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到底应该怎么学,怎么教?再谈网球教学中的感统论和姿势论
大概六七年前左右,我刚开始学网球不久,那个时候网络论坛(BBS)和QQ群是网友们最主要的讨论和交流方式。为更全面了解网球和学习网球,我常到一些网球论坛里潜水,印象最深的就是网球教学方面的两大派别之争,一个是以李德添老师为代表的“感统论”派,另一个是以李慕白老师为代表的“姿势论”派。这两个派别的论战从网络延伸到了线下,在当时的网球界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围观了很长时间,我也很难说清楚两派的最核心观点是什么,就算能说出一二来,也担心出现理解偏差而招致双方的不满。
不过,有一点大概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感统论”代表着反传统的网球教学模式,强调引导学员依靠自我意识来统合身体的各个方面去自然而然地打网球,而不是刻意地传授所谓正确的击球姿势和方法。而“姿势论”代表着传统的网球教学模式,强调教给学员正确的姿势,也就是我们经常听教练反复强调的那样,将网球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拉拍、击球、随挥的姿势应该怎么去做。
这场盛大的口水战爆发时,我才刚刚接触网球,在技术水平、比赛经验、比赛规则、网球知识等方面算是一个网球“小白”。
如今,我已经有了八年多的学球、打球经历,也学习了不少网球方面的理论知识,连续几年订阅了《网球天地》杂志,阅读和观看了相当数量的网球类文章和教学视频,甚至在知网上下载了国内某体育学院的网球专业博士论文细细研读,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网球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不仅如此,我还阅读了阿加西、李娜等人的自传,对职业网球也有了一些了解。
除了大量阅读,我还在网球场上泡了很长时间,最疯狂的时候平均每周要打20小时网球,就算是现在,只要不是阴雨天,我还保持着每天打一场网球的习惯。在打球的同时,我还十分注重思考和总结,写了数万字的网球学习笔记。
我写这些的目的,只是说明我现在终于对网球有了一点理解,对如何打好网球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的那场论战,我或许也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大众接受程度来看,李慕白老师主张的“姿势论”是传统的网球教学模式,也是最为主流的模式。对于绝大多数学网球的人来说,一开始都是从姿势开始学起的,比如握拍的方式、包括四肢在内的身体姿势、从拉拍到击球再到随挥的技术要点等等。而李德添老师倡导的“感统论”则是基于国外研究理论的一种网球教学创新,出发点是为了解决网球难学、难入门的困境,让更多的人跨入网球门槛并以快速简易的方式学会打球。与“姿势论”对技术动作进行详细的分解和指导相反,“感统论”似乎更强调学员自我感觉自我体悟,只有当学员出现明显的错误时才予以纠正。
其次,从初学者感受来看,“姿势论”容易使初始学员产生网球很难学会学好的认知,在心理上产生紧张感和焦虑感;“感统论”教学模式容易给初学者营造较为轻松自如的状态。当然这与每位教练的具体教学水平和风格有关,也不能一概而论。我在初学网球时,无论是看网上的视频讲解还是向教练当面请教,他们都喜欢将动作分解并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关闭式正手为例,教练往往将其分解为“侧身、左腿上步、架起左手,右手向后拉拍,然后拍柄对准球、固定手腕、在身体前击球,击球时拍子要垂直地面,然后多往前送拍子,随挥、将拍子收到肩后”,其中还要特别强调眼睛盯准球、转肩、顶胯、上半身保持稳定、重心随球往前、头不要歪等等。这当然是一个“标准”的正手击球动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如此简单的动作却要注意那么多复杂的细节,他们不可能在一次短暂的击球过程中将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把所有的要求全部贯彻到位,经常是顾此失彼,再加上紧张和焦虑,反而很难真正快速掌握这项技术,进而产生挫败感和网球难学的认知。
我本人在初学网球时就有这段痛苦的经历,后来因为实在考虑不了那么多细节,索性就不要教练了,自己模仿职业球员的动作,觉得怎么舒服怎么打,于是就一直打到现在。
现在回头想想刚开始学网球的那段经历,我觉得“姿势论”和“感统论”要两者结合起来,不能仅仅只强调其中任一个,更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当然,这与每个教练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甚至性格有关,并不能一概而论。在初学阶段,我觉得“姿势论”和“感统论”应该兼而有之,互相补充,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让学员破解网球难学的认知,能尽快把球打起来、打好,就是对的、管用的教学模式。网球教练缇莫斯·加勒威曾说,“我可以给学员最好的有关技术的建议就是:让它尽量简单!让它尽量自然!”
基于以上考虑,我觉得是否可以从不同的学球阶段来入手,将学球阶段分为初学阶段、入门阶段和成熟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决定是施行“感统论”教学模式还是“姿势论”教学模式。
在初学阶段,要秉持“感统论“为主,“姿势论”为辅,重在帮助学员轻松入门。在初学阶段,我们不妨借鉴“感统论”的经验,尽量把技术简单化,让学员能尽快上手,而不是过于强调那么多细节要求。要求初学者在一开始就将所有的技术细节一次性全部做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过于强调某一点必然导致顾此失彼,而且会让学员紧张和焦虑,反倒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后果。正如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得先让他走起来,然后再逐一教他如何去纠正坏习惯。如果一开始就滔滔不绝对他讲一大堆走路的注意事项,那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
在入门阶段,要秉持“姿势论”为主,“感统论”为辅,重在调整。在学员学会打球后和动作还没有定型前,教练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员培养正确的、良好的习惯,尽量让学员按照相对标准的规范去固定动作,避免日后出现不符合发力原理、难看的、容易造成伤病的“野路子”动作。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比如,教练发现学员技术动作中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那应该先评估这5个问题的严重程度,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逐一指导学员进行改正。关于怎样学打网球,罗德拉沃尔就曾经说过,“最好是在你有机会形成坏的习惯以前形成好的习惯!”
在成熟阶段,要侧重于“感统论”,重在享受网球。网球人口中绝大部分都是业余爱好者,打网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健身和娱乐,并不需要像专业、职业球员那样一定要打出成绩来。事实上,有相当多的人“出师”之后就再也不会请教练了,大家凑在一起打网球就是为了健身,就是为了图个乐子,平时也很少有输赢的压力。这类人群在网球人口中占着绝对多数,他们往往风格各异,在专业的教练看来,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没有“童子功”、没有经过长期的专项训练,这些长期养成的坏习惯是很难改掉的。这个时候如果按照“姿势论”的要求去改动作,是非常痛苦的,就算再花时间专门去改专门去练,往往也收效甚微。对于大多数上了年纪、有了较长球龄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心态不如佛系一点,怎么舒服怎么打,只要没有明显的受伤,那就不妨坚持自己的风格和习惯,而没有必要非得按所谓的标准规范动作要求自己。
在我们身边,类似于“姿势论”和“感统论”的争论可谓俯拾皆是。比如医学领域的中医和西医之争、文化领域的传统与现代之争、哲学领域的唯物与唯心之争、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行为之争,政治领域的左和右、民主和专制之争等等。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实事求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等,在评价网球的各种理论、教学模式时,我们不妨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网球领域的那么多规则和标准之中,我们没有必要把所有事情都弄得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就没必要一定去争个你死我活。对每个个体来说,也许“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况且,每个人都处于不断成长和变化之中,过去你认为对的未必以后还会这么认为。活在当下,活得开心,这是最重要的。随着年岁的增长和体能的下降,快乐网球、养生网球或许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归宿。
你觉得呢?(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