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 | 《中国集邮报》 四人谈 ——西安国展 集邮盛宴
西安号称“秦中自古帝王州”,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西安还是美食之都。2016年4月8日至10日举办的“西安2016第17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就是西安为全国集邮者封上的一道美味盛宴。
展场印象
王宏伟:从1983年第一次全国邮展至今,每一届邮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本届邮展也不例外,本届邮展参展者有的是久经沙场的老将,86岁的林衡夫是年龄最大参展者,获得了金奖加特别奖,为他点赞。也有近些年出现的新人。参展展品都是各省(市、区)集邮协会层层选拔出来的,代表了本省的集邮水平,可以说是优中选优。为保证本届国展的质量,全国集邮联也是经过严格的审查,当然一届成功的展览,与前期的运作、协调、准备分不开。
黄剑波:本届邮展是全国邮展第一次在西北地区举办,筹备工作的时间是相当紧张的,从确认举办这次展览到邮展开幕,实际筹备时间只有三四个月左右,中间又有元旦、春节、清明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导致很多工作非常繁重。全省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组委会办公室,全力进入筹备阶段的工作,使筹备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来,保证了邮展的按时、顺利举办。省集邮协会及时联络社会力量,确定西安外贸展览公司作为招商总负责单位,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招商问题,组委会和嘉宾入住的酒店等。
杨文忠:集邮展览就是展出那些有实力能代表国家,在亚洲邮展乃至世界邮展上为国争光的邮集展品,自然是马虎不得。从事先在网上得到的部分类别的展品分配情况看,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集邮强省得到的展览框数远远超过了别的省份,这也说明了这些集邮“大户”展品水平确实高。
武书敏:本次观展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多,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集邮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操着各种方言口音的集邮爱好者汇聚在这里,感受一把集邮的盛宴。看邮展的人也多,也是我没想到的。许多时候,除了开展第一天,之后看展的人往往是寥寥,而本次邮展,三天来,邮展区内一直有很多集邮者在看在评。这也说明邮展的组织者、举办者在宣传上是下了功夫的。
王宏伟:邮展“大户”的成绩是令人满意的,从获奖的情况来看,那些参展展品少的省份成绩也很不错。
黄剑波:针对这次邮展,我也与部分评审员进行了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这次邮展的邮集水平虽然相对较高,但是缺乏特别拔尖的邮集,从整体水平上看是不错的,但是如果要评出大金奖邮集,可以说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平稳会抱着“宁缺毋滥”的审慎态度,没有评出大金奖,可以说是相当严谨的。专家组也对数十件邮品提出了质疑,对一些展框进行了开框检查,并对其中有疑问的邮品分别进行了鉴别,提出了处理意见,对个别有严重问题的邮集进行了降级处理。
武书敏:看出来了,展品的成绩一出来,就注意到了,有4部展品的分值为84分,在以往这个分数是可以商榷的。这也体现了邮展评审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一切以规则说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赞成本届评委会的做法。
杨文忠:第一天在展场外遇到我的一位朋友,他参加本次邮展的评审,见面之后只是远远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话。等第二天下午再见面时才得知原委,在邮展评审结果未出之前,评审员要保持沉默。
黄剑波:有集邮者指出展区面积小、展销区面积大的问题,这是由于展场的客观情况和建筑特点所决定的,也就导致了展区内展框之间的间距小,不便于观看等不利情况,灯光情况也是决定于邮集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特殊处理,虽然影响了观展,但是有利于保护珍贵邮品,也算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最佳选择吧。
