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吉林工作室临屏诗诗评版(第1期)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中国诗歌报吉林工作室副主编姚亚英

中国诗歌报吉林工作室编辑部

总 编:海底月

副总编:冯好平

主 编:无名小卒

副主编: 青青原上草 姚亚英

编 辑:沙风 青春 暖暖(实习)含羞草(实习)

诗评部主 任:青春

副主任:暖暖

诗评员:黑眸 刘刚 含羞草

美篇制作:青青原上草

1.青春评雄鹰诗《站成一棵树》

作者简介:雄鹰,原名崔海龙,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人。大专学历,喜欢诗歌。曾在新锐诗会,世纪文学传媒,中诗报黑龙江工作室,晶莹美刊,西楼文苑诗阁,逍遥阁诗社,诗行天下文学社,宁古塔作家等网络平台发表多篇诗歌作品。

 站成一棵树

文/雄鹰(黑龙江大庆)

在梦的方向游走

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出口

西风吹来的时候

花草落尽

那棵树

在四季的轮回中

把瘦弱长成梦

站成一棵树,翘首

然后,等待一个词归来

【青春评诗】:

来这里,学点诗艺

——品读 雄鹰《站成一棵树》的四个维度

雄鹰作者写的《站成一棵树》是一首含有许多诗学技巧的小诗。

技巧一:语言的模生化表达

诗中“把瘦弱长成梦”一句就是语言陌生化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陌生化是判定诗歌等次的重要标准。在平常语态下,我们都不说“把瘦弱长成梦”,而常说“把瘦弱长成强壮”。而诗中说“把瘦弱长成梦”,显示了诗歌语言的创新、思维的活跃、灵动的呈现。

技巧二:意象的词语化构建

构建诗歌意象一般用的都是物象与景象,但是此诗作者还使用了词语构建意象的方法。比如:“游走”、“找不到”

、“落尽”、“长成”、“站成”、“翘首”、“等待”七个动词构建了一个“由迷茫到无耐、由无耐到守候、由守候到希望、由希望到自信”的心理发展意境。

技巧三:立意的隐喻化呈现

诗歌的立意不应直表,贵在弯说。这首诗做到了立意的隐喻化呈现。

比如:用“梦的方向”来隐喻人生目标,用”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出口”来隐喻心里渺茫。

又如:用“西风吹来”来隐喻困难压力,用“花草落尽”来隐喻信心丧失。

再如,用“那棵树”来隐喻一个人,用“瘦弱长成梦”来隐喻理想破灭。

技巧四:创作的个性化探索

从目前三大群诗作者所投稿件来看,我们发现,广大作者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没有入门”、“主体抒情”、“客体表智”、“个性创建”四个层次。这首诗的作者已基本跨入了“个性创建”层次,主要体现在“然后,等待一个词归来”这句诗的创造。进入“个性创建”层次的作者经常会在诗中列举一些诸如“时间、地点、词语”等非诗意的裸语,然后借助诗歌语境的连缀来表达更奇特的诗意。此诗“等待一个词归来”中的“词”就是一个非诗意的词语,但是经过“等待”与“归来”两个诗语的连缀而浑然一体,诗意浓浓。

【诗评人简介】 青春,原名 陈泽亮,中共党员,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历。淮南五中高级教师,中国诗歌报吉林工作室诗评部主任,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省级家庭教育名师,《大西北诗人》杂志签约作家,文学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和文学创作,曾在《中国华文教育》《同步悦读》《大西北诗人》《四川人文》《泰山青未了诗社》《诗歌联盟》等网站、杂志、平台等发表诗歌近两百首。2017年,本人撰写的《把家庭教育过程伦理化》《把家庭教育力度课程化》《建立高效家长学校课堂的两大途径》《四个举措抓实家庭教育工作》四篇文章分别被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浪网、财经腾讯网和凤凰网所转载。

2.暖暖评原野诗《站成一棵树》

作者简介:原野,本名张立,辽宁省凌源市人。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密云区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有各类题材文字散见报刊和电台。

站成一棵树

文/原野(辽宁凌源)

九年前    我的衣兜比脸还干净

孩子上学,刮着八百里着急风

难看脸   纠紧了无奈的痛

脖子一拧   挥手别妻找前程

当一节铁皮与我对话

两根道轨托满愁容

来与不来异乡太阳照样升起

去和留夕阳依旧按下黄昏

面对星辉冷峻

告诉自已,为了家

我要用自已牙齿啃断贫穷助骨

一个馒头滩开书本

垃圾堆里捡起半页报纸

学过的文化早己在五谷里割尽

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多少个日夜磨砂

终于,我拿下好多证

只因为

我是大凌河的子孙

躺下是河,站着是树

【暖暖评诗】:

