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56)|天下大同观云冈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暮色中落脚五台山,虽近五月,寒气袭人。江南草长莺飞,山中之夜却成"孩子脸",突降大雪,不多时四野白茫茫一片。本来翌日上午飞车大同,观赏云冈石窟的,计划赶不上天气变化了。
四大石窟,只有云冈还未相见,它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巨大的石窟群,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大规模兴造的皇家石窟寺,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好事多磨,一夜无眠,雪花飞舞,没有停下的迹象。晨起,披单衣,登山观雪景,拉开一场耐寒训练……想到去敦煌,也是春末,雪花飘舞,如此巧合,难道雪花是飞天化身?
在云冈,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横卧五万余尊佛像,如五万部书卷压皱时光,刹那成为千年。南国与北漠,东亚与西亚,亚洲与欧洲,荷马与屈原,将注定在云冈相遇,在山间挥写"天下大同"。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雪终于停了,艰难前行,于万家灯火中进入古城大同。距今1500余年的北魏年间,这里是王朝的都城——平城,高僧昙曜那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执着与诚心,最终会演化成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的蔚然大观,“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从北魏文成帝开凿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间终结,营造这片盛景,历经了近70年之久。如今透过45个主要洞窟、209个附属洞窟,1100多个佛龛,观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恢弘雄浑,就那么自然而又神奇地化作了一片法相庄严,王朝兴衰、时代变迁、文化交融……云冈石窟盛大之外,别有匠心。大大小小的造像,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2厘米,万千雕凿费尽工夫,刻划出的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草,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
驰骋纵横的游牧民族建立起的北魏王朝,崇尚佛教,在武州山碰撞出的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早期的昙曜五窟,造像劲健质朴,技艺上承汉代,吸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中期石窟富丽堂皇,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显现了佛教艺术的“中国化”。
一路观赏令人目眩,不只是艺术上的登峰造极,更有历史、建筑、音乐等等内容徐徐铺展。吾虽做了大量功课,还是跟不上导游介绍的节奏。著名的“音乐窟”,前室北壁最上层天宫伎乐十四身,分别演奏吹指、齐鼓、排箫、琵琶、横笛、琴、五弦、筚篥、箜篌、腰鼓、义嘴笛、法螺等乐器,门楣上一组舞伎群动作连贯,气韵奔放。与同行的朱甫娟大姐一样,从心底里感觉:在漫长的时光里,总有一些东西,在时光轮转中,愈发闪亮,正如众多佛像口角边挂着的笑容,端庄而自信,纵是千载过后,依旧动人如初。
逝者如斯,回溯历史长河,云冈石窟不仅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无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岁月苍桑,它一直站在那里,不言不语,却光彩夺目。人类各种文化的相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布满了荆棘……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网 络
期刊总数:696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