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膏探秘 2024-06-23 21:23:02 据说,有人考证:在公元1729年,曾经有一支神秘的马队冒雪进京,在行程三千多公里之后,把一件珍贵的礼品进贡给大清雍正帝。这件礼品就是800多年前南唐皇室贵族饮用的普洱茶叶制品——茶膏。“专家”说,这种神秘的饮品在明代的历史中消失了将近300年,我们收藏实践知道“专家”此说是主观想象出来的“结论”,他们没有见过就说“没有”“消失”,这种结论显然很武断,“没见过”和“没有”是不能混淆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低级的逻辑错误,必然得出低级的错误的结论。不少收藏家都见过收藏到大明成化宫廷御用茶膏,所以茶膏在明朝只是在民间消失,宫廷依旧存在。茶膏,这种绝妙的饮品被历代皇帝青睐,大清雍正皇帝也不是清朝第一个见到并且饮用茶膏的第一个皇帝。康熙皇帝就有“御制茶膏”传世,不过见到的人很少而已。雍正以及后来的乾隆皇帝,着迷的皇帝因此召集了中国最好的茶艺师来到宫廷,发掘了186道制作茶膏的古老工艺,成为大清宫廷中最为神秘的工艺之一。实践发现,茶膏是最佳的保健养生饮品,于是,宫廷秘制的茶膏除了纯粹的茶膏之外,有的加入了珍贵的药材,适合宫廷内部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人群的特供饮品:例如:牛黄茶膏,桂花茶膏,三七茶膏,虎鞭茶膏,鹿鞭茶膏,虫草茶膏,菊花茶膏………收藏实践我们知道了宫廷最好的茶膏就是“安宫牛黄茶膏”,由于它把“安宫牛黄丸”所有的中药成分添加在茶膏之中,“防疫”养生”“治病”三位一体,喝这样的茶膏,可以说一举三得,成为皇帝独享的饮品。茶膏风靡于整个皇室和士大夫阶层。清朝皇帝把茶膏作为重要礼品,赠予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乾隆举办千叟宴时,和珅先生自己出资订制了4000斤茶膏,交给乾隆爷,由皇帝赏赐给全国来京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家们,彰显最高统治者“皇恩浩荡”,对老人家一生的认同,同时,也发扬的民族传统“养老敬老爱老”的孝道文化。清代藏传佛教与宫廷关系密切,茶膏也成为布达拉宫活佛们独享的特权饮品。1792年,茶膏还以国礼的身份飘洋过海,至今仍然珍藏在大英博物馆。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描述道,“普洱茶膏能治百病,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详实地记载了普洱茶膏的养生之道……”。赵学谦这段话被印制书写在茶膏的包装上,甚至模具刻字,压制在茶膏上。据说,一百多斤顶级普洱茶,也只能秘制出几斤茶膏。百年来,茶膏作为可以收藏的礼品,被社会名流竞相收藏。2004年,曾被鲁迅先生珍藏的3克清宫普洱茶膏拍卖,以12000元成交。2007年,一块82克的清宫普洱茶膏被人以85万的高价收购!中国的贡茶始于唐代,唐代的贡茶分为”民贡“与”官贡“两种;所谓”民贡“是由地方官吏将上等的好茶主动向朝廷进献,属于土贡性质。而”官贡“是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官营督造,专业制作贡茶。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朝在湖州长兴与常州宜兴交界的顾渚山建立顾渚贡茶院。“茶膏”第一次亮相是沿着“民贡“这条线浮出水面的。五代十国与“茶膏”名称出现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名称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当时,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他茶叶以多少担计算,凸显稀少与珍贵;第四,茶膏一亮相,就作为贡品出现——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尊贵,使它在当时的贡茶中处于上品,被纳入史书的记载之中。陆羽正是茶膏的第一个发现者,在他的专著《茶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出膏者光,含膏者皱”、“油膏其面”。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他认为在饼茶的加工过程中应“畏流其膏”,意思是如果把“膏”挤压出去,会使制成的茶饼表面像箩筛,形状枯干。他认为最好的饼茶应是“含膏者皱”,即是将茶叶中的茶汁与茶叶挤压出来,又不遗失,仍然附着茶叶表面,经过空气氧化后,使茶汁形成的膏状物质存留在茶叶之间。这就使饼茶的表面由于“膏”的生成,形成皱纹状。因此,在唐代,陆羽认为的好茶表面上一定是“含膏者皱”,这是唐代鉴别好茶的一条标准。陆羽在《茶经》中最推崇的好茶是“胡靴”。其外观如胡人的皮靴,有细腻的皱纹状,就是“含膏者皱”的典型代表。唐代制茶工艺与茶膏有较大关系!唐代的制茶方法跟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以蒸青饼茶制作工艺的成熟为代表,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茶饼制作工艺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其中“蒸之、捣之、拍之”三个工艺,是与“膏”的出现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使溢出的茶汁出现膏化现象。