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回阳饮加味治疗小儿遗尿、尿床医案案例
于某,男,6岁。2011年12月6日初诊:自幼尿床,夜夜都尿,其爷爷系某省医院退休西医教授,与我一同供职于某中医院,某日代为求诊,告其先天不足所致,处方六味回阳饮加减:
熟地15 g,红参5 g,附子15 g,炮姜20 g,炙甘草15 g,肉桂10 g,益智仁20 g,赤石脂20 g,砂仁5 g。5剂。
复诊:自行去天益堂药房抓药,因附子15 g 超量不敢给抓,最后只肯给抓10 g 。后与其爷爷相遇,询问效果,告云服第一次药流鼻血,不敢再服。乃解释说,这是服药正常反应,不必疑虑,但吃无妨。由是接着服药,病愈。
按:小儿尿床,唐步祺经验用六味回阳饮加小茴香、益智仁,据云“无不应手辄效”,今宗之而投用果收良效。
本案患儿服药后出现流鼻血现象,引起家人疑虑,值得说明一下。一般而论,中药没什么副作用,作为天然药物,与化学药物即西药相比,这正是它的优势所在。但是吃中药也可能有反应,这种反应无非两种:一种是负反应,因药不对症引起,比如虚寒证却用苦寒药治疗,轻者伤脾败胃,导致食欲下降,腹胀便溏,重者伤及元气,出现诸般虚损症状,此为药误——因为用错药而引起;另一种是正反应,也可称之为“好反应”,即服药引起的正常反应,其中尤以附子为代表的辛热药物多见,这里面大有学问,郑钦安所谓“此道最微,理实无穷,学者当须细心求之”。
郑钦安指出,服用附子之类热药后常有“变动”即所谓反应,这些“变动”是正常反应而非异常反应,是药效而非药误,其表现很多:“有胸中烦躁者,有昏死一二时者,有鼻血出者,有满口起疱者,有喉干喉痛、目赤者”;“忽咳嗽痰多,日夜不辍”;“忽然周身面目水肿,或发现斑点,痛痒异常,或汗出”;有“周身反见大痛大热者”;“有现口苦、口酸、口淡、口辛、口甘等味”者……。如本案就表现为鼻出血。
当然,这些反应均系或然症,并非必然发生或者同时发生。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反应呢?是由于“阳药运行,阴邪化去”所引发,通俗些说,也可称之为“排病反应”。想一想,未服药前,机体阴盛阳虚,正气无力抗邪故无反应。而服用热药之后,阳气振兴,奋起抗邪,正邪交争,尖锐对立,故有貌似异常实则正常的反应。
由于胸中烦躁、鼻出血、满口起疱等症状似乎火热之象,容易令人疑惧,以为吃附子“过火”了。那么如何判断是正常反应而非负反应呢?郑氏提出3条标准:“以不思冷水吃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皆无妨”;“以饮食渐加为准”;这些反应“三五日自已”,“半日即愈”等,即自行消退,毕竟是给你祛病,而非添病的。这几条是最后的底线,提示我们,切不可为表面现象迷惑而中断治疗,或改投清凉,误入歧途。
结论:要想学习火神派,学会用附子,一定要感悟、领会“阳药运行,阴邪化去”
的机理及其各种表现,从而守定真情,坚持既定方案,本案鼻出血时,劝其继续服药即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