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交警与本田Today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背景:在Today正式发布前,本田已经超过10年没有做k-car了(虽然这期间他们也曾生产Acty,不过那是轻商用车)。为什么呢?其一是因为当时的Civic取得相当的成功,本田不得不把资源都投放到Civic的生产当中;其二是生产成本的问题,随着新的安全基准实行,k-car的制造成本难以与小型车拉开明显差距。
本田Z,随着它在1974年停产,本田也暂时退出k-car(轻乘用车)市场。
这也是本田会在1981年推出City的原因之一—k-car不做了,Civic越来越大一台,所以他们需要做一台廉价的小型车。很显然本田取得了成功。
到1985年,本田正式推出初代Today,重新开始搞K-car似乎跟之后的第二代City体型变大有一定关系,至于本田是否受到市场的“诱惑”而再次进入这块市场,就不得而知了。有趣的是,最初的Today以商用车的身份现身。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跟那些轻卡以及小面包,又有着不同的方向。
双圆灯设计也比当时那些方头方脑的直男k-car有意思得多啊。
像Today这类商用车,在日本有轻Bonnet Van这么一个称呼。说是商用,但厂商做这类车更多是为了避开高昂的税费。在80年代前,这类以商用车身份登记的车可以免除物品税,即便后来税费调整,也只需要5.5%的物品税。另外,对于k-car来说,即便是商用车,也可与普通乘用车一样,享受2年一次车检的便利(若是小型/普通商用车,则需要1年一次车检)。
Today的轴距以及轮距还要比Ballade Sports CR-X长。
与此前的City一样,Today也同样遵循MM思想,但比起初代City那种往高处延伸的设计不同,Today的思路是“横向发展”。比起同年代的k-car动辄接近1400mm的车高,Today的身高不过1315mm,而轴距也比对手长了100-150mm,达到了2330mm的水平(比初代City要长)。再加上极短的发动机舱……这样的Package,在确保车内空间的同时,也让它有着低重心的特性。另外,比起同级对手,Today的行驶稳定性也更强。
Today的坐姿较一般的k-car低矮,更Sporty。为了最大化车内空间,悬架采用简单的前麦弗逊+三连杆车轴(Torsional Beam)式。
至于动力部分,按照本田的计划,他们原本打算为Today开发一套全新的3缸,甚至4缸机器,但是受到成本的制约,本田直接为它装上Acty的EH型2缸发动机,这副机器拥有31ps的输出,匹配4MT(后来还提供5MT)以及Honda Matic HMT变速箱。快肯定是不快的,哪怕这台车只有550kg,真的就胜在操控性比较好。
参考漫画设定,《皇家双妹唛》的Today,将EH发动机DOHC化,扩缸(从550cc到600cc),输出可以达到80ps,还可以使用氮气加速以及
美腿人肉脚刹。
正如前文提到,80年代日本政府也开始征收轻商用车的物品税,哪怕收得少,Bonnet Van的热潮已出现稍稍减退之迹象。到80年代末,日本取消物品税,并引入全新的消费税制度,Bonnet Van更是被边缘化。
特别版车型:Today Pochette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早在1988年,本田就推出了Today的轻乘用车版本。它的外观有一定调整,可爱的圆灯改成了方灯,加入电动天窗,后排座椅稍稍往后移,原本的两缸更换为通称”Hyper 12 Valve”的E05A三缸机(视乎配置,还提供PGM-FI电喷系统),这副机器采用铝合金缸体,各部件亦进行了轻量化,可以在8000rpm时输出44ps。
1990年,K-car规制有所修改,本田也将Today的发动机升级为660cc机器,并对进/排气部进行了调整,同样以PGM-FI车型为例,输出上升至52ps,且爆发时间提前至7500rpm,此外,新车的外观内饰设计也有一定的改动。
第一代Today的乘用版本到1992年停产,1993年由第二代车型接任。而商用版本的初代则改名成Today PRO继续战斗,但因为第二代Today表现不佳,本田只能在Today PRO的基础上打造配置更丰富的Today Humming,并一直生产至1998年。
第二代Today,消费者对其评价不高(主要针对空间),尤其是两门版,在中期改款之后调整了设计,尾部造型更接近于四门版。
Today Humming
至于原因,大概要怪第二代(前期)的空间表现太过差劲,让那些习惯了大空间Today的车迷们无所适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