宋代是茶膏的发展期。这一阶段,开始出现茶膏的制作,以及对茶膏制作工艺的描述和记载,并且把茶膏作为独立的茶品纳入茶品名录。宋代第一次对茶膏制作工艺进行记载,茶膏作为独立茶品出现在《茗荈录》中,这个时期的制做茶膏特点为高温制茶,压榨出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我们姑且不对这种变革妄加评论——无论是进步还是倒退。但有一点确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种变革使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成为宫廷特权,民间几乎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除了皇宫,民间少见踪迹。清代是茶膏发展的兴盛期,普洱茶膏在此时定名,且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献里,并成为“皇权”和“国礼”的象征。1911年,清朝皇室解体。随着清朝的灭亡,普洱茶膏也陷入了近百年的隐退期。直到2004年,鲁迅先生收藏的3克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由他的儿子周海婴拿出来,拍卖,卖出了12000元的高价,茶膏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从制茶到饮茶,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但有精神层面的文化渗透也有物质方面的文化享受。都说诗词是茶文化的推动者,而画作可以说是茶文化的写照。在中国,茶文化处于上升趋势的发展,文人雅士以诗词歌赋赞颂茶的不在少数。而作为画家,爱茶也不能落后,很多画家更是将煮茶、品茶等等记录于画中,令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在中国古代饮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改革开放后,今人也有茶膏制作,进入商业市场,古人做茶膏是用“心”做出最好的饮品载体,茶膏里凝结者匠人的真诚“念力”,今人做茶膏是机器制作,做茶膏之人做的的“市场”,图的是利益,所以古今茶膏不可同日而语。(齐同民整理) 赞 (0) 相关推荐 你比较喜欢喝哪一种茶? 纵观茶叶市场,茶叶种类层出不穷,各类新式茶饮也闯入市场,要在众多茶叶当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具有很多识别好茶的能力. 首先,喜欢喝的不一定就是好茶 喜欢喝跟品质好不好没有很大关系,得看 ... 来!带你领略一下普洱茶之美! 喝什么茶有益身体健康就行,收藏投资普洱茶经济条件允许才行,喝茶请随便,藏茶选品牌,理性投资开心就好. 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 ... 普洱茶切记不懂装懂 云南古树普洱茶背后的故事 众所周知,普洱茶是健康饮品,是油腻时代的最好解药,是信息爆炸时代的最好醒脑神器:普洱茶也是精神饮品,品其味,知其性,明自我,遇他交.这都促使了普洱茶更方便地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 香气越好的普洱茶,品质就一定好吗? 要了解复杂多样的普洱茶香气,先从茶叶香气形成说起. 茶香的形成关键 茶香主要由茶叶的糖苷类物质中的有机酸离开水后形成,按其香气类型,大致分为挥发性香气和溶于水的香气(水含香),蜜香.花香.花香大都 ... 好书推荐|《中国考古探秘纪实系列之岭南震撼:南越王墓》 近几天,电视剧<重启>第二季高调登场,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开始对"冒险"产生兴趣,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中国考古探秘纪实系列丛书,就以南越王墓为例. ... 中国美食探秘(美食系列纪录片) 234:53[搬运]中国美食探秘(美食系列纪录片) 1.7万 2018- 中国考古探秘第一季 中国考古探秘第一季 中国考古探秘第二季 中国考古探秘第二季 《中国美食探秘》 分类:探索 集数:7集 简介:系列纪录片<中国美食探秘>,每集一个主题,包括了"火候"."刀功"."辣"."豆腐"."面点 ... 中国考古探秘第一季 第10集 中国考古探秘第一季 第10集 中国考古探秘:古代城市遗址被挖出,一个叫闽越的王国被人想起 中国考古探秘:古代城市遗址被挖出,一个叫闽越的王国被人想起 中国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探秘:沂水地下大峡谷、萤火虫水洞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区好地方"动人的<沂蒙山小调>让大家认识了沂蒙山,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是令人叹服,尤其是喀斯特地 ... 史前文化探秘之3000年前中国周边古国,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前生后世 史前文化探秘之3000年前中国周边古国,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前生后世 长门文轩2019-09-13 16:18:06 因为对夏的个别地域我思想上出现了分歧,这篇文章我们还是继续讲古族.上篇文章我们对大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