作者用叙事的方式,以诗的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让读者看到了在生活面前不低头,不气馁,铮铮铁骨的男人形象。第一节里,兜比脸干净,八百里急风,脖子一拧,为第二节的离家远行做了很好的铺垫。去往异乡,作者与一节铁皮对话,他的惆怅满腹并没让他沉沦,他清楚自己的想要?他并不介怀异乡是否接纳他?来与不来,去与留,他都明白自己对异乡的无关紧要。但是他更清晰自己的使命,作者是智慧的,他选择了知识改变命运。诗中,一连串的动词:啃断,摊开,捡起,割尽,拿下,刻画了一个孜孜不倦为生活学习而打拼的不屈灵魂,让读者感觉他仿佛活成了一道光,照亮自己,照亮家人,也照亮了他人。而这道光是有来处的,他来自大凌河。作者的结尾用的很妙,深爱的土地上,无论多少磨难,他躺下是宽阔的河,站成坚毅的树。作者讴歌了和他一样生长在大凌河的人们,是大凌河的水滋养了生生不息无数的勤劳奋进的祖辈和子孙,让读者肃然起敬!

当然,也有一些题外话,作为读者不得不说,还请作者海涵:个别处需要标点符号的还是要用的,个别错字还是要注意的。

比如:来与不来,异乡太阳照样升起

去和留,夕阳依旧按下黄昏

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比如:肋骨,摊开

【诗评人简介】暖暖,原名杨立媛,中国诗歌报吉林工作室诗评部副主任,吉林省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尤爱诗歌,文字散见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3.刘刚评姚亚英诗《站成一棵树》

作者简介:姚亚英,吉林榆树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榆树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报吉林室副主编,中诗网编辑,人民日报主管人民艺术诗社十佳优秀诗人。笔名榆钱飘飘。作品在《百人百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选》《榆树人》《参花》《长江诗歌》《关东诗人》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站成一棵树

文/姚亚英(吉林榆树)

我是一株草

弱不禁风,折腰不折魂

虽然没有树的精魄

也不会让自己在风雨里失真

我是一朵花

婀娜地开,从容地放

褪了色香学会坚忍

霜秋之中,凋而不殇

我羡慕风的脚步

虹的衣裳

或者像树那样

可以做鸟儿的肩膀,岁月的城墙

无奈,我只是一幅画中的云

主宰不了飞行的方向

唯有在诗行里惊雷

才能成全一滴雨的梦想

其实啊,我更想是一尾竹

坚韧不拔,节节向上

不能做栋梁

也骄傲,曾经站成过一棵树的模样

【刘刚评诗】

全诗自然流畅,诗句优美。富有诗意和美感,同时还彰显了诗人豁达,乐观积积向上的精神。

以《站成一棵树》为题,诗人先写小草,写花写风……却不写树。这恰是诗人的高明之处,犹抱琵琶半遮面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诗人以一棵弱弱的草开头,小草其实生活在平淡世界里平凡示人。折腰不折魂/风雨中不失真/这是一种精神也是现今社会缺失的。

诗的第二节,诗人以一朵花作为载体对诗人的那种精神再度宣染,我是一朵花/从容地放/凋而不殇/从而从一步表明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感知。

是人都有欲望,犹其在这个浮华的时代。好多好多人为了金钱名利及地位,可以放弃一切也可坚持一切。面对外界的诱惑,诗人内心平静始终持有诗人固有的梦想。风高高在上如名誉,金钱地位,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可企及的,但平凡的我们也有责任与担当。正如诗人说的:可以做鸟儿的肩膀/岁月的城墙。

诗人面对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无力改变。诗人不纠结不悲伤,笑着回避。诗人用诗正确地认识安慰自已。唯有在诗行里惊雷/才能成全一滴雨的梦想。

诗尾推出了诗心又点了诗目:坚韧不拔/节节向上/站成一棵树。

【诗评人简介】刘刚:男,生于一九七二年,四川省武胜县人。教师,曾有诗,散文散发于《诗刊》,《四川日报》等报刊杂志。

4.青青原上草评张志河诗《致敬》

作者简介:  张志河,男,山东潍坊市人,中国诗歌报推广中心主任,中国诗歌报诗评中心编辑,有诗文散见《中国诗歌报》《黄河口文艺》《新锐诗会》等。

致敬

文/张志河(山东) 

