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研】张载关学学派特性刍议(2)

( 二) 从张载著作和思想体系的建构看其学派特性

著作,是学者或思想家对自己思考成果的记录,也是向学术界敞开的思想窗口。据朱熹与吕祖谦合编《近思录》之引用书目、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及赵希弁撰《读书附志》、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尤袤撰《遂初堂书目》等南宋书目著录,张载著述甚多;然元、明以降,其书颇有散佚。其存世著作,多数见于中华书局本《张载集》,主要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文集抄》等。从张载的存佚著述看,几乎都是对儒经的系统研究。据南宋以来的公私书目记载,张载著有“诸经说”,对儒学各经几乎都有解说,传世的有《横渠易说》,散佚的则有《论语说》《孟子说》《礼记说》等多种。张载总结自己早期的读书经验,其中有“唯六经则须着循环,能使昼夜不息,理会得六七年,则自无可得看”,“六经循环,年欲一观”等说法。在其为学早期读书积累的基础上,便有“诸经说”著述的陆续完成。张载“诸经说”类著作的完成,一般集中于其思想演进的中期。而《正蒙》一书,则是张载晚年总结一生学思撰写而成的,是代表他成熟时期思想的著作。

在二程兄弟中,程颢对著述不甚看重。前引程颐晚年回顾为学经历时说: “吾四十岁以前读诵,五十以前研究其义,六十以前反复䌷绎,六十以后著书。”据此可知,程颐是“六十以后著书”的。程颐的代表著《易传》成书于哲宗元符二年( 1099) ,此时他已68 岁,而张载完成《正蒙》一书的撰著则在 57 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程颐思想的成熟要比张载晚。

张载一生的最大贡献,是“为往圣继绝学”,并于思想成熟期完成了对理学体系的建构。张载对于学说体系的建构具有高度的自觉,他的著作“足以让我们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这是张载学说的重要特征,也是关学学派的重要特征。关于张载关学思想体系的特性,需要从两个方面审视。

1

第一,关于张载理学的基本性质问题。笔者基于长期研究提出,在张载的理学思想体系中,是以“天”而不是以“气”为核心观念的。张载援道释儒,借助道家的“太虚”概念以改造儒家之“天”观,为儒家重建作为超越源头的宇宙本体和价值根源之“天”。张载借太虚所界定之“天”,既不能如朱熹那样归结为“理”,也不能如时贤那样归结为“气”。用所谓“以气为本”“天人一气”“气者万物之一源”等似是而非的说法来突出“气”在张载学说中的地位,为其学定性,这在张载著述中均找不到文本依据,故无法坐实。张载在其代表著作《正蒙》之首篇《太和》中,用四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关学思想体系: “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 合虚与气,有性之名;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这四句话是张载晚年精心构撰的关学纲领。其中涉及“天”“道”“性”“心”四大范畴,其排列顺序是自上而下、层层下贯的。而对于“气”这一概念,张载只是在说明“道”及“性”范畴,发挥自然观和生成论时才使用的。因此,“气”仅是张载四大基本概念序列之外的辅助性概念,不宜任意拔高。把“太虚”与“气”视作同质的,进而在张载哲学体系中把“气”视作本体概念或最高概念,显然无法获得张载理论纲领的支持。可以认为,在张载哲学中只存在气化论,不存在气本论。由于张载哲学以“天”为本体概念或核心概念,故可以将它定性为“天学”,而不宜定性为“气学”。

2

第二,关于张载理学体系的结构特征问题。张载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在其 50 岁以后的思想成熟期。张载自述道: “某唱此绝学亦辄欲成一次第。”所谓“成一次第”,就是在长期学思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构一套涵盖天论、道论、性论、心论的理学体系。这是张载终生努力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在其思想成熟期终于得以实现。

