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纪录片 --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划分,最初是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俗称十行,后来,梨园公会对所有演职员又细分为七行七科,七行是:老生,小生,旦,净,丑,武,流,七科是:音乐、剧装、容妆、容帽、剧通、交通、经励,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七行改为五行:生旦净末丑,后来又再次简化为“生旦净丑”四行,一直延续至今。
生行,是扮演的男性角色,生行总的来说有老生、武生、红生、小生和娃娃生五大类。
坤生不是行当,是在民国初年,禁止男女合演时产生的(伶人伶事 之 男女合演(下)),所谓坤生只是一个性别标记,没有实际意义,但是近年来一些人却以坤生为号召,无非是满足一些人畸形心里的噱头。
旦角是表现舞台上的各阶层的女性形象,旦角按照年龄,身份,性格和表演特点的不同,旦角又分为:青衣、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五大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属于旦角的行当:彩旦,一般来说,彩旦是丑角行当来演,所以归于丑角。
同样男旦也不是行当,更不是艺术形式,男旦是清朝初期禁止女性登台时产生的,且在满长的发展中,男旦成为像姑,乃至是相公堂子的主流,也是其污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民国初期取缔相公堂子,特别是梅兰芳在世界上的声誉突起,才使艺人有了一些地位,解放后国家禁止培养反性别演员,同时也使艺人真正当家做了主人,而如今的一些人,不专心旦角艺术,却要极力宣扬所谓的男旦,甚至胡吹成行当、艺术,更有甚者从事着不可言表的勾当,成为人们猎奇的噱头。
净行,俗称花脸,是因为所扮演的角色要在脸上勾画或揉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而得名,这个勾画或揉出的图案俗称脸谱。净行所扮演的人物多是粗狂勇猛的角色,有文有武,根据表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及艺术、技术的特点不同,又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油花脸和红净几类。
丑角一般是在鼻梁眼窝间用白粉勾画脸谱,但没有花脸那么复杂,花脸一般习惯称为大花脸,丑则相对大花脸来说,被称为小花脸,又可延续大花脸、二花脸的排列而被称为三花脸。丑角按照人物的特点,可以分为文丑、武丑两大类。
这套八十年代末制作的纪录片,是很不错的,由田春魁解说,浓厚,凝重的北京话,听起来很舒服。
这套纪录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的京剧历史及舞台、服装、化妆、音乐等知识,第二部分为京剧的四个行当介绍,第三部分是戏曲片段欣赏,包括:杨春霞《凤还巢》、刘秀荣张春孝《虹霓关》、杜近芳《谢瑶环》、张曼玲《窦娥冤》、刘长瑜孙岳《坐宫》、李庆春鲍启瑜《一匹布》、桂汉庆《闹龙宫》、李玉声《小商河》和谷娜曲凤翔《盗魂铃》。其实在行当介绍里,好像还有老旦的一集,但是一直没有见到,手里的出版像带也没有这一集。
因为第三部分都是京剧片段,很多戏都是常见戏,就不再继续发了,不过,有需要原始资料的可以联系我。

精彩回顾

京剧记录片--兼谈京剧的衣箱

话说京剧 · 行当(1)生行及归属

话说京剧 · 行当(2)旦行及归属

话说京剧 · 行当(3)净行及归属

话说京剧 · 行当(4)丑行及归属

戏的称谓(上)

戏的称谓(中)

戏的称谓(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