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171:王朗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71 篇文章

今天来讲 王朗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今山东人。

关于王朗此人,小时候襄子都当成小丑、笑话看,毕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然而,对于历史上的王朗,襄子觉得还是要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拜为郎中,任县长。

185年,杨赐去世,王朗因此弃官而为老师服丧。服丧期满后,被举为孝廉,受官府征辟,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又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

193年,汉献帝刘协被李傕、郭汜这两个小混蛋控制,王朗当时任徐州治中从事,与赵昱建议陶谦继续向朝廷进贡,以表示对朝廷的支持。陶谦听命,又派赵昱带着奏章去了长安,皇帝在接到奏章后,喜极而泣,颇为赞赏,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王朗也因此被任为会稽太守。

王朗到了会稽后,见到当地人仍旧在祭祀秦始皇,并与夏朝的开国皇帝禹同庙。王朗见状,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人,不配享受人民的祭祀,于是取缔了这种行为。

在任期间,王朗尽职尽力,深受当地人的爱戴。

196年,孙策率军进攻会稽,王朗的功曹虞翻建议避其锋芒,但是王朗不听,坚持要护守城池,与孙策死磕到底。

王朗硬抗的结果就是,被孙策从后面爆了菊花。于此王朗捂着受伤的菊花准备逃往交州,不幸遭到了孙策的追击,最终只得投降。

投降之后,孙策并没有为难王朗,反而对其十分敬重,派张昭劝其为孙策效命,遭到了王朗的高冷拒绝。

后来,曹操上表征召王朗,王朗终于找了个机会走了,辗转数年之后回到了朝廷的怀抱,被任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的身份领魏郡太守,后又历任少府、奉常、大理。

在处理事务的时候,王朗本着宽恕的态度对待犯罪者,若是此案疑点重重,没有决定性证据的时候,王朗一般都偏向于轻判。

220年,曹丕继魏王,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王朗曾经进言,劝曹丕减轻刑律,转而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

襄子在后来看到这段记载的时候,才明白王朗并非是一个被诸葛亮骂死的小人,不由得也对其增添了一份敬意。

同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真正意义上建立了魏国。王朗升任司空,又被封为乐平乡侯。曹丕喜欢出去游猎,有时在外面玩嗨了半夜才回宫,王朗因此劝诫曹丕,曹丕虽说玩心很重,但也知轻重,接受了王朗的建议。

221年,吴蜀夷陵之战爆发后,许多人认为应该抓住机会吞并蜀国,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到吴蜀两军相持不下的时候再出击,到时候就可以派重兵对蜀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举灭了他。而当时吴军尚未起兵,并且一直在下雨,不利于行军。由此,王朗觉得不适合此时出兵,曹丕采纳。

后来,曹丕征召孙权的长子孙登为东中郎将,实际上是想让其当人质,然而,孙权不是一个任人随意捏的软柿子,过了许久,曹丕都没有见到孙登前来。于是乎,曹丕决定大举攻吴,王朗得知此事后,说道:如今还未收到孙权的回复,一旦对其用兵后若孙登真的来了,那么我们就理亏,占了下风,因此,我建议只是增强边境的防守,以防东吴突然进攻,除此之外,还是再等等吧。

可惜的是,曹丕的动作实在是迅速,军队已经出征了,最终孙登也没有来,曹丕在到了长江不久之后便退军。

227年,曹叡继位,加封王朗为兰陵侯,升任三公之一的司徒。王朗曾上书劝诫曹叡不要为了修建宫殿而大兴土木。

一年之后,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侯,其子王肃袭爵。

243年,王朗因功搬进了曹操的庙庭。

王朗生前博学多闻,在学问上也大有作为,曾对周易作传,后来成为了学习《易》的人必须要考核的内容。除此之外,王朗在正史中也是一个正面的形象,算是一个君子,并非是大众所理解的,是一个被诸葛亮骂死的乱臣贼子。

至于罗贯中为何要安排这一出戏,襄子猜想,可能是为了增添戏剧性及精彩程度吧,刚好王朗就不幸躺枪,就此领了便当。

END

欢迎在底部留言,精彩的留言也是文章的一部分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