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八十九首《有感五首(其三)》(杜甫)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

 【古风泊客一席谈】

  有感五首(其三)

     【中唐·杜甫·五言律诗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拼音版:

luò xià zhōu chē rù ,tiān zhōng gòng fù jūn。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rì wén hóng sù fǔ ,hán dài cuì huá chūn 。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mò qǔ jīn tāng gù ,cháng lìng yǔ zhòu xīn 。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bú guò háng jiǎn dé ,dào zéi běn wáng chén 。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作品介绍]

《有感五首》,作于唐代宗763年(广德元年)秋。这是其中第三首,内容和当时朝廷中迁都洛阳之议有关。安史之乱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残破,每年要从江淮转运大量粮食到长安;加上吐蕃进扰,长安处在直接威胁之下,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这首诗即为此有感而发。

[注释]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当时,受粮食和吐蕃进扰等因素影响,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

②天中:指洛阳。

③翠华:指天子之旗,这里指代皇帝。

  [译文]

洛阳居于全国中心,水陆交通便利,四方入贡赋税,到这里的路程也大致相等。
我近日常听说,洛阳的国家粮仓里堆满了已经腐败的粮食,贫寒的老百姓正延首等待皇上能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呢。
对于巩固封建国家政权来说,不要只着眼于防守固若金汤,根本的凭借应该是不断革新政治,使人民安居乐业。
只不过是皇帝躬行俭德,减少靡费,减轻人民负担罢了。要知道,所谓的“盗贼”本来都是皇帝的臣民啊!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

壹/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首联先从洛阳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相传周成王使召公复营洛邑,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两句是说,洛阳居于全国中心,水陆交通便利,四方入贡赋税,到这里的路程也大致相等。这里所说的内容也就是主张迁都洛阳的人所持的主要理由。诗人用肯定的口吻加以转述,是因为单就地理位置而论,洛阳确有建都的优越条件。这里先让一步,正是为了使下面转出的议论更加有力。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颔联紧承“舟车”、“贡赋”,翻出新意。“红粟腐”用《汉书·食货志》“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而不可食。”“翠华”是天子之旗,这里指代皇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近日常听说,洛阳的国家粮仓里堆满了已经腐败的粮食,贫寒的老百姓正延首等待皇上能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呢。”话说得很委婉。实际上杜甫是反对迁都洛阳的,但他一则旁敲侧击,说“天中”只不过提供了苛敛之便;一则反话正说,明言百姓所待以见百姓所怨。当时持迁都之议的人们中,必有以百姓盼皇帝东幸洛阳为辞的,所以诗人含而不露地反唇相讥说:百姓所望的是“翠华春”,可不是盼来一场更大的灾难。

主张迁都洛阳的人还将洛阳的地险作为迁都的理由,于是诗人又针对这种议论而发表见解道:“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莫取”,就是“不要只着眼于”的意思。杜甫并不是否认“金汤固”的作用,而是认为,对于巩固封建国家政权来说,根本的凭借是不断革新政治,使人民安居乐业。两句一反一正,一谆谆告诫,一热情希望,显得特别语重心长。诗写到这里,已经从具体的迁都问题引申开去,提高升华到根本的施政原则,因此下一联就进一步说到怎样才能“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答案原极简单而平常:只不过是皇帝躬行俭德,减少靡费,减轻人民的负担罢了。后面一句是说:“要知道,所谓‘盗贼’,本来都是皇帝的臣民呵!”腹联“莫取”、“长令”,反复叮咛,极其郑重,末联却轻描淡写地拈出“不过”二字。这高举轻放的戏剧性转折,使得轻描淡写的“不过”更加引人注目,更增含蕴。为了进一步强调“行俭德”的重要,诗人又语重心长地补上一句“盗贼本王臣”,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思想的深刻,感情的深沉和语言的明快尖锐,在这里被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这首诗富于政论色彩,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带有杜甫独特个性的。将议论引入五律这种通常用来抒情写景的形式,是杜甫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而议论中挟有情韵,则是杜甫成功的艺术经验。

其三

《杜诗详注》:上四述时议,下四讽时事。

《读杜心解》:“口闻”,言近日有闻。此两字直贯两句,谓传闻驾将东幸也。“金汤”,指洛下。“宇宙新”,起下“行俭”以安反侧。

《杜诗镜铨》:仁人之言(“盗贼”句下)。

《诗法易简录》:通首一气转折,气足神完,议论尤为醇正。

总评

《杜臆》:诗人尚“风”,其弊也,烟云花草,撮凑成篇,而核其归存,恍无定处。杜诗宗“雅”、“颂”,比兴少而赋多。如此五首,皆赋也,即用比兴,意有所主,总归于赋。故情景不一而变化无究,一时感触而千载长新。读此五首。皆救时之硕画,报主之赤心,自许稷、契,真非窾语。……而皮相者谓公志大才疏,良可悲矣!

《杜诗说》:公平日谆谆论社稷、忧时事者,大指尽此五首。

《唐宋诗醇》:“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以韵语摅谠议,其源固自二《雅》来也。“至今劳圣主,何以报皇天。”直使泄泄之臣,置身无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其识解闳远如此。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