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跌到负数

今天早晨,睁眼第一条新闻,原油价格跌到负数。
这是1846年以来,石油被广泛使用后的第一次。
活久见,简直想躺平睡回原来的世界。
负价卖石油像极了中学历史课本上人尽皆知的例子:大萧条时期,因为需求消失,大量鲜奶囤在手中无人收购,为了维持市场,奶农向河里倾倒牛奶。
前不久,这一历史书上的经典情节已经再次发生了。最近一个月,美国威斯康星、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等乳制品大州的奶农陆续开始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废水湖等地。
可是原油不像牛奶,它无处可倒,倒海里会污染海洋,倒陆地上会污染土地,继续囤在手上还要倒贴仓储费用,所以有了这次负价交易的奇观。
原油价格在今天经历了断崖式下跌
今天一定会被载入历史课本。有人不禁要问,大萧条是不是要重演了?
从数据上说,答案是肯定的。
经济学上,对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定义是前者GDP降3%左右,后者降10%以上。而统计称,美国在过去一个月的GDP降了25%,经济学家对这次危机的预测是14%,现在看来已经远远超出。
经济萧条的另一条指标是持续一年以上,也就是说,我们所见的2020的诡异开局,可能只是球赛的前十分钟。
但接下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作为历史洪流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可能只能从历史中获得一些启发。
无论如何,生活仍然要继续下去呀。
“大萧条食谱”
在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骤然上升,很多人食不果腹。
意料之内,廉价食材大受欢迎,土豆和午餐肉销量激增,一些厨房妙招被广泛应用,比如多放黄油来增加饱腹感,30年代特别流行一种西红柿馅饼,主要材料是西红柿与苹果,碾碎后混合黄油、白糖、葡萄干以及酸苹果汁, 既廉价易做又美味营养……这些民间智慧除了口耳相传,还被集结成册出版。
有趣的是,“大萧条食谱”在80年后,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时再版了。
这次经济震荡,或许会让“大萧条食谱”迎来春天,或是摇身一变成为某某饮食主义再度流行。
午餐肉广告贴画
“平价替代”的生活
人们要在有限的支出中尽量维持生活正常运转,无所不用其极。
在90年前的大萧条时期,拉链突然流行,原因仅仅是比纽扣成本低廉,成为了家庭主妇与时装行业的最优之选。
无独有偶。在上世纪末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有一种叫snuggie的加袖宽松毛毯问世,短短三个月里卖出了 400 万件。
当时经济受到冲击的人们为了节约,舍不得开暖气,有了这款毛毯,便可以暖和舒适地蜷在沙发上看书、打电话或工作。当时广告宣传的重点是省下一个冬天的暖气费,可以说是直击痛点了。
snuggie的产品概念图
计生用品销量上升
大面积失业,多行业市场低迷,人们有了更多闲暇时间,所以你明白的……但是不要误会,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朝不保夕的生活,让添丁这件事成了家里的灾难,而不是喜事,直接结果是避孕套和避孕药都攀上销量高峰。
同期增长的还有肠胃药和抗抑郁药物,因为巨大的生活压力造成人们消化系统不畅或是心理状况不佳。
结婚率和离婚率同时下降
同上述一条相似,当生活面临诸多消极的未知数时,任何一个大动作都意味着新一轮震荡。在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结婚率整整跌了10%。
美国女作家梅莉戴尔这样总结当时的女性心理:“不要孩子,不结婚,她们自己照顾自己,保持单身,男人现在没用了,他无法养家。手中没钱,生育后代也无法养活他们,所以不如单身,自寻快乐。现在生活的风险太可怕了,失败清楚地摆在眼前。”
大萧条爆发前的20年代,社会鼓励女性婚育,大萧条爆发后,单身女性不受歧视,舆论开始转变。一些全职太太为了和家庭共克时艰,也不得不参与到劳动中来,成为了家庭经济的支撑者。在大失业时代,女性的就业率和家庭地位发生了变化。
九十年后的今天,性别环境大不一样了,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否会再度突围,是个值得持续观察和关注的话题。
又到了买口红的时候!
“口红效应”大家并不陌生,它指的是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口红相对其他化妆品来说,更廉价耐用,于是它成了不少女性犒赏自己或者释放消费欲望时的出口。与此同时,指甲油的销量也大幅上升,或许是因为它和口红一样,有着“提振士气”的妆容效果。
最近有姑娘小伙儿正在蠢蠢欲动想要买更多口红的吗?或许只是历史的潮流在推动你!
