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猪肉和普通猪肉的区别?猪肉各部位图解与介绍,终于会选肉了
受石家庄疫情影响,昨天定州全市130万人民全员检测完成,接下来要居家7天不出门,阻断病毒传播。昨天预定了猪肉,今天一大早就到了。如何挑选猪肉?老母猪肉和普通猪肉的区别?猪肉都有哪些部位、哪里的猪肉最嫩、哪里的猪肉适合炒菜、哪里的猪肉适合炖着吃、哪里的猪肉适合做肉馅?今天就为大家分享挑选猪肉的科普知识,牢记这些,让你远离老母猪肉、死猪肉、病猪肉、注水猪肉!
老母猪肉和普通猪肉的区别?
老母猪的肉营养差,无香味。更严重的是母猪肉含有危害人体的物质——免疫球蛋白,特别是产仔前的母猪含量更高!食用母猪肉易引起贫血、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等疾病,一定不要食用。因此,要弄清母猪肉的基本特征,认真加以鉴别,防止误购误食。
老母猪肉和普通猪肉的区别?如何辨别?
1.看乳头:普通猪肉乳头较小;老母猪肉乳头粗长。
2.看乳腺:沿着乳头切开猪肉,普通猪肉脂肪和瘦肉颜色分明,没有明显的乳腺;老母猪肉会有乳腺,从脂肪到瘦肉可见到淡粉红色海绵状的乳腺;
母猪肉的乳腺颜色粉红
3.看猪皮:普通猪肉皮肤表面洁白平滑;老母猪肉皮厚粗糙扎手,有很多皱纹,毛孔清晰可见。
老母猪肉皮糙肉厚、扎手
4.看肌肉:普通猪肉肌肉红色均匀,有光泽,指压有弹性;老母猪肉肌肉呈深红色或紫红色,肌肉断面颗粒大,肌纤维粗长,纹路明显。
普通猪肉和老母猪肉颜色对比
5.看脂肪:普通猪肉脂肪洁白,呈板状,如果炼猪油很少剩残渣;老母猪肌间脂肪很少或缺乏,老母猪皮肤与皮下脂肪结合不紧凑,两者之间有一层薄脂肪,且呈粉红色,珠珠状,如果炼猪油会剩下很多残渣。
6.看排骨:普通猪肉的排骨内侧摸上去光滑没有油;老母猪肉排骨内侧摸上去不光滑有油。
7.闻气味:普通猪肉具有鲜肉的正常气味;老母猪肉则有一种浓浓的腥臭味。
8.凭口感:取一小块肉进行炖煮,普通猪肉很容易炖软烂(1小时左右就能炖烂),口感不柴有浓浓的肉香味;老母猪肉炖三个小时都不易炖烂,口感发柴嚼不烂没有肉香味。
猪肉分割图以及各部分特点及用途
猪肉的不同部位肉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级。
特级:里脊肉;
一级:通脊肉,后腿肉;
二级:前腿肉,五花肉;
三级: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后肘。
不同肉质,烹调时有不同吃法。吃猪肉,不同位置的肉口感也不同。猪身上里脊肉最嫩,后臀尖肉相对老些。炒着吃买前后臀尖;炖着吃买五花肉;炒瘦肉最好是通脊;做饺子、包子的馅要买前臀尖。
1.猪头肉
包括猪舌头(口条)、猪拱嘴(猪鼻子)、猪脸、猪耳朵等,一般是肉食店的主营商品之一,多买熟食(卤味),切成碎块做下酒菜。也可以自己去市场上买新鲜的生猪整头,自己炖煮。
南方有些地区多用猪头作为开业、祭祖等仪式的贡品、祭品。
2.梅花肉
所谓的梅花肉指的是猪的上肩肉,也就是杀猪的时候,在猪颈部下第一刀的部位,也就是猪的上肩胛肉的一部分。据说每只猪身上的这块肉只有五六斤,大约有二十厘米长,横切面瘦肉占90%,其间有数条细细的肥肉丝纵横交错,所以吃的时候特别嫩而且香,更是一点也不油腻,其肉质鲜美可口,久煮不老。
梅花肉适合做的菜有很多种:蜜汁梅花肉、蒜香梅花肉炒猪血、嫩煎梅花肉等。
3.里脊肉
猪里脊肉(Tenderloin),是指猪的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里脊肉通常分为大里脊和小里脊,大里脊就是大排骨相连的瘦肉,外侧有筋覆盖,我们经常吃得大排去骨后就是里脊肉,适合炒菜用。小里脊是脊椎骨内侧的一条肌肉,比较少,很嫩,适合做汤。
里脊肉常做的菜肴有:糖醋里脊、椒盐里脊、干炸里脊、芝麻里脊、酱里脊等。
4.前腿肉
猪前腿肉,纯瘦肉(不含肥肉和膘)的平均重量约为2.5公斤左右,这块肉由几十块的肌肉组成,所以筋膜较多,但口感上前腿肉要比后腿肉要嫩一些,所以一般用来做成饺子馅,馄饨馅,或者是肉丸子。有时带皮前腿肉也会被做成红烧肉。卖得比后腿肉也要贵那么一点点。
5.猪前肘
一般红烧肘子,选用前肘比后肘要好。猪的前脚关节处是会弯曲的,而后腿是大小腿直的。此处只有皮、筋、骨骼,胶质重。适宜作烧、炖、卤、煨等用。后脚(又称后蹄)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6.后臀尖
猪后臀尖,是紧贴坐臀上的肉,浅红色,适于做肉丁、肉段及切肉丝、肉片等。
7.后腿肉
整块后腿纯瘦肉平均重量在5公斤左右,是前腿瘦肉重量的一倍,后腿肉主要由内腿肉、外腿肉、腱臀肉、元宝肉、内腱、外腱6块组成,每一块被肌膜包裹保护,所以相对筋膜较少。后腿肉的肉质纤维粗,所以口感上较硬,适合炒,炖,还可以做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8.猪后肘肉
猪后肘是可以用刀直接顺着关节切开的,所以那里是光滑的,骨头是完整的,猪后肘上面一般都会有一个洞,那是宰杀的时候吊猪留下的。
