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研】张载“为天地立心”的理性分析,以及对现世具有启迪作用的思考

张载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理学的奠基人,关学的创始人,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站在哲学的定位,提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当然他的功劳很多,这里不一一涉及,只是来分析他所提出的“四为思想”中的“为天地立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张载在北宋佛道盛行的年代,他能另辟蹊径,提出理学的思想,确实超出后人的想象,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是他对易学有深厚的解读,所以他应和了孔子所说的'五十而学易,人生无大过’,而他学易是在二三十岁,那时正是血气方刚,他遍览儒释道书籍,尤其在范仲淹的劝说之下,他对《中庸》的思想也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张载有易学的基础,所以他能察人之未察,能知人之未知,他能通过动物而来辨别气候,能识人之气运,他心里所积累的知识在他那个年代是用之不完的,这都是他父亲遗留给他的宝贵财富。张载的父亲张迪出自宦官家庭,是朝廷的功臣,所以到张载已经继承了他父亲身上很多做官为民,勤学好读的习惯,因为张迪是劳累过度,殉职在职位上的,所以张载也有遗传他父亲的性格,一心为民,心中的忧国忧民情怀未能开解,所以他年轻时饱览群书,38岁考中进士,与苏轼、苏洵,程颢、程颐同为朝中重臣,成为北宋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中流砥柱。

但是张载只活了58岁,他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却因奔赴朝廷给皇上提出要恢复周朝的旧礼制度而被朝廷官员孤立,他只能告老还乡,不愿意委曲求全,于是获得皇上恩准,在步行至临潼时由于风寒症复发而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张载的一生是清贫但是有志向的,他的命运一直能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所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在,如果不能通读他的著述,我们便不能正确的理解张载的思想。下面就来详细谈一下“横渠四句”中第一句的现世哲理意义。

为天地立心。

这句话出自张载的《横渠语录》,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之一,这句话的含义是:

天地本无心,以生民心为心,可是如何为天地立心呢?这里要提到张载思想的三个方面,一是他认为由于太虚的存在,所以才有了天的名字的由来,太虚浩瀚无边,犹如天体一样运行不息,这是两者的相似性;由于气体的千变万化,所以才产生了道的名字,气体的变化产生了万物,万物的运行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便产生了道。而将虚空与气体合二为一,所以便有了气体本性的名字,虚空和气体合为一体,便回到了它们本来的状态,本性是永远不变的太和状态;将本性与知觉合二为一,所以才有了心的名字,本性的不生不灭与能知能觉合二为一,能了知一切物象的由来,这样便产生了心的名字。

这段话是张载的原话翻译,因为多年内研究张载的《正蒙》,所以他的古朴厚重的白话文被我这样一翻译还是有些不清楚其中的天地与心的含义,我继续来给大家讲解,张载说太虚就是现在的宇宙世界,有了天和地、日和月、昼和夜等运行秩序,清气和浊气,上升和下降,分开之后,才能看到头顶的天,脚踩的地,气体的运行强健不息,所以才有了道,也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就像走出的一条道路一样清晰可见,在虚空中气体在运行,于是便有了对立的气体与虚空的概念,而知道或者说能看见气体和虚空,这种知觉便被称为心,这就是张载的伟大之处。
我们的本土道教文化,从来不提心,只提学达性天,自性的领域,而张载完全可以驾驭儒释道三家文化,他直接提出心就是由于人的认知世界的觉知力带来的,一句话把不生不灭的本性和能知能觉的心完美的结合起来了,所以说张载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熟知易经变易之理,所以才能如此高标准的定位心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