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痰阻气滞百病生——凌晨汗出医案一则

孙某,女,48岁,家庭主妇。2007年3月26日初诊。

主诉近半年来时有烦躁,胸憋气紧,每日凌晨4~5时汗出。纳食尚可,二便调,精神尚可。3年前发现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诊见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腻,脉缓。证属痰阻气滞,气血失和。治以化痰行气,调和气血为法。方用温胆汤合四逆散。处方:制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5g,枳实12g,竹茹12g,柴胡9g,赤芍12g,炙甘草3g。5剂水煎服。

半夏

2007年4月4日二诊:近一周来烦躁、汗出明显减轻,胸憋气紧尚时轻时重。舌质暗红,舌苔转为薄白,脉缓。依法继进,上方稍作调整。处方:制半夏9g,陈皮9g,茯苓15g,枳实9g,竹茹9g,柴胡9g,赤芍9g,郁金12g,石菖蒲12g,浮小麦12g,炙甘草3g。5剂水煎服。

2007年4月17日三诊:药后胸憋气紧及凌晨汗出都已缓解,只是偶有心烦。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缓。上方去浮小麦,加桑寄生30g,7剂水煎服。

药后痊愈。2007年10月28日陪夫前来看病,病症未反复。

《丹溪心法》:“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

《杂病源流犀烛》:“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

按:中医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恒动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机体内部时刻不停地在运动着、变化着。一旦某一局部失去运动之常,甚或转为静止,机体就会出现病变。整体静止,也就意味着死亡。

人体内运行着诸多物质,但毫无疑问,气、血、津液当是主要的物质,三者无处不到。一旦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气停为气滞,血停为血瘀,津液停滞为痰、为饮、为湿,病变即生。

同时三者又可彼此影响,如气滞可引起瘀阻、痰滞,痰滞可引起气滞、瘀阻,瘀阻可引起气滞、痰滞。治疗时需分清主次、先后。临床上,较气滞血瘀而言,痰阻气滞每每引不起医者的重视。本案气、血、津液运行皆已受累,但以痰阻为关键因素,判断依据为苔腻、脉缓。治疗应以化痰为主,切不可多用活血药。案中值得注意的是,凌晨4~5时汗出,机理何在?前医百治不效,却以一张普通的温胆汤方加减,竟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其汗减直至不汗出,且之后不复发,也实出意料之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