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言获罪,司马迁的外孙,死的比他还惨,你能不能不说话?!
1.
经常有后悔的感觉,这是今年的段子:
每次吼完儿子都后悔,觉得不该嚷他,
每次吼完老公也后悔,觉得自己又没发挥好。
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经常说错话呢?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学会说话
却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闭嘴。
心里有话,说还是不说?
2.
史书记载,第一个说错话的是司马迁。
全国人都知道他,毛主席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还说过: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的意思是,能不说的话,就不说。
可他还是说了。
公元前99年,
汉武帝派李广利讨伐匈奴,派李陵率五千人负责押运粮草,匈奴八万包围了李陵的部队,奋战八昼夜,杀敌一万后,李陵被俘投降。
消息传来,满朝官员落井下石,纷纷职责李陵的不是。
司马迁说:李陵孤军深入,杀敌许多,战功赫赫,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之所以没有战死而投降匈奴,应该是在寻找机会再报效朝廷。
五千对八万,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可惜,“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司马迁语)
那个时候不需要辩证法。
汉武帝大怒,将司马迁打入死牢。
当时有一个规定,宫刑可以替代死刑。
司马迁选择了令人屈辱的宫刑,因为他的《史记》还没写完。
司马迁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司马临,后来改姓同,一个叫司马观,后代改姓冯。
还有一个女儿叫司马英。
3.
司马迁被打入死牢,司马英劝两个哥哥带母亲逃走,她去了未婚夫杨敞的家,而且带上了司马迁《史记》的初稿。这也是《史记》得以流传后世的原因。
杨敞的爷爷杨喜本来是刘邦部队里的一个小官员,可是他参加了一个最著名的的战役:逼项羽自刎。
因此,杨喜被封为赤泉侯,从此,后代一直都是朝廷高官。
司马英和杨敞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杨忠,一个叫杨恽。
事情就出在杨恽上。
4.
因为说话而被杀掉的,历史上多数人认为杨恽是第一个。
世家子弟,都知道见风使舵,不会硬往上闯。
和祁同伟不一样。
杨恽也是世家子弟,对功名利禄看得比较开。
杨恽轻财好义,年轻时就把自己的千万家财分给别人,在当时名气很大。
母亲去世后,他对继母如亲母,把母亲留给他的家产都分给了亲戚。
入朝为官后,年轻人铮铮铁骨,敢说敢干,揭发了霍去病的儿子谋反的事情,得以封侯的赏赐。
可是,他举报别人,很快就被别人举报。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把所有人都当好人,说话不分场合是大忌。
因与太仆戴长乐关系不好,他被戴长乐举报,说他在背后开皇帝的玩笑。
汉宣帝就把他打入监狱,过了一段时间,贬为庶民,回老家去了。
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交一片心呀,
道理都明白,可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
5.
这还不是最坏。
杨恽回家,不肯闭门思过,反而大置家产,结交宾朋,“以财自娱”,就是有钱。
有一个好朋友叫孙会宗的就劝他,意思是你搂着点,
有钱也不能任性。
杨恽给孙会宗写了一封信,就是后来人们见到的《报孙会宗书》。
司马迁的外孙,深得司马迁文学的精髓,这篇文章被后人认为可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相比肩。
信里说:
我得罪以来,已经三年了。
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
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唱秦地的民歌。
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
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
歌词是:
“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
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
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
碰上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
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
关键是后来又说: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
圣人就是皇帝。
就是因为这句话,不知道怎么被皇帝知道了,判他大逆不道,
腰斩!
永远不要在背后说领导,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
话的保质期最短,
有第二个人传过去,话就变了味儿。
6.
为什么我们总要滔滔不绝呢?
为什么我们总是失去敬畏之心呢?
为什么我们总是轻易的把所有的人都当成知心人呢?
说话,是一辈子都需要学习的艺术。
逢人减岁,见货加钱,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交一片心。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可为什么我们总是遇到怂人就搂不住火呢?
司马迁说: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人要从大处着眼,要站在南大洼,心怀亚非拉。
看着不高兴的事情,不要开口,
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