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怼妈妈还是同情孩子?都不是,你同情的和有能力同情的,只是你自己

近期有个雨季少年自杀事件触痛了大家的神经。

事情的经过是:4月17日,高架桥上一辆车突然停下,旁边车流如注,而司机下车到后座大骂坐在后座的青年。等司机回到车内不久后,少年突然开车门跑出,从高架桥上跳了下去身亡。司机跟着追出,但无力阻止,只好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事后发现,这名司机正是青年的母亲,青年今年17岁。
基本上事件的信息就只有这么多,但网友们已经分成数个派别吵了起来。大致有两个大方向:一方是怪儿子,诸如认为儿子的承受能力不够强,儿子比较忤逆,行事太莽等。另一方是怪母亲,认为母亲行事不顾后果,对孩子苛责过度,刺激了少年幼小的心灵等。当然也有两头刺,认为是鲁莽的母亲教出了脆弱的儿子的,但其实也跟前两个方向是一致的。
而在两派争得不可开交之际,作为一个刚接触这个新闻的人,我压不住疑惑: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假定大家了解到的所谓“事情真相”就仅限于上文的内容,那每个人都尽可以脑补出来背后的种种情节,比如有网友就表示“按我推测一定是母亲回到车里之后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也有说“可能母亲就是说了句,你有本事就跳下去啊”,有些网友也举出自己的经历作为佐证称父母可能确实会有刺激孩子心灵的行为,评论区遂成诉苦大会。而另一方呢,苦于没有太生动的例子,声势弱了。
但这些都是推测,事实如何无人知晓。网络不是最喜欢反转么,那如果这件事要反转,剧情你要怎么写?
单亲母亲今天被解雇,从网吧把不成器的孩子捞回来,发现家里的钱全被孩子玩捕鱼游戏输出去了,情绪崩溃?
孩子结交社会青年吸毒致幻未消母亲骂不醒,以为只是逃脱母亲,跳过草丛,结果高处摔落死亡?
孩子寻死母亲训斥,不惜停在路边说要死我们一起被车撞死在这里,结果孩子挣脱,跳桥自尽?
有人说,你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这种事情的“概率太小”,为什么要钻牛角尖?
没错,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问题的关键所在就一目了然了。
就好像“拼多多”的成功让很多专业的金融投资者始料未及,原因是拼多多的目标人群离这些收入较高,生活品质要求高的人太远。如果在之前问他们一句觉得拼多多能不能成功,这些金融专业人士中的很多人,可能也是一句简单的“概率太低”。
所以,我们会发现,每个人在评判“概率”的时候,参考的都是自己的交际圈(或者知识所及的范围)。
也许,聪明的你已经意识到,“概率太低”的全文应该是“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概率太低”。没见过社会底层的黑暗的人,甚至连想象都做不到。没体会过社会顶层生活的人,只能在别人扬长而去的时候感叹穷限想。
而因此,我们很容易得到的结论是,所有这些争吵,也许,都是借题发挥。
小时候经历过父母对自己的精神上某种“虐待”的人,很自然地会想象一个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有多尖锐的母亲。从小志向远大坚韧不拔的人,会下意识觉得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太差。脑补能力几乎成为了人类的本能,而且可能从小就刻在了人的潜意识里,让人难以察觉。然而这无可厚非:
人,就是这么认识世界的。
记得有个星座分析文对处女座有个评价:“他们会死命琢磨自己的想法,然后来推测你的。”也许说得很对,但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仅仅是“处女座的人爱琢磨”。后半句,就是每个人下意识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这种下意识,让我们在面对模糊的事实时,自发地脑补未知部分的内容,让我们用自认为“主流”的方式,编写世界的剧本。
到底是母亲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或者都有,并不重要,在真相确定之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设计好的情节。而真相后来公布了,只不过证明或者证伪我们的想法,小幅度(if any)改变我们心中对“主流”的定位,而已。
所以,也许一位受过精神“虐待”的人在得知事件中母亲并没有什么过分的言行之后,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就会骤然降低,反之亦然。将这个模式推向极端,我们会得到结论:
不好意思,我不是可怜你,我可怜的只是有代入感的我自己。
这是最极端的情况,缓和一些就是我们的真实心理活动了,缓和程度因人而异。
向什么方向缓和呢?世上也许存在某些心胸开阔又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在这里,“知识”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脑补自己没经历过的场景从而对对方产生怜悯之心。这种品质,放到任何地方都是难能可贵而且高贵的。
于是乎,每个人都是在这个“高贵品质”与前述的“极端思维”之间,找一个折中点,仅此而已。
而在模糊的事实面前,这两个相反的品质就表现为守序善良和借题发挥。对一个自己并不清楚的事情吵得越凶的,就越是只可怜自己,借题发挥的。那些评论区诉苦的人,诉的都是自己的苦,而将当事人骂得狗血淋头的人,在心里骂的其实是自己身边的人罢了。
那么就不该表达自己的观点么?并不是。也不是说这样不好,因为这确实是我们默认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但站边是没必要的——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站什么边呢?
世界上很多无谓的矛盾,都是站边站出来的,矛盾越站越激化。人在觉得自己“还有同伴”的时候,就会大大增强对自己观点的信心。有位金融大佬说得好,不要轻易向公众说出自己的观点,你会发现说过一次之后,就很难改变了。
谢谢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