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太极拳濒临失传的真相 (转)

摘自:https://mp.weixin.qq.com/s/0H2Y3U3VAeLSKjCvptyaDw

功夫天下 3天前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认为我是要否定太极拳的健身功效!但你错了!我不但认为太极拳可以养生健身,而且还具有区别于其他运动的“独特”养生功效!我要讨论的是你现在打的所谓“太极拳”,还是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国宝。

近年来总能听到一些太极大师在擂台上被暴打的新闻,而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些太极名家和学者出来替“太极拳”站台,其主要观点是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太极拳作为武术的功能在逐渐弱化,而人们更加注重练习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观点的逻辑。按照这个观点理解,太极拳的武术和养生功能就是两个可选项,我可以只练武术,也可以只练养生,当然也可以两个都练!根据我的需求,选择权在我。现实中很多太极拳的爱好者真是这么想的!

那么,这个逻辑对不对呢?

不对!

翻遍前辈们关于太极拳的论述,几乎全部都是武学的典籍著作,很少有专门关于养生健身的论述,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历史上太极拳一直是作为一门武学在传承发展。

由于太极拳独特的训练方法,使习练者在武技上身的同时,其身体的特性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后天返先天,复归于婴儿”,这是太极拳要追求的身体状态,它即是习武者的身体素质追求,也能体现出独特的养生健身效果。你可以想想,如果你的思想和心灵如婴儿般的纯净,身体如婴儿般的朝气蓬勃,那你的健康是什么状态?所以太极拳的武术和养生应该是一种伴生关系,一体两面,养生其实是习武的副产品。正确的习练两者皆有,错误的习练二者全无。我们的前辈讲话很直白,可你听了觉得别人是在开玩笑!

个人以为,拿养生健身为擂台上的失败找借口,其实就是为太极拳的现状找了一块遮羞布,它遮盖了太极拳几近失传的本质!大师之所以被暴打,是因为他们练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太极拳,真正的太极拳基本已经失传了!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并不认同我的观点,但是没有关系,不同观点可以交流碰撞,理是越辩越明的。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失传太极拳的认识,为我们今后的辩论多提供一些素材。

在分享我的认识之前,我要先讲一个例子,这有助于理解我要分享的内容。

例:把两块体积和质量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桌面和水面上,两个木块都受到下面物体的支撑,那么木块的这个支撑力如何计算呢?有初中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放在桌面上的木块用经典牛顿力学的公式计算,而水面上的木块要用流体力学的公式计算,这两种支撑力量的性质完全不同,所以在物理学里是放在两个不同的章节里讲述的。物体的性质不同,它产生力量的性质也会不同。“物性不同,力性也会不同”,大家先记着我提的这个观点。

接下来谈谈我认识的太极拳,我们先从“太极劲儿”谈起。

关于“太极劲儿”,各种专家学者写过无数的解读文章,天马行空,五花八门,至今我也没看到统一确定的说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大家身上都没有“太极劲儿”,对“太极劲儿”还处于思考和感悟阶段。本人认为,是否正确认识“太极劲儿”,是判断你是否正确习练太极拳的核心标准!正确的认识了“太极劲儿”,才有可能正确的认识太极拳,正确的认识了太极拳,才有可能正确的习练太极拳!所以,身体是否产生了“太极劲儿”,才是验证你太极拳是否入门的唯一标准!

那什么样的“劲儿”才是“太极劲儿”呢?

别急!我要先引入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太极拳词汇—“换劲儿”。

关于“换劲儿”,各种专家学者又写过各种五花八门的文章,什么圆弧了,角度了,切线了,技巧了等等。其实根本没那么复杂,说是“换劲儿”,就是把身上的劲儿给换了!就像我上面案例里说的,把木块从桌面上转移的水面上,支撑木块的力就“换劲儿”了,是支撑木块的力量性质彻底改变了!理论其实就这么简单,我们的前辈们描述的也非常精准,就叫“换劲儿”。

可是你不相信呀!