一般情况用猪后肘做的红烧肘子比前肘做的要小,骨头比前肘大,口感上也不如前肘好吃。
9.猪蹄(猪前蹄/猪后蹄)
猪蹄分为前蹄和后蹄。一般来讲,前蹄会弯曲、肥大,肉多,有蹄筋,而且价格比较贵;后蹄是直的,骨头多,无蹄筋,价格比前蹄便宜。打算吃肉的,可以考虑选用前蹄,如果是炖汤的,则肯定就是选用后蹄比较好了。
10.五花肉
五花肉(又称肋条肉、三层肉)位于猪的腹部,猪腹部脂肪组织很多,其中又夹带着肌肉组织,肥瘦间隔,故称“五花肉”。这部分的瘦肉也最嫩且最多汁。
五花肉一直是一些代表性中菜的最佳主角,如济南把子肉、梅菜扣肉、南乳扣肉、东坡肉、卤肉饭、瓜仔肉、粉蒸肉等等。它的肥肉遇热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柴。
11.肋排(排骨)
肋排是胸腔的片状排骨。 肉层比较薄,肉质比较瘦,口感比较嫩,但是因为有一侧连接背脊,所以骨头比较粗。80-90年代的时候,人们都爱吃肉,不喜欢排骨,那个时候排骨比肉便宜;现在更多的人喜欢吃瘦肉、吃排骨,排骨的价格要比肉高个3-5元/斤。排骨一般红烧、清炖、糖醋等。
12.脊骨(猪大排)
猪大排其实就是通脊,南方按照肋骨分割成一片一片的,称作猪大排。大排是里脊肉与背脊肉连接的部位,又称为肉排,多用于油炸。以肉片为主,但带着排骨。猪排骨提供人体生理活动必需的优质蛋白质、脂肪,尤其是丰富的钙质可维护骨骼健康。
13.猪骨头(骨头棒子)
大骨头,又名筒骨、猪棒骨、骨头棒子,两头大,中间有洞,富含骨髓,骨胶原蛋白,是煲汤的最优质骨头。饭店里一般卖自助酱骨头的都是选这样的骨头,一般多少钱一斤或者多少钱一位,相对于猪肉,大骨头价格比较低,一般8-12元左右。如果做酱骨头用的尽量选肉多的,如果做骨头汤用要选两头大,中间小的,这样的有骨髓;不要两边是扁扁的,那样的没骨髓、不要选择肉太多的)。
其他部位的肉或者其他名称的肉:
14.夹心肉:是前腿肉的另一种叫法。也叫夹缝肉、前夹心。位于前腿上部,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做馅和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做糖醋排骨或煮汤。
15.前排肉: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内夹肥,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16.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17.弹子肉: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18.蹄膀:猪蹄的别称,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19.脖子肉: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质差,一般多用来作馅。据说外面特别便宜的饺子、包子用的就是这种肉,是否属实有待进一步证实。
20.凤头皮肉:这个部位肉质细嫩、微带脆、瘦中夹肥。适宜做丁、片、碎肉末等。可用于炒、溜,或做汤等。
21.眉毛肉:这是猪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一斤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只是颜色深一些,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
22.门板肉:(又称梭板肉、无皮坐臀肉):肥瘦相连,肉质细嫩,颜色白,肌纤维长。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
23.秤砣肉:(又称鹅蛋肉、弹子肉、兔蛋肉):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适宜切丝、丁、片、肉末等。可做炒、溜、爆等。
24.盖板肉:连接秤砣肉的一块瘦肉。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25.黄瓜条:与盖板肉紧密相连。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26.腰柳肉:是与秤砣肉连结的呈条状的肉条。肉质细嫩,水分较重,有明显的肌纤维。适于制馅、切丁、条、肉末、制肉丸子等。宜做炒、炸、汤等。
27.颈背肌肉:(简称1号肉)指从第五、六肋骨中斩下的颈背部位肌肉。
28.前腿肌肉:(简称2号肉)指从第五、六肋骨中间斩下的前腿部位肌肉。
29.大排肌肉:(简称3号肉)指在脊椎骨下约4-6cm肋骨处平行斩下的脊背部位肌肉。
30.后腿肌肉:(简称4号肉)指从腰椎与肩椎连接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的后腿部位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