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大捷袁崇焕虚报战功?努尔哈赤并非被大炮击伤而亡

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在袁崇焕等人的出色指挥下,明朝军队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宁远大捷,打破了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明朝上下振奋不已!

对于此战的意义,相关历史资料都是赞不绝口:“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八九年之积颓”、“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更有甚者(高第在“宁远大捷”之后的战报),还有人称“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意思就是说此战袁崇焕的军队还用大炮击毙了努尔哈赤。

另外,《石匮书后集》一书中也有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历史资料都纷纷记载明军在此战中打伤了后金的一个大头目。

巧合的是,此战过后仅仅过了八个月,努尔哈赤就去世了,所以很多人对号入座——认为在“宁远大捷”中被打伤的头目就是努尔哈赤。

但是经过很多历史学者考证,真相并非如此,努尔哈赤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受伤,只不过当时他年纪已经比较大了而已(68岁高龄),而且遭遇了其用兵44年以来最严重的惨败。之所以说他没有受伤,是因为“宁远大捷”发生在正月,但是战后,努尔哈赤不但没有去养伤,还“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准备再战,只为一雪前耻,而且在四月的时候,努尔哈赤还亲自率军征讨蒙古,并取得了胜利,一直到八月才去世。

如果真的是被大炮击伤,如此大年纪的努尔哈赤不可能撑得了八个月之久!

所以说,明朝战报中所谓的“炮毙一大头目”,估计只是后金军队中的一个普通“大头目”而已,因为后金的历史记载中也丝毫未提及此人的名字,要么就是袁崇焕等人的“虚报战功”或者故意夸大,不然怎么会成了“历史悬案”?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努尔哈赤死的去世的确有一部分原因是宁远之战的失败,因为自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以来,大部分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是在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号称十三万)八旗精锐出征,所面对的只是宁远一座不足两万人防守的孤城,结果却遭遇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惨败,这口气对于一个百战百胜的老将来说是一时难以接受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事后为了泄愤——转而进攻觉华岛,血洗岛上近两万军民也可以看出来。

至于努尔哈赤真正的死因,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二十三日前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病势转危,遂决定乘船顺太子河返回沈阳,八月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其实是正常因病去世的,而且这种说法明显更为合理一些,“宁远大捷”的失败很有可能只是他忧愤成疾,病情加重的一个催化剂而已。

更多明末清初历史故事:

从一身正气到误国误民,明末“东林党”到底是个什么组织?
在南明不到二十年的历史里,到底一共出现了多少位皇帝和监国?
朱元璋让人预测大明命数,刘伯温只说了四个字,三百年后果然应验
明末东林党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将明朝推向灭亡的?
小兵被抓后,喊了一句“将军快来救我”,明末第一良将由此阵亡
此人多次拒绝清廷劝降,被誉为“明末文天祥”,连乾隆都为其建祠
南明的历史其实很简单!

(0)

相关推荐

  • 袁崇焕:为何被凌迟处死?他是英雄还是逆贼?宁远大捷或藏着答案

    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十六日,明熹宗朱由校领着全体内阁大臣把孙承宗送到崇文门外. 行前,亲赐尚方宝剑.这一次,他希望老师不负重托,还帝国一个完整的辽东. 北京崇文门一角 就这样,蓟辽督师上路了.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40) 袁崇焕经营宁锦防线

    (140)  袁崇焕经营宁锦防线 本来呢,明帝国已决定退守山海关了. 但是,因为所谓的宁远大捷出现,又让明帝国又对宁锦防线,产生了某种幻想. 如果大家客观评论宁远之战,人们自然容易判断这场战役的价值. ...

  • 袁崇焕独守宁远对抗后金,并取得宁远大捷,他算是英雄吗?

    天启六年的后金,没有攻破宁远城的能力,火力上不行,人力上也不行.守城战在冷兵器时代本来就占巨大优势,大军顿于城下的例子多如牛毛浩如烟海.除了后期满清大规模运用红衣大炮攻城,在此之前满清攻城困难是很正常 ...

  • 袁崇焕与宁远古城

    兴城古城游 走上兴城古城,随处可见袁崇焕的各色旗帜.城上城下不时见到袁崇焕和他的麾下的塑像. 从古建筑到今天旅游名片宣传,当地人都把兴城古城与袁崇焕的名字密切联系起来.这是因为从筑城到守城,都与明朝这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的舞台之宁远

    有请天启大帝继续做他的木匠活. 上接前文继续说明清的辽东故事. 前面说到天启六年正月(这会应该是1626年底才对)高第跑了把舞台留给了袁崇焕,但是他也把关外所有能带走的军队都带走了,而山海关总兵杨麒也 ...

  • 郭子仪的收与袁崇焕的放

    知识窗.往事文摘 ⊙郭子仪虽然出身官宦人家,但他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57岁的郭子仪才做到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时势造英雄,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把郭子仪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

  • 明末抗金大将毛文龙,是奸臣还是忠臣,袁崇焕杀他到底冤不冤?

    评价毛文龙,不能简单地用奸臣或者忠臣来衡量,应该在大背景下考察,在明末的形势下,毛文龙至少是一位能臣,在抵抗后金方面是一位名将.袁崇焕以12项罪名杀他并不能服众,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仇者快亲者痛的行为 ...

  • 明朝历史人物——袁崇焕(明朝末年名将)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明朝末年名将.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抗击了清兵,因魏忠贤而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除去魏忠贤,袁崇焕也得以重用.然而, ...

  •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在我的眼中,袁崇焕的一生好像都充斥着悲剧色彩,有的人说他认为民族英雄,但是也有人骂他是大汉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在历史的记载中,袁崇焕最终的下场是十分的凄惨,是受尽屈辱和折磨而死的,并且一直都 ...

  • 袁崇焕擅自诛杀毛文龙,是否存在阴谋?百年后一本小书揭示真相

    撰文|赵固仁 天启元年,16岁继位的朱由校收到了史官董其昌的一份奏折,大意是向新皇帝介绍一位叫毛文龙的将才.赞扬他能"持孤剑穿贼中",又说"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