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这一期有一丢丢的专业,属于读书笔记,哈哈,个人觉得不难懂,有兴趣的可以读哦!
近年特别喜欢听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均衡、华丽、克制,让人觉得特别平静,有听佛经的感觉。巴洛克时期(baroque)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也就是16XX年。很久很久以前好像介绍过,就是巴赫那个时代,法国宫廷里的皇亲中贵族们带领着时尚,男人喜欢戴假发,穿白长袜;女人会束腰,戴着重工的首饰。这个时期的风格就是两个字:繁复。不论是建筑还是音乐,越复杂越高级。
巴洛克时期特别喜欢写复调音乐,在当时来说,这是对先前教会音乐的反叛和创新。每个声部在自己进行时还要注意到上下和弦的严格对位,这也是作曲家的一种音乐游戏吧,这样的创作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卡农就是巴洛克时期常见的创作体裁之一。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是指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百度语)。
烧脑了,好复杂对不对?就像我听到数字的感觉——一团毛线。简单说,就是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我们叫她主题),一会儿在小提琴声部出现,一会儿在中提琴出现,一会儿又在内个啥出现,每次当一种乐器主奏她的时候,其它乐器就会作为伴奏,最后你主奏一会儿,我主奏一会儿,乐曲就结束了,understand?
现今还经常被演奏的《D大调卡农》可以说是巴洛克时期的流行音乐了,据说是巴赫的老师帕卡贝尔的作品。先来一个原版的,据说油管上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0000。古钢琴细碎的和弦伴奏一下就把人带进古典的氛围,四个声部各自展示又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在追逐中同时奔向终点。在乐曲的一开始,作曲家用舒展的长音来表现优雅的舞步,而后乐器渐渐加入,节奏越来越密集,各声部纷纷华丽亮相,循环演奏着起初的几个和弦。主题到乐曲的中部才出现,旋律感很强,容易哼唱记忆,这也是她经久不衰的原因,乐曲也随之到达高潮,变得热闹俏皮,而后渐渐平复,一场欢宴完美落幕。既然是经典,必然有很多的传承。这首《D大调卡农》自问世以来,被翻成过很多版本,钢琴的、大提琴与钢琴的、铜管的、甚至还有人声吟唱的等等,来推一版个人很喜欢吉他版本的。在这个丹麦老头的指尖下,这首几百年前的曲子越发温暖,像一个低调的美女,先是展示她的美丽,而后让你看到她的才华,渐渐吸引你,让你陷在其中欲罢不能,最后在人群中悄悄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