游戏和影视行业大繁荣
丧气的人们太需要造梦了。
丧里丧气的社会情绪里,人们如何自我麻醉,或者说心理按摩?90年前的人们选择是电影。数据表明,看电影是大萧条时期排名第三的娱乐活动,仅次于成本更为低廉的听广播和看报纸。
得益于刺激消费的大减价之夜、十美分之夜、家庭之夜等促销活动,让当时领救济金的人们也能勉强挤出几个铜板看电影,在影院中宣泄对社会与未来模糊不清的恐惧,寻找心灵的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与希望。
所以,那个年代大行其道的是欢乐的歌舞片,以及一些积极正向的故事和角色,米奇、猫和老鼠、三只小猪等善良友爱的形象都是这个时期诞生的。
人们也在游戏虚幻的世界里暂时摆脱压力与负担。游戏的特殊魅力使人可以完全扮演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进入另一个不同法则的世界,从而忘却一地鸡毛的现实。
我想,动森已经证明这一点了。
行业繁荣与市民口味催生新技术
接上一条继续说,电影行业在大萧条时不是一帆风顺的顺势而上。它先是经历了一轮大洗牌。
1932年,1/3的电影院没能等到来年夏天的行业大复苏,撑不下去倒闭了。
当1933年经济稍有回暖,电影产业也大洗牌,之前的小作坊式的邻家影院大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华纳等大资本投资的大影院。
资本入场,让行业有更多金钱用于技术革新,电影技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全部对话,全部歌唱,全部彩色”的技术革新。
1930年3月14日,有声电影《安娜·克里斯蒂》上映,广大影迷激动地奔走相告:“嘉宝说话了!”造梦术变得更完整。
《安娜·克里斯蒂》讲的是妓女金盆洗手收获爱情的故事
是那个年代常见的欢喜结局
无线电技术的成熟,让收音机飞入寻常百姓家,围炉听广播成为一项成本极低的家庭活动。
1933年3月12日,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开始了第一次“炉边谈话”,用这种方式安抚民心、拉近距离。
但是人们很快对贫瘠的娱乐方式感到厌烦,猎奇的阈值提高了,以至于当时的小报和广播台不得不编造很多都市传说来吸引百无聊赖的市民,内容和标题常常很耸动,其中有的甚至流传至今。
消费主义与反消费主义再度掐架
政府为了重振市场,一定会推出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商家们为了搵食也一定会机关算尽让你买买买。
无奈,经济下行,社会消费力有限,低欲望的环保主义倾向的消费模式更得人心。消费or不消费,两股力量反复抗衡。
好玩的是,历史证明,环保主义和反消费主义往往在两个时期风头最劲,要么是经济繁盛、社会风气奢靡时,要么是经济极度萎缩时。前者大多出于反思纸醉金迷的消费社会或是人类原罪论,后者则因为囊中羞涩——物质决定意识。
短裙效应及时尚趋势(瞎)推测
时尚是个轮回,但经济大潮也能左右时尚趋势。
“短裙效应”,就是这么一回事。经济看涨时,女装市场上短裙会流行,反之则是长裙称霸。女孩们消费降级,换上长裙,就可以省去买丝袜的花销。
这个理论,在美国历史中多次证实:19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裙边开始变短;大萧条时代,长裙流行;1960年代,战后重建带动美国经济起飞,短裙成为时尚宠儿;1970年代通货膨胀,长裙再次流行;1980至1990年代经济复苏,迷你裙当道。
听上去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再举个近年的例子:
从2018年开始,维多利亚的秘密(给直男的导读:这是一知名女性内衣品牌)业绩便开始走下坡路。性感的甜心宝贝,不再那么惹人注目。稍加留意你就会注意到,这也是全球经济开始被唱衰的那一年。也许维密走下神坛是它作为品牌的命运,但其中有多少时代因素也不得而知。
在经济崩溃导致食物短缺的年代,人们对丰腴的美人形象趋之若鹜,商家甚至推出了增肥药。是不是有些难想象?你是不是以为上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是唐朝?
我们现今经历的一切,放在将来只是课本里枯燥的一行字。今天的插科打诨仅供参考,权当作灰色黯淡生活的一剂调味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