武书敏:展厅门口第一部分的评审员展品区从开幕当天一直到闭幕,观者不断,看来“文革”邮票的吸引力真是大。还有本次邮展邀请了外援助阵,展出了韩国的多部展品,也增进了集邮者的横向交流,虽然看不懂文字,但可以从展品的编组形式、素材的使用方面学习经验。
王宏伟:和往届全国邮展动辄上百部文献参展相比,集邮者普遍觉得这次邮展参展的集邮文献偏少,只有44部。但是少而精,避免了以往邮展上大量铜奖文献充斥展柜的现象。
黄剑波:也有集邮者对文献类展品继续锁在展柜中表示了异议,希望以后的邮展中,能够让集邮文献对参观者开放,能够自由翻阅,这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一种好办法。
杨文忠:参展的集邮文献面向参观者开放不是没有先例,2009年洛阳世界邮展上,所有参展的集邮文献都是可供阅读的,这也是集邮书刊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传播的一种途径。
武书敏:无论是集邮书刊还是非集邮书刊,只要觉得对自己有益,不妨一读,去享受阅读的乐趣,符合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更加浓厚。
活动精彩
王宏伟:每一次的国展,主办方都会以多种形式的活动,配合集邮展览。建立了官方网站,使集邮逐步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力,也使第17届全国邮展在全国集邮爱好者中深入人心,对招商、营销、观展、接待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武书敏:本届邮展本身举办的活动是比较丰富的,如:“爱满三秦 心系延安”关注革命老区集邮公益拍卖活动、青少年邮票设计大赛颁奖及集邮知识互动活动等、亚洲邮展的宣传活动等。尤其青少年集邮活动也是亮点之一。任何一名集邮者,都知道后备集邮力量的培育的重要性,作为最基层的集邮工作者我关注到本次邮展上三天来总能见到孩子的身影。而孩子们的邮票设计作品在邮展区、互动区、陕西华阳的展台区都有展示,西安有关部门也有组织学生观展,这些活动的举办无疑对青少年集邮的影响是非常有益的。
杨文忠:全国邮展是集邮人的盛会,许多民间邮会也借集邮盛事开展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邮展期间,文献集邮研究会、普通邮票研究会、火车邮史研究会、航天集邮协会、蜀陵邮学会、华夏专题邮会、瓯越邮政用品研究会、附加费集邮研究会等数十家民间邮会举办了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加强了会友之间的联络,有些组织还吸收了不少“火线入会”的会员,壮大了组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王宏伟:本届邮展的营销活动应该是成功的,全国各省、市、区集邮部门也参与了本次销售活动,陕西省集邮公司安排地市公司组团参加展销,树立了陕西集邮的品牌和形象。中国集邮报社参与了招商工作,吸引了一批参展商。国内各集邮媒体也参与了本次活动,中国集邮报社、集邮杂志社、集邮博览杂志社都是社长、主编亲自带队,及时报道了本届邮展的实时动态。
黄剑波:这次邮展的招商工作是由社会上专门的展览公司运作的,可以说招商工作是比较成功的,展位早早地就被来自各地的展商所预定,这是组织者做没有想到的。不少展商的销售业绩是相当可观的。有些出于展示形象目的而参展的展商也达到了预期目的。我所在的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作为唯一一家出版单位参展,也起到了良好的形象宣传作用,我们出版的电子出版物《邮票再现新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反响良好,而且有一定的销售量。
杨文忠:邮展期间官方的活动也是比较丰富的,比如集邮杂志社举办的《黑便士的奇幻穿越》出版座谈会,邀请了文献集邮研究会的集邮专家和陕西的著名作家参加;第二届新长征集邮热点研讨会成功举办,为邮展增添了学术氛围,为本次研讨会编印的“大会交流论文集”因为印刷数量较少而成为炙手可热的文献收藏品,
武书敏:我不太清楚场外的摊位是主办者组织的,还是邮商自发的,从整齐的摊位设置和良好的秩序看,至少主办方是做了工作的。我参加过的一些其它集邮展会,邮商多是自发的,多是挤在某个角落,地方小,远没有此次规模大。许多官方举办的集邮活动是比较排斥这些民间的交易的,因为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展场内的销售。但陕西邮政显然是有胸襟的,其实民间交易的兴旺不但对集邮者之间拾遗补缺有好处,还是能反过来促进集邮活动的繁荣的。