冬天的门楣挂满了冰凌

天空开满祝贺的雪花

那片树林里,光秃秃的枝丫

忘却了疼痛,蜕变成惊叹号

几片不肯离去的红叶

如鞭子的伤口,在诉说

冬天的横行和残虐

苍茫的大地之上

笼罩在凛冽的鞭影之下

你的出现——腊梅

傲然的性格令冬天羞愤

频繁有力的鞭子

反而使你更加艳丽

花儿坦露如白纸上的声明

胆大地令人心慌

你的呼吸形成音乐

载着暗香四处传送

你携手万物

在芬芳的风中款款漫步

【青青原上草评诗】

初读本首诗“祝贺”、“惊叹号”两个词就像寒冬中的两个红灯笼。我一直在想,“冬天的门楣挂满了冰凌”,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哪?光秃秃的枝丫,疼痛还没有离去,怎么就“蜕变成了惊叹号”?读完全诗才发现这两个词是如此好、如此妙,其妙有四:一是为下节“腊梅”的出现埋下伏笔;二是为赞颂“腊梅”的品格埋下伏笔;三是为诗题的照应埋下伏笔;四是为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埋下伏笔。“祝贺”是一种期望,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惊叹号”是作者对其品格的赞叹和欣赏。

全诗首节通过灌满了冰凌、光秃秃、疼痛、鞭子的伤口、横行和残虐、凛冽的鞭影等意象,营造了寒冬冷酷的氛围,也许这正是社会的一个映射。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这样的人或物出现,怎么不值得我们“祝贺”和“惊叹”呢?通过第一节气氛的渲染,第二节主人公“腊梅”出现顺理成章,前六行通过令冬天羞愤、有力的鞭子、更加艳丽、坦露如白纸上的声明、胆大令人心慌,把“腊梅”的“傲然”品格写得淋漓尽致,这好像是我们惊叹的原因,但值得我们致敬还远远不够。后四行作者通过呼吸如音乐、暗香四处传送、携手万物、在芬芳中款款漫步,进一步描写“腊梅”不是“傲而不群”,而是“携手万物”共同走向芬芳的春天,从而照应诗题,升华主题。难道这样的品格还不值得我们致敬吗?

【诗评人简介】青青原上草,原名韩冠山,中国诗歌报吉林工作室副主编,从事教育工作,喜欢文学和书法,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报、中国网络诗歌、中国诗歌网、天安门文学、四月诗刊、河南诗人网等多家网络平台。《我在最美的花丛中等你》作品在抒情2017全国诗歌大赛中获银奖。

5.姚亚英评张吉萍诗《致敬》

【作者简介】 张吉萍: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新诗学会理事。多次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作品散见于国内报刊及“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中诗网”“诗人榜”“21世纪散文诗”“天下书香”等网站。有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精品阅读》《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中国当代精美散文集《岁月如歌》等。

致敬

文/张吉萍(吉林长春)

悼念的文字就像满天飞雪

庄严,肃穆

寒风以最凛冽的姿态刮过

很多人都泪眼盈盈

日子也哀伤着

一位耄耋老者

一枚小小的盼望,一生深情的等待

一方矮矮的坟茔

让乡愁成了永恒

离别是个伤感的字眼

长江黄河奔流

我孤独的漂泊啊

何日百川归海

一湾海峡依旧

几多乡情如初

万山披孝

心怀乡愁的人啊

都在向“乡愁”致敬

【姚亚英评诗】

张吉萍的《致敬》小诗有以下赏读点:

赏读点一:留白美

诗人在文中始终未明确向谁致敬,似乎欠笔,然而,何需直呼其名?显然没必要。不说,谁又看不出此中人物呢?这是诗人的智慧所在。

赏读点二:洗炼美

中国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师的《乡愁》在文坛里早已闻名遐迩,如同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余光中老师的文风也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海峡两岸一代又一代人。他的文学贡献,他的爱国情怀都是最最值得敬仰的。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老师因病逝世,全国文学界哀声一片,悼词如雪。送余老,缅怀“乡愁”同一个主题,不同的风格,不一样的情怀。诗人就是围绕《乡愁》一诗抒发惋惜致敬之情的。

诗人文笔娴熟,娓娓道来。“满天飞雪”阐述悼词何其多!“庄严,肃穆”强调逝者何其重。一节里简单几个词就确定了悼念之人的关键性。

赏读点三:真切美

因为文曲星落,日子所以哀伤。而乡愁是众性的,她巧妙的用“一位耄耋老者”这又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离别是个伤感的字  眼”一下说到痛处。“我孤独的漂泊,何日百川归海”,此处乡愁已经升华,是一个海外游子渴望祖国统一的夙愿。诗人提炼了《乡愁》的精髓!

赏读点四:协和美

末节又回到痛悼,万山披孝。这是怎样的天地同哀,此处更彰显所致敬的人物的非凡。进而使《乡愁》在致敬中得到永恒!

诗人功底深厚,作品张弛有度,层次分明。言语平实而不失律动美,推荐欣赏!

【诗评人简介】姚亚英,吉林榆树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榆树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报吉林室副主编,中诗网编辑,人民日报主管人民艺术诗社十佳优秀诗人。笔名榆钱飘飘。作品在《百人百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选》《榆树人》《参花》《长江诗歌》《关东诗人》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中国诗歌报和天安门文学荣誉出品

本文系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