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顶端优势的原理解释泡桐丛技病的症状和发病机理

问题的提出

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同时抑制着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长,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的现象。原因是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为了促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就要维护植物的顶端优势,任它自由生长并及时除去侧芽。在农作物(如棉花)的栽培中,也常根据其原理进行摘心,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选择性必修1第106页

教材问题:教材中出现了以下疾病-丛枝病,丛技病的症状和原因?

 典型试题解析 

试题: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如图是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B.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C.由于④结构能够生长,因此该植物的生长没有体现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D.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不都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合成

解析:

由于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侧芽部位,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A错误;④距离顶芽较远,①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④较少,因此④生长较快,B错误;①顶芽优先生长,抑制②侧芽的生长,该植物体现了顶端优势现象,④距离顶芽较远,①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④较少,因此④生长较快,C错误;图中植物体中生长素主要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的顶芽和侧芽合成外,及其他结构也能合成如幼叶和形成层,D正确。故答案为D。

 泡桐丛枝病及发病机理 

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是一种分布较为普遍的泡桐传染病,一般发病率为20﹪-40﹪,严重地区高达80﹪以上。感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会引起树势衰退,材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死亡,该病是泡桐栽植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发病症状:

泡桐丛枝病主要特征是簇生成丛的细瘦小枝,通常,健株在生长季节不发腋芽,而病株当年新枝、茎的腋芽会很快发育成二次枝、三次枝,这样重复萌发,直至丛生成细瘦弱枝,呈灌木丛状,很像扫帚或鸟巢,所以该病又叫扫帚病、疯病。

发病开始时,个别枝条上大量萌发腋芽(又称侧芽)和不定芽(除腋芽和顶芽外生长在其他部位的芽),抽生很多的小枝,小枝上又抽生小枝,抽生的小枝细弱而薄小,节间变短,叶序紊乱,病叶黄化,至秋季簇生成团,呈扫帚状(外观形似鸟巢),冬季小枝脱落,发病的当年或二年后小枝枯死。当大部分枝条枯死后会引起全株枯死。

泡桐丛枝病是由一种比细菌还小,但比病毒大的微生物——类菌质体(MLO)侵染后引起的,目前还没有根治这种病害的有效办法,但在泡桐的不同生育期,可以采以一些不同的措施,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发病机理:

类菌质体引起的丛枝病是系统性的,病害由个别枝条开始,逐渐扩及全株。枝条受害后,因顶芽生长受到抑制而刺激侧芽提前萌发成的小枝,不仅生长缓慢,且其顶芽不久也受到病原物的抑制,而刺激其侧芽再萌发成小枝。如此反复进行,使枝条呈丛生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