王宏伟:集邮展览是一种社会的文化行为,不但吸引了众多集邮者的眼球,也吸引了很多非集邮人士的关注,这说明集邮至少在当下还是有市场的。尤其是邮展的后两天,很多青少年学生出现在展场,立刻成为展厅中的一道风景。
黄剑波:西航三校组织部分学生前来参观邮展,陕西省集邮协会安排我和另外一位授课老师专门给学生们讲解邮集,传授集邮知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宣传集邮的效果。
武书敏:在展厅见到了一些集邮家被一大波孩子包围其中,看他们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真是感觉温暖。我想要吸引青少年、普通集邮者或者仅仅是看热闹的观众能领略集邮的魅力进而爱上集邮,无论是集邮工作者还是较资深的集邮者都是可以做些工作的。
杨文忠:集邮展览这也是普及集邮知识最直观的方式,作为集邮工作者,只要在展厅中有感兴趣的参观者有疑问,我都会耐心解答的。邮展第二天在展厅观看《到中国的洲际航空线(1911-1948)》的航空展品时,有几位大学生也在观看,他们见我看得仔细,并不时拍照,就问我如何能看懂这部邮集,我告诉他们,从第一框的左上角第一片前言页看起,如果这一页能看明白,这部展品就看明白了。看得出这些大学生对这部展品很感兴趣。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完整地看完并看懂了这部航空类展品,也是对自己邮识的一个再提高。
厅外风景
王宏伟:集邮爱好者对于此次邮展寄予厚望,一些来自外地的集邮爱好者早早就来到了西安,想借着参展的机会,顺便游览慕名已久的古城西安,这也着实使西安的旅游业平添了一股产业力量,也有一些集邮者趁机到陕南、陕北等地参观游览。
黄剑波:由于地处西安,作为东道主,为远道而来的邮友联系住宿、餐饮、会议的地点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负责联系的文献会邮友数十人入住陕西教育商务酒店,预先联系的20个房间一夜暴满,不得不临时将部分会友安排到临近酒店。
武书敏:诺大的会展中心广场,在邮展这几天被集邮人占满了,一是在广场南端的购买特供邮品的队伍,蜿蜒而行的队伍,聚集了千余人,三天来一直如此;二是广场上成规模的自由贸易区,大约百余个销售邮品的摊位,也吸引了众多的集邮者来这里寻寻觅觅;三就是在门口等候入场的观众了。
杨文忠:21世纪的今天,排长队的现象已经不多见了,如果说还能见到排队的现象,那一定是集邮者的长龙,集邮者对集邮的一片痴心天心可鉴。本届邮展上更多的人排队是为了那枚令人朝思暮想的邮展特供邮品。
黄剑波:特供邮品成为这次邮展的一个热点,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作为惯例,举办方都要给参观者和参展商提供一定数量的特供邮品,既是对集邮爱好者愿望的一种满足,同事也是对展商利益的一种补充,有不少展商明确表示就是冲着特供邮品来的。
武书敏:这次特供邮品有《中国邮政开办120周年邮票珍藏》和《雅集长安·丝路邮缘——西安2016第17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邮票珍藏》两款邮折,内容分别有特供小全张、特殊版式四方连、纪念邮资明信片和纪念封等,两款邮品仅售价30元,售价之低出人意料,由此也就引发了排长队购买的热潮。
杨文忠:因为第一天的入场时间要等到邮展开幕式之后,这为参加邮展活动的集邮者提供了广泛的交流机会,在排队等候入场的时候,结识了几位来自浙江的年轻人,聊起集邮头头是道。他们坦言,反正是等候入场,索性排排队打发时间,还能得到特供邮品,买邮、观展两不误。
武书敏:集邮的作用是增智、益趣、储财、交友。一届成功的全国邮展应该是能促进这些的。比如,让到会的都能买到一点喜欢的邮品、都能参与一两个适合自己的活动、能见到神交多年(或平日不多见)的邮友,我想这就是集邮者的收获,也是组织者的成就,也是推动我们的集邮活动蓬勃开展的催化剂。
黄剑波:特供品的热销,对于普通市民认识集邮的投资功能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会吸引一些人从此加入集邮的行列。特别是第二天、第三天恰逢周末,不少市民也加入排队的行列,排长队购买特供邮品的场面确实出乎组织者的意料之外。
王宏伟:在本次邮展期间,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用相机拍照的少了,用手拍照的多了,一部手机就是一台移动的电脑,随时随地传递着展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