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滦镇街道西留堡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滦镇街办西南4公里处,810户,2760人,耕地910亩。东邻东留堡村,隔河与东大街道北大村和北强村相望。南北长3公里,东西长1公里,河道纵横,水网密集,是秦岭北麓著名的水乡渔村。
村民姓氏驳杂,以高、韦、侯三姓为主,考其源流,为隋唐大姓后裔。
据《隋书》记载,隋大业三年(607)隋炀帝杨广至榆林(今蒙古托克托西南)为了招待突厥来使,下令宇文恺制作可容3000人的帐篷,立于城东。高颎等老臣对炀帝的奢侈有所非议,宇文弼私下跟高颎说:“天元之侈,以今方之,不亦甚乎?”“长城之役,幸非急务。”为人告发,高颎与宇文弼、贺若弼同时被杀,其诸子遭流放,流放诸子,有赴边庭,有散落京畿一带,西留堡高氏,殆为高颎后裔散落京畿之一支。
韦姓殆为长安诸韦之一。明清以来,曾有高、韦两氏祠堂,祠宇宏阔,塑像精美,后为村小学,“文化大革命”中拆毁。侯姓当为唐初功臣侯君集之后裔散落者,其余姓氏或为隋唐时土著,或为后世入迁者。
根据《诗经·小雅·斯干》及《秦风·终南》等记载,古西留堡村一带,原是个山清水秀的沼泽和绿洲区。据说,周武王建都丰镐,经常溯沣水游观,看到终南山下的奇景,流连忘返时,或步月夜归,便有白鹤引路,游鱼献乐。
古代,沣河水源丰富,每至夏秋两季,山洪暴发,沣水泛滥,村西两千亩水田尽为水国。据乡老讲说,沣河每隔5—10年发大水一次。清康熙年间大水最为厉害。因此,村人历来都有“拾堰”的习惯。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组织附近其他村民帮助该村筑堤植树。随着沣水水源的缩减,水患基本平息。改革开放30年来,未有水患发生。
该村2000多亩水田,多为腴土,加之地处秦岭北坡褶皱断层地带,不少深泥水潭,冬日无冰,热气腾腾,宜于种植水稻和莲藕,享誉三秦的东大大米和东大莲菜,其很大部分出自村中。
(西留堡村“蒸饭古会”)
从古到今,村民热爱文艺。晚清至民国间,有高天喜、一声雷等老艺人组织的木偶剧团,活跃在沣河中游地区,常演的戏文有《包公赔情》《黑虎坐台》《下河东》《二进宫》《白娘子》等。民国年间有西安三意社名播三秦的须生演员高步云(1885—1950),艺名陆顺子,人称活刘备,不但嗓音高亢、苍劲、浑厚、个性突出,而且手、眼、身法别有风韵。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村业余文工团格外活跃,培养出了丑角演员高惠德,旦角演员侯荣召,须生演员高海潮等优秀的艺术人才。
该村的社火,从明清以来,播誉关中。以神奇玄妙为特点,与附近东留堡、红庙、小留堡、翁家寨、徐家巷、下滦村、上滦村合称留八堡的社火。
改革开放后,充分利用地方特点,发展经济。1986年,该村打出一个地热温泉,开辟了西留堡温泉度假基地。积极筹划吸引外资建成宾馆、会议厅、游泳馆等配套设施。近十年来,旅游度假、沐浴参观者日益增多。随着西工大南校、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迁入,以餐饮为主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沣堤林区,温水养殖相应出现,形成农、商、鱼、林全面发展的经营格局。据统计,村民人均收入由1982年前的200元,提高到2010年的4800元。先后硬化道路10公里,迁建原来的西留堡小学,随着红庙、东留堡、官堰等村小学的并入,西留堡小学成了附近的名校。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