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怀药之地黄
地黄这味药比较特殊,现在药理上研究的很少,它的有效成分和具体药理作用,现在都不是很清楚。今天主要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试着来讲一下地黄这味药,如果讲的不好,欢迎批评指正。
地黄在《神农本草经》当中就列为上品,认为其气味甘寒,无毒,主填骨髓,长肌肉,可以久服。
经过上千年的临床应用,已经证实了它的基本功效,常作为一味滋阴补血,清热凉血的药来使用。广泛用于温病、热病、消渴病,阴虚证、妇科月经不调以及温病后津液亏耗等病证。
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临床上常用有鲜地黄、生地黄与熟地黄三种。
地黄属于玄参科植物,主产于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安徽等地。以怀庆也就是现在河南焦作地区出产的为道地药材。
鲜地黄味甘、微苦,寒性,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对邪热入营,心阴受损或迫血妄行等证,为首选之药。
例如热迫营分,神昏斑隐,可以选用清营汤;或热入血分,动血耗血,用犀角地黄汤,这两个方剂都是用生地为主药。
心火偏盛而出现心胸烦热,或心火上炎口渴面赤,或热移小肠,小便短赤,用导赤散,方中以生地清心火,养心阴,并配合竹叶、木通,导热从小便而出;
下焦热结,迫血渗于尿中,而见血淋之证,用蓟饮子,方中用生地黄凉血以止血。
在温热病当中,胃中津液损伤,出现口渴或便秘的症状,可以用五汁饮来生津止渴,也可以用增液汤来通便,这两个方剂都用到了生地。
现代研究也证明了,生地黄可以用于放射或化疗过程中出现的灼津伤液病症,有扶正祛邪之功。
生地黄性凉而不寒,生血脉,益精髓,聪明耳目,治骨蒸劳热,肾虚生热。
张锡纯认为,生地黄具有良好的滋阴清热作用,对肝肾阴虚发热或骨蒸劳热,包括温热病的后期,都可以使用,临床上常配伍知母、丹皮、龟板、鳖甲等分别组成有效方剂。
比如肾阴虚肝血不足,月经延期,潮热盗汗,口干唇红,重用生地黄配白芍滋养肝肾,再加丹皮、鳖甲等滋阴潜阳,常用方剂比如鳖甲养阴煎;
阴虚血热,月经先期,血色红,量少,潮热,舌红脉虚,用大量生地黄配地骨皮以滋阴养血退虚热,方如两地汤;
热性病后期,热邪深伏于下焦阴分,症状有暮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脉细数,应该在生地黄养阴清热基础上,配清热透邪的青蒿、牡丹皮以透热外出,方如青蒿鳖甲汤。
熟地黄用黄酒反复蒸晒,变寒性为温性,是滋肾阴补血之要药。
张锡纯认为:“其性微温,甘而不苦,为滋阴补肾主药。治阴虚发热,以及各脏腑阴分虚损者,熟地黄皆能补之。"
临床上用于肾阴亏损,真阴耗竭导致机体处于肾中阴阳失去动态平衡的各种虚劳证。例如由于房室不节、纵欲过度或劳倦太过,使真阴亏损相火妄动,出现梦遗、盗汗、头晕、目眩、腰酸、耳鸣等证,就可以大量使用熟地黄为主的填补真阴药配合泻火的泽泻、丹皮,使肾阴肾阳恢复平衡,常用方剂例如六味地黄丸。
临床上还用于妇女血虚,月经不调,常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合用,方如四物汤。
从现代药理学观点看,地黄含有维生素A样物质及多种糖类,另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人体内蛋白质的基础物质,而且蛋白质又是人体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人的生长与发育,疾病的产生导致组织破坏后的更新与修复,都必须用蛋白质作为原料。此外,催化体内化学反应的酶、某些激素以及防御微生物侵袭的抗体也都是蛋白质及其衍生物。
人体要维持这些功能,就必须不断从食物中吸取丰富的蛋白质,换句话说必须不断地吸取各种氨基酸。然而从合成蛋白质的二十种氨基酸来看,可分为“必需”及“非必需"两大类。
“必需”是指体内本身不能合成而必须靠食物供给。因此“必需”氨基酸的有无和多少是决定一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志。在地黄中所含的赖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都是必需氨基酸。
所以地黄在热性病的过程中,特别在热病后期及肝肾阴虚有热的患者当中,邪热消耗了人体的津液或阴精(包括基础代谢的增加,组织的破坏,蛋白质的消耗,某种消化酶的破坏,某种激素的损伤等等),地黄不仅能清热、养阴、杀菌,同时能担负起组织的更新与修复,促进某些激素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因此自古以来处方中地黄的用量一般都很大,是很有道理的。地黄的用量不仅要大剂量,而且在煎服方面也要讲究,要用文火慢煎,才能将所含的有效成份全部煎出。同时应空腹服药,使有效成份被充分吸收,以取得应有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