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顾文荐在《负暄杂录》一书中写道“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袭徽宗旧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釉)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这是有关北宋官窑最早的文献记载,也记述了汝窑、北宋官窑、南宋修内司窑的历史沿革。这是古代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官方自办窑场的记录,也产生了对北宋官窑的疑问。对于北宋官窑目前学术界比较集中的有三种学说:开封说,张公巷说,汝窑说。
《负暄杂录》中记载的“京师自置窑烧造”存在两种理解:第一个理解应该是在都城汴梁(开封)办窑场烧宫廷御用瓷器,京师指的是开封。但开封地理环境特殊,数百年来黄河泛滥,灾荒频繁,地貌变化很大,宋文化层深埋地下达六七米,当年烧瓷器的窑场遗址,至今没有发现窑址。
第二个理解是当局为满足宫廷需要,即烧造御用瓷,官方投资的官窑窑场地点设在在京畿地区,或附近瓷区。北宋时期,开封周边地区发展起来许多窑场,有水平较高,所以北宋官窑是极有可能在开封周围区域各县。当然这个学说疑点也很多,比如就算是窑址被深埋,为什么全球博物馆没有一件对应的汴京官窑的瓷器和标本??
北宋 官窑月白双耳三足炉
欢迎关注公众号:《古玩收藏群》 后面精彩继续
2000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张公巷街南端西侧开了一个东西2.5米宽、南北10米长、深度有3.5米的探沟。出土的匣钵片品种繁多,有桶式、碗式、盘式等。同时又出土了一些青釉瓷片和少量素烧过的胎片及火照、玛瑙粒等。那些瓷片有满釉支烧的,也有垫烧的。支钉痕似油菜籽,更多地像小米粒,薄胎厚釉,瓷胎呈白色。
2001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张公巷窑进行第二次发掘。当挖至宋代地层后,便看见大量的素烧胎片叠摞堆积,40平方米内纯素烧胎片厚度达1米多,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大世界》 下面精彩继续
2004年春,省文物考古所对张公巷窑址进行了第三次挖掘。考古队在张公巷街两侧各开一个探方,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较完整的器物有玉壶春瓶、盘口瓶、小足盘、折肩盘、洗等以及大量的匣钵片等。
从出土器物看,张公巷窑应该是模仿南宋官窑并生产出类同的瓷器精品而不是模仿汝窑。
张公巷窑瓷器的造型和装烧工艺更接近南宋官窑同期的特征。
2017年6月21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启汝州张公巷窑考古发掘工作,国家文物局为此批准了一千六百多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张公巷窑址是不是北宋官窑,终有一天会有解开历史谜团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