张载的理学体系也就是他的哲学体系,而这一哲学体系是以基本概念及其序列为基础的。黑格尔指出: “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的。”张载哲学有四个基本概念: “天”“道”“性”“心”。这是自上而下排列的概念序列。张载天人哲学体系的宇宙论哲学和心性论哲学两大层面,完全与其“天”“道”“性”“心”概念序列的“次第”相吻合。在其基本概念系列中,“天”是最高概念和核心概念。张载在《正蒙》首篇《太和》中,以这四个概念为脉络,用四句话归纳了自己的思想: “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可以把这四句话称作张载哲学或理学的“四句纲领”。

构成张载理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元素,除上述基本概念系列外,还有一系列基本命题和原理。就其理学思想的基本命题看,主要包括“太虚即气”命题,“性其总,合两”命题,“大其心体天下之物”命题,等等;就其理学思想的基本原理看,则主要包括“太虚”和“气化”的宇宙论哲学原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论原理,“德性之知”“闻见之知”“诚明所知”的知识论原理,“变化气质”和“知礼成性”的工夫论原理,“以礼为教”的教育哲学原理,等等。

张载关学的体系结构,可划分为形上和形下两大部分。在北宋诸儒中,张载属于“对儒学真能登堂入室并能发展出一个新系统”的大师。在张载哲学的“天”“道”“性”“心”四大范畴中,“天”是最高范畴;而且,这四大范畴是自上而下排列、推演的序列。张载关学“四句纲领”前两句说的是“太虚”“气化”宇宙论哲学,这正是以“天”、“道”范畴为核心的,故也可以称为“天道论”。张载认为,“运于无形之谓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可见,张载是把天道论归结为形上学的。张载关学“四句纲领”后两句所说,属于心性论哲学,就其主要内容看,也可以归结为形上学。上述关学“四句纲领”,其实也是张载学说中的形上学部分的纲领,其内容包括天道论哲学和心性论哲学两个层次; 而其形下部分,则主要指张载面向现世社会、范导个体行为、社群关系和国家政治秩序的的礼学,具体内容为张载的教育哲学和政治哲学。

张载关学思想的体系结构,还可以从天与人及其关系的角度归结为“天人之学”。张载门人吕大临和张舜民曾分别以“一天人”、“学际天人”概括乃师的学问特征。这一概括,也颇得同时代学者的认同。在张载的“天人之学”中,“天”与“人”是两个基本的面向。在“天”这一方面,以“天”、“道”范畴为基础,构成张载关学的天道论,同时还包括“天性”( “天地之性”) 、“天心”等观念。在“人”这一方面,则以“性”、“心”范畴为基础,构成张载关学的人道论。此外,工夫论也属于人道论。张载指出: “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 天人异知,不足以言明。”这是张载为天人之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即在知与行两个方面都强调天与人的统一。

通过对比应可看到,二程洛学的思想体系特征,远没有张载关学那样突出; 而且,两派对一系列思想议题的持论均有所不同。

三结语

从以上论析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张载之学决非像二程门下的某些学者所说“源于二程”,张载关学也不是依附于二程洛学的理学别派,而是北宋最早形成的独立的理学学派。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北宋理学学派关系史,而且也可以作为评价张载关学的历史地位和思想影响的重要依据。

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评价张载之学,称其“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张载作为开宗立派的理学大师,他所创立的关学学派在中国儒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确然不可移的。当然,对于张载关学的历史地位问题,仍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

同一时代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或思想影响,都往往是双向的。张载曾经从二程论《易》中受到启发,而二程又何尝没有从张载那里受到影响? 例如,“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议题,“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的知识理论,甚至理欲之辨、道心人心之辨等,无不受到张载影响。被公认为二程学说核心的“天理”或“理”观,似乎也是张载提出得更早,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理观系统。在这方面,二程受张载影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只是张载仅把“理”视作自己哲学体系中的次级范畴,并未如二程把“理”视作自己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瑏瑠当然,若进一步推究张、程理观的来源,又有可能受唐初道士成玄英将“理”提升为本体的影响。那种认为张载学说单方面受二程影响的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