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顶端的云南人④|狂野之歌

在云南

吃,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极致的鲜,是生食

在云南

吃,更像一场野性的修行

只有对食材极度的自信,才敢用最质朴的手法烹饪美食

云南人做菜,讲究:野。材料野,做法野,吃法野,胆子野。生肉、生皮、生血、牛苦胆肠汁......真真是食物链顶端的云南人~

上一期我们讲了云南花卉入菜的美味,今天让我们跟随洋芋君的脚步,来一场最野性的云南风味之旅。

1

1

1

与时间赛跑

撒,在傣语中是生食、凉拌的意思。凉拌白旺,“白旺”即生血,炭火炙烤半小时的整猪,剖肚取血,血液呈现半凝固状。淋上切碎的茴香、小米辣、大蒜、酸菜水等香料去腥。浓烈的生腥与巨酸交融在一起,平衡的恰到好处,这种如果冻般入口即化的鲜活美妙口感,最佳品尝期限只有两小时。

苦撒,滋味来源于被牛胆汁浸润过的牛肠汁水。生活在湿热地区的傣族相信良药苦口的道理,吃苦对于他们而言更像是在吃大自然赐予的保健秘方。混合黄牛胃液和胆汁的苦肠,大火熬制两个小时与捶打半小时的牛肉里脊糜混合,搭配上:刺芫荽、香柳、小米辣、野韭菜等带有刺激性的香料制作而成。吃苦撒是傣家人驱走热疾,调理肠胃的生态秘方。

“傣家人认为,吃苦会成瘾,这种瘾就像牢牢被种植在舌根一样让人割舍不下”。

生皮,白语里叫“黑格”,这是大理白族人民招待远来贵客的一道独特的美味。生皮的原料并不专指,即包括生肉也包括生皮,生猪肝、生腰花等都可以制作。

猪宰杀后,猪身靠近后腿的肚皮部分最为细嫩,用稻草或麦杆均匀地盖住,点火烧烤。待火把外皮烤至焦黑。然后用井水冲洗,将黑毛皮刮去,反复多次,待猪皮呈金黄状。这样的处理,没有汤煺猪肉的腥味,一经炭火烘烤,猪皮立熟,而肉也至少七成熟。蘸过特质的梅子蘸水,猪皮鲜嫩弹牙满口溢香。这样的烹饪手法,对食材的要求颇高,在大理,生皮都是上午吃,吃的是清晨宰杀后的猪肉,到了下午便认为不再新鲜。

1

2

1

野的修行 

漆树,过敏的人避之不及,轻者遍身奇痒,重则由呼吸道水肿而导致丧命。这是过去怒江大峡谷傈僳族人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用油来源。用漆籽榨出的漆油具有很强的凝固力,可以储存一年,携带十分方便。

漆油鸡是傈僳族人民喜爱的传统滋补美食,是高规格的待客之物。妇女坐月子或劳累过度、跌倒损伤,都可以用来滋补身体、舒筋壮骨。而且用漆油煮出来的走地鸡,鸡肉更加香嫩、鸡汤更加醇厚。

1

3

1

风味的铸造

吹肝是鹤庆人民引以为傲的特色美食,农历十月初十过后,大多数白族人家就忙着杀年猪。

天刚蒙蒙亮,村子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猪叫声。宰好了猪,将猪肝取出,性急的宰猪匠,已经用打气筒对着气管,趁着热乎气将猪肝吹得胀起,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辣子面、花椒面、白酒,往猪肝气孔中填塞,最后在外面涂上一层精盐,用细麻绳栓起,挂在屋檐下,经过冬天风霜的吹打,到春节或有远客来时,只需在水中煮上几分钟,淋上秘制酱汁,一道酸辣爽口耐嚼的凉拌吹肝就可上桌了。

《圆桌派》中有这样一段话:“食物是最好的桥梁,它能让我们彼此了解更多。”在云南人的大多菜谱中,每一种味道,都极致奔放、绝不含蓄,这种带有野性的烹调方法,是云南人骨子里流露出的热情好客。

图(来源:拾云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