你回家要换鞋,你不是去找鞋垫儿,不是去戴鞋套,是直接把脚上的鞋给换了。那为啥叫你“换劲儿”你就不肯换呢?你为啥非要去找圆弧角度呢?原因就是你不相信呀!你不相信人身上的力量能被彻底换掉这回事儿!

多么神奇的创意,我有时候想,我们的前辈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太极拳,又是在什么理论支持下,发明了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呢?想想就令人钦佩!可是我们今天的国人对我们的前辈和传统的文化充满了傲慢与偏见,总觉得我们是先进的,前人是落后的!我们是科学的,前人是迷信的!听不懂的话,就说是故弄玄虚,理解不了的事,就持否定的态度!多么的悲哀!正是这种傲慢与偏见,使祖国的优秀文化太极拳被阉割的支离破碎,全无内涵,只剩下了一副空洞的框架。

我们接着说太极拳,前面案例讲了,不同性质的物体,产生不同性质的力量。那么,要改变力量的性质,首先就要改变物体的性质。要实现太极拳的“换劲儿”,就要把身体的固体特性,改变成类似于液体或气体的特性。大致想象成站起来的一团水或是一团气。能想通这点,你对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就不会质疑了,松、松、松,太极功!全世界所有的搏击术都追求力量、速度、技巧这三要素,唯独太极拳要放松,要不用了,要缓慢,要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很多人认为太极拳就不可能是个搏击术,也有专家说过去的太极拳是武术,打的很快的,后来为了锻炼身体,才慢下来的,这基本都是不懂在胡扯。太极拳这么练的真正目的就是改变身体特性,将固体特性的身体改变成类似于液体特性的状态,从而将身上的杠杆力性去掉,换成类似于“浮力”性质的内劲儿,这个内劲儿就叫“太极劲儿”!这是身体松空、松透之后,人体内部能量的自然外现。身体上有这种现象的朋友,我就要恭喜你,你的太极拳修炼入门了!

接下来我再说一下“太极八法”,今天满大街都在推广“八法五步十三式”,我个人是比较反对的,因为会把太极拳爱好者的认知带到沟里去。八法不是八个动作,是太极的八大“劲法”。

这个很多人又理解不了了!没关系,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比如剑法。就是我如果手里有了一把宝剑,我就具有了基本的砍人功能,但我还不够厉害,遇到高手我砍不到人家,所以我需要练一套用剑与人搏击的方法,这套方法就叫“剑法”,大白话就这么解释。那太极拳的“劲法”又是什么呢?同理呀!就是我身上有了“太极劲儿”之后,我在搏击中用这个“劲儿”的方法。“太极劲儿”在身体里面,不能像宝剑一样用手抓着乱晃,它要通过意识驱动,依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来运行,这个理论就很深了,我就不讲了,留着以后我们讨论。总之,“太极八法”是太极拳精华中的精华!它绝非八个动作。

解释了几个核心词汇之后,我们来简单的描述一下太极拳训练的目标和步骤:

 1、通过放松、不用力的训练,来改变身体的固体特性,使身体在运动时能体现出液体的特性。所谓的行云流水,大概就是这个状态。这里特别要注意,是你本身要变成了“水”,而不是做出水的样子,这两者是本质的区别。到这一步,有一个验证的方法,就是别人推你的时候会推不到东西,推猛了力量找不到支撑,会感觉从你身体里穿过去,这就是松透了。

 2、“物性变了,力性就变了”,这我们前面讲过。通过“换劲儿”,把身上的杠杆力换成类似于“浮力”的太极劲儿,这个不用你刻意去练,身体松透了里面的能量就包不住了,往外冒,你就清楚的认识它了。

