,赋予了白杨积极的意义。1984年阎维文演唱的军营歌曲《小白杨》,成为官兵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象征,诉说着老百姓对边关战士发自内心的赞美。“意象作为诗歌的基本符号,它是诗人世界观的综合体现。”而诗人薛耀军从小时候面对”质朴、挺立“形象的白杨,就喜欢上它的”俊逸和刚毅“,这份喜欢一直深藏于心,当”48岁“的他再次与形象的”白杨“相逢,那份喜欢在朝夕相处中,升华成了“诗人””哲人“和”君子“的象征,完成了对经典意象的最新呈现。”办公室门前的六棵白杨“《没有了学生的校园》、”窗外,白杨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办公室里的君子兰》、”满含深情地看着楼前的排排白杨“《和自己进行一场清凉的对话》、”吓得迅速穿上白杨树,折一捆树枝树叶回家交差“《童年里,没有冠状病毒》、“我犹豫是长成你窗前的小白杨日夜守候你呢,还是长成蒲公英成为你的一项桂冠”《五月间遇到你》,这些诗句中的“白杨”,可以是原型的或者叫形象的“白杨”,现实中作为作者生活工作的见证者;更可以是意象的“白杨”,隐喻着作者的理想和追求:诗人、哲人和君子。
而这部诗集的诗歌大体可以用这三个隐喻来解读。蓝棣之先生说:“解诗是很冒险的。”冒险的事值得不值得做,知乎上说,如果你已考虑好,能够承担最坏的结果就值得。《白杨絮语》中,诗人样子的“白杨树”,“在寒风中,忠肝义胆,绝不屈服于权贵”《窗外,寒风中的白杨树》,诗人在《中年的自己》里“活出踏实,勇往直前”;在《诗的哀伤》里认为,“任何卑微的种子,都有春天的希冀和成为森林的热望”;在《夜读哈代的诗》里,为哈代的纯粹叫好;在《突然间的自我》里,一念“向上的力量”,摆脱现实中“无耻的阴影”,“高尚”和“独一无二”横空出世······
“诗人”这个隐喻中心语当然首先落在“人”上,人就得“白天归顺生活,夜晚臣服灵魂”,必须有现实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的双重呈现,所以面对现实的困境,诗人薛耀军就能面对《提拨》,认为《表演》和《复活》都《不如归去》,不如在《诗和远方》“活得干净明亮踏实、饱满和谦逊”,这种现实里的痛感,通过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传递出坦然和忧伤,以及通过诗歌疗愈的效果。
当然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对父母的愧疚,对姐姐的依恋、对女儿的期望,对爱人的深情,甚至对自己的定位,都借助于常见的草木意象:门前的大槐树、家乡的麦田、玉米、谷穗等来表达,这些熟悉的物象,被作者寄寓了亲切、质朴、谦逊和许多美好的品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哲人样子的“白杨树”,以一种“生命的原生态,接近真理”,《夜食者》中的清醒,《今天放寒假》里“不留恋、不回头"的"把握当下",《天下无病》里的舍得、放下、不执拗,甚至思考明白《口腔溃疡是一种馈赠》,于是和自己和解,留下精力思考《生活是否存在本质》,由眼前的《小区里的老男人》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作为君子的"白杨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所以即使作者还囿于《原点》,也能突围出“尊主泽民”肝胆忠义的浩然正气;即使《人在上班途中》,也从“不后悔身怀道义,肩负使命”······
当然,很多时候,诗歌呈现的诗意哲思化,将两者巧妙融合,甚至三种隐喻同时出现都有可能。因为《白杨絮语》里时不时地表现出诗歌的干净和纯粹,以及迸发出的原创活力,都源于普通日常中个人的感觉和情绪,只是作者善于运用个人敏锐的诗写触角,捕捉微妙的心理变化,自如地以诗歌形式来进行文化呈现。
这种呈现,无论成败与否,都足以佐证作者是一位有热爱心和进取心的诗人。这种热爱还显示出作为诗人的柔软、哲人的温暖和君子的悲悯,这些都让诗歌所构建的沉重具有了美学意味,当然诗域的广阔宽泛也稀释了这种沉重,所以读者更能体会诗集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变性。
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歌,最能彰显艺术创作的“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诗人在诗中刻意地屏蔽了很多情感波动和信息,目的在于让读者去意会,甚至说他根本没有去考虑读者,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以解读就显得更加个体化了,于我,也显得更加忐忑了,好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就有你自己的收获。
(作者简介:刘欢欢,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有多篇散文散见于《美文》《青年与社会》《西安日报》等报刊杂志。另有《蜜蜂和我们的低碳生活》一文获得2010年全国“蜜蜂赞”散文征文优秀奖,《学做圣人》获得2011年第一届“散文世界杯”入围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