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探奇】南越笔记-沉香
沉香
峤南火地,太阳之精液所发,其草木多香。有力者皆降皆结。而香木得太阳烈气之全,枝干根株,皆能自为一香。故语曰:“海南多阳,一木五香。”
海南以万安黎母东峒香为胜。其地居琼岛正东,得朝阳之气又早,香尤清淑,多如莲萼梅英鹅黎蜜脾之类,焚之少许,氛翳弥室,虽煤烬而气不焦,多酝藉而有余芬。洋舶所番沉药沉,往往腥烈,即佳者意味亦短,木性多尾烟必焦。其出海北者,生于交趾,聚于钦,谓之钦香。质重实而多大块,气亦酷烈,无复海南风味。粤人贱之。
海南香故有三品:曰沉、曰笺、曰黄熟。沉笺有二品:曰生结、曰死结。黄熟有三品:曰角沉。曰黄沉。若败沉者,木质既尽,心节独存,精华凝固,久而有力。生则色如墨,熟则重如金。纯为阳刚,故于水则沉,于土亦沉,此黄熟之最也。其或削之则卷,嚼之则柔,是谓蜡沉,皆子瞻所谓“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以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者也。
凡采香必于深山丛翳之中,群数十人以往,或一二日即得,或半月徒手而归,盖有神焉。当夫高秋晴爽,视山木大小皆凋瘁,中必有香。乘月探寻,有香气透林而起,以草记之,其地亦即有蚁,封高二三尺。随挖之,必得油速伽南之数,而沉香为多。其木节久蛰土中,滋液下流,既结,则香面悉在下,其背带木性者,乃出土,故往往得之。
沉香有十五种,其一曰黄沉,亦曰铁骨沉,乌角沉。从土中取出,带泥而黑,心实而沉水,其价三换最上。其二,生结沉,其树尚有青叶未死,香在树腹,如松脂液,有白木间之,是曰生香,亦沉水。其三,四六沉香,四分沉水,六分不沉水。其不沉水者,亦乃沉香,非速。其四,中四六沉香。其五,下四六沉香。其六,油速,一名士伽楠。其七,磨料沉速。其八,烧料沉速。其九,红蒙花铲。蒙者,背香而腹泥。红者,泥色红也。花者,木与香相杂,不纯铲木而存香也。其十,黄蒙花铲。其十一,血蒙花铲。其十二,新山花铲。其十三日铁皮速,外油黑而内白木,其树甚大,香结在皮,不在肉,故曰铁皮。此则速香之族。又有野猪箭,亦曰香箭。有香角、香片、香影。香影者,锯开如影木然。有鸳鸯背,半沉半速,锦包麻,麻包锦。其曰将军兜、菱壳、雨淋头、鲫鱼片、夹木含泥等,是皆香之病也。其十四老山牙香,其十五新山牙香。香大块,剖开如马牙,斯为最下。然海南香虽最下,皆气味清甜,别有酝藉。若渤泥、暹罗、真蜡、占城、日本所产,试水俱沉,而色黄、味酸、香尾焦烈。若至鸡骨香,乃杂树之坚节,形色似香,纯是木气。《本草纲目》以为沉香之中品,误矣。
《南越笔记》由李调元撰写,十六卷,依事类分卷。首记民俗,所录优美民歌,多为好诗。全书时有粤方言词语,首卷专条尤为丰富。方言字及至今字书失收字不少。二、三卷记山川,特详水系、地貌。述山脉时附考证。文字清丽,可作山水游记读。博物、工艺比重大,记岭南珍禽异兽鳞介昆虫甚多,颇从经济资源角度着眼。又间附工艺流程、有关谣谚。近世西欧物质文明东渐足迹,亦有反映。卷七记少数民族,提供了民俗、民族、宗教、社会、史学诸学术领域大量重要史料。
李调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著有《童山诗集》40卷,戏曲理论著作《曲话》、《剧话》等。《曲话》和《剧话》多摘引前人的戏曲评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