3、有了“太极劲儿”,就要依阴阳五行学的理论进行训练,目的是要让这个“劲儿”变的强大并且能够听指挥。什么“开合”呀,螺旋缠丝呀,都是这个阶段的事儿,这个阶段比较难练,它决定了你的太极拳水平能不能攀升到全新的维度,然后对你的搏击对手进行降维打击!什么叫降维打击?就是搏击对手之间不在一个层次上,类似于机枪打长矛,导弹打机枪这个层次差别,放在拳里效果就是“粘手即扑”了。我们前辈如杨露禅、孙禄堂、陈发科等都应当到了这个维度。

4、推手训练

光有降维打击的能力还不够,还要在对抗中能够灵活的运用这种能力,推手就是很好的低烈度训练方法。这也是太极拳独有的训练方式。

5、断手和散手训练

到了这一步,殊途同归了,全世界所有的搏击术都会进入这个高烈度的对抗训练阶段,区别只在于使用身体不同的能力而已。

以上5个阶段是太极拳训练过程的简化模型,只是为了帮助你正确理解什么才应该叫太极拳。真实的理论和训练比这个要复杂太多了,这也是太极拳不易传承的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我们可以给太极拳下个定义了!

太极拳,就是以放松的运动方式,来改变身体的原有特性,调动人体内部能量用于搏击的一种武术。因其训练方法依从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所以我们称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我讲完了什么叫太极拳,各位拳友可以体会一下,你现在是什么感觉?

有人有疑问了,我练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太极拳套路,你上面一句都没提,难道练拳架不重要?我练的套路就不是太极拳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

拳架套路是不是太极拳?那要看你怎么练!拳架套路很重要,它本质上是太极拳运行的载体,如果你行拳的时候把太极拳的理论、训练方法和训练目标都放进去,你打的就是太极拳!如果这些你都不知道,或认知含糊不清,那你练的套路还能叫太极拳吗?现实中很多拳友练拳多年,真是不清楚要练什么?于是就把动作美观漂亮,有观赏性和表演性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了。再于是太极操、太极舞、太极拳的争论就起来了!这都是认知含糊不清的社会表现。

这里我要安慰一下练“舞”和“操”的朋友,其实这么练也没什么不好,锻炼身体只跟两件事情有关系,第一是愉悦的心情,第二就是适量的运动,这两点坚持做,任何的运动都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再说了,那些所谓练传统太极拳的朋友,他们本质上跟你练的也没什么区别,也没达到“复归于婴儿”的效果,我说过了,太极拳已经濒临失传了,大家练的都差不多,就不用纠结了!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遮羞布”到底遮挡了什么?

今天我们以健身之名来推广太极拳,尽管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但始终无法改变太极运动被社会边缘化的趋势,核心问题就是对太极拳这一运动“产品”认知的模糊。即使只谈健身,我们也很难讲清楚太极拳运动与其他运动在健身锻炼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人民群众有自己的认知逻辑,年轻人玩儿“跑”“跳”“投”,中年人跳广场舞,老年人练太极拳。放松、缓慢的运动特点,很容易让人将太极拳归为老年人健身运动的专利产品,这种认知的误导对传承太极拳是巨大的伤害。已经有人质疑太极拳作为一种高超的搏击术,在历史上是否真实的存在过?要反驳这样的质疑,只靠翻阅历史记载,讲讲名人传记是远远不够的。太极拳奇葩的练习方法与强大的搏击能力之间,必然存在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和训练体系才是我们真正要传承的太极文化瑰宝!

如何挖掘整理太极拳的理论体系,使太极拳恢复具有搏击属性的全貌,是当今太极拳界必须要完成的课题!这一课题的重要性,恰恰被“遮羞布”给遮盖了!

太极拳的修炼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五六十岁开始习拳,跟本就练不出真正的太极拳。如果现在还不能立即行动,挖掘整理太极拳的理论体系,激发青年人从事这项运动,中华文化的瑰宝,人类武学皇冠上的明珠—太极拳,将会永远尘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