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甪端与甪里先生

甪直、甪端与甪里先生

甪直是有名的江南水乡古镇,在苏州城东,依着吴淞江可直达上海最中心。除了通常的水乡街巷胜景,古镇还有唐代诗人陆龟蒙墓,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墓,均在千年古刹保圣寺内。叶圣陶1930年代写的短篇《多收了三五斗米》,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文章中提到的万盛米行和码头如今也是人们常会到访的景点。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篇的葫芦庙、十里街、甄士隐的一些场景就是在保圣寺一带取景,在寺前百花弄的窄且古旧里,就能发现些电视红楼梦的背景。

游一趟甪直,总会有以上的记忆。还有一件事可能会念念不忘,那就是名字里的“甪”字。这个笔画不多,见面不多,长相怪怪的字,发音lù。

“甪”用处极少,说地名好像就是江浙有,苏州除了甪直,还有西山的甪里。除了用于地名,就是中国传说的一种瑞兽甪端。所以,现在景点的甪直古镇西入口就有一个很大的甪端石像。在甪直算是把“甪”的字义都发挥使用了。

从很多解释里,似乎甪字就是为甪直而生,或者说就是甪直这地方造出了甪字。甪直原被称呼过甫里,陆龟蒙就自号甫里先生。有人解说,甪直的地理形势就是一个“甪”字:甪直也叫六直,吴语方言“六”和“甪”谐音。何为六直?甪直有三纵三横六条笔直的河流在古镇的体内,组成一个“用”字,而吴淞江又恰如其分地从镇北擦过,在顶上点下一撇,俯瞰正是一个象形的“甪”字。

至于神兽甪端的传说直接嫁接给了甪直:话说瑞兽只伴明君,秦始皇暴虐,甪端因而弃皇都咸阳向南,来到甫里不再离去。传说是甫里的风土清嘉留住了甪端,也是甪端让此地风调雨顺。所以甫里就成了甪直。

同样是苏州,在太湖洞庭山有甪里村,“甪”字与“用”字形近,与“角”也形似。所以甪里也曾叫角里,甪里村在近时期的地名演变中也曾有四皓的名称,当时甪里村归属四皓乡。从四皓和甪里自然会联想到“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周术。

后世关于商山四皓的传说大概都是源于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这是张良的传记。其中说到汉高祖刘邦宠幸戚夫人而打算另立太子,吕后感到危机请张良出主意,张良的计谋是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商山四皓是避秦乱世的高级人才,当时知名度很高,隐居在长安东南的秦岭山里,也就是我的老家商洛。刘邦灭秦以后曾想请四皓出山也未遂,可见是旷世高人。不知是吕后的计谋还是太子刘盈的仁孝,四皓被请来随太子刘盈身边,刘邦见到刘盈身边这四个皓首老人,放弃了废立太子的打算。结果是戚夫人的王子刘如意不但没有成为太子,高祖刘邦身后,吕后还将戚夫人折磨成“人彘”。从史记记载看”商山四皓“竟有影响大汉皇室废立的能量,但是后世关于四个人的记载仅仅是夹在史记张良传记中间不多的一段,没有更多其他记载。正是因为没有更多记载,才会有更多附会的可能。

由于我老家在商山,对商山四皓就很有兴趣。有一年专程去看“四皓墓”,在州城东南的丹凤县(丹凤也是贾平凹的故乡),我只见到三座坟丘,问了一下说是还有一座在市区运输公司院内。我随后去找了,院内果然有一土丘,上有柏树,立有一碑,刻字“四皓墓”。也不知是四皓之一还是四皓合葬。

后来到苏州,发现这里太湖边也有四皓隐居地,并解释是在汉高祖末年隐居于此。我不知道是究竟是隐居在我老家商山,还是在太湖。还是先在商山出山辅佐了太子刘盈为孝惠皇帝,再隐居之太湖。甪里一带短时间有过四皓乡的名称(四皓乡比甪里的范围大许多),没用多久又取消了四皓的名号,估计用四皓是看重了四皓的历史文化份量,取消是不是不确信?因为“商山四皓”已被历史凝固。关于“商山四皓”的清晰信息只有史记那一点,疑问不得而知。

我倒觉得,如果隐居在商山,离都城咸阳或长安很近,似不是真隐,准备伺机出山。要真隐在太湖洞庭山,洞庭虽不比商山那样的高且深,却真是处江湖之远了。

在河南的汝阳也有甪里街,甪里也是一个古姓。关于“甪”字相关的好像就这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