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生”在广西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文原载于 《阳朔文艺》2019-12-16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为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近2000名“天津医生”和8000多名家属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支边,开展医疗援助。如今50年过去了,当年父辈们扎根边疆、书写的奋斗芳华感人瞬间被定格成历史,再度唤起我们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

1969年11月23日,一列满载天津医务工作者和家属的列车,缓缓驶离天津火车站,目的地是2000多公里外的广西。列车上的乘客中,有老少三代的家庭,有新婚不久的夫妻,有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广西还是一个陌生的地名,但是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广西将是他们安家落户扎根的地方。彼此互不相识上万人,怀着不同的期许,却都同时踏上了广西这片土地。迎接他们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1969年12月1日上午,一辆辆班车缓缓开进广西阳朔县的高田公社大院。“天津医生”来了!在寒风中等待许久的贫下中农们精神振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迎接远方来的客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广西整体医疗卫生水平较低,边远地区医疗条件简陋,群众看病就医非常困难。“天津医生”毅然放弃条件优越的大城市生活,举家落户到广西8个专区73个县176个边远公社卫生院,"天津医生”不少人是拥有高级职称的医学专家、高级护理师甚至全国知名的行业领军人才。面对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缺水断电等种种挑战,“天津医生”秉承着服务大众,建设边疆的信念,在广西扎下根。"天津医生”在广西挥洒青春热血、救死扶伤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也影响了当地的医疗工作者。

当年初到阳朔高田公社,"天津医生“来到偏远的山乡村寨,大家都是平生第一次接触少数民族,生活习俗迥异,再加上语言不通,如何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流,是他们面对的另一大难题,不敢出门。因为刚刚从北方来到南方,饮食习惯不同,父母有时候连饭都不想吃,水土不服,连水都不敢喝。有一天饿的实在难受,母亲就看书转移注意力。正好书里写一家穷人出去要饭,要的大白菜回家拿剩米饭烩着吃……母亲"啪”就把书扔了,因为饿的更难受了。

当时"天津医生"主要有两方面不习惯,一个就是冬天环境太潮湿,基本上在12月、1月洗的衣服总是晒不干;再一个就是夏天太闷热,蚊子咬得身上到处都是小红包。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天津医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母亲告诉我,当年父亲率队刚刚到高田卫生院时,父亲什么工作都做,又做医生又做护士,甚至还帮助接生。母亲给我讲了父亲与同事们在一起工作的几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是惊险故事:1971年夏天,父亲和同事去乡下生产队巡诊赶上下雨,雨越下越大,路过一座桥,突然滑倒了,一起去的同事紧紧抓着他的手不放,不然他可能就被洪水冲走了。

第二个是创新故事:当时公社卫生院没有照X光设备,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材。病人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医院里去照。为了解决贫下中农看病照X光这个问题,1972年夏天卫生院派我父亲去桂林人民医院放射科进修学习,学习结束回来后父亲结合高田卫生院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当年我放学后经常跟在父亲屁股后面,亲眼看到父亲白手起家,因陋就简建立起卫生院X光放射室,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千方百计为病人精而准进行诊断。为了不让大山里的病人来回跑,父亲还建了一个暗室,放上显影液定影液,马上拍马上洗。照X光有放射危险,对人身体十分有害。父亲英年早逝与这个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在工作中父亲练就了一双“侦察兵”般的眼睛,总能从多变的影像片中,帮助患者查找出“幕后”真相。都说放射科是医疗战场上的“侦查兵”,为确保每份报告的“精准”,工作中父亲养成了诊断的“三坚持”法则:

1、坚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阅片习惯,缜密的逻辑思维,善于综合运用影像、临床以及科技前沿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对每次诊断进行细致的分析、推理,每年共计完成各类影像学诊断报告的初诊或复审约一百例。

2、坚持不放过诊疗中的任何一个疑点,力求诊断报告严谨专业以满足临床的诊治需求。

3、坚持做好工作疑难诊断记录。他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疑难诊断,专门做了一本疑难登记本,为日常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也因此被同事称为“诊断百宝书”。

第三个是赤脚医生培训班故事:“天津医生”到阳朔高田公社之后,发现那里的卫生院条件极差,没有手术室,就是门诊有两间房子, 病房有几间房子,当地的医生都不敢给急症病人做手术,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就等于让病人死亡。因为离县城那么远,交通也不便利,老百姓也没有坐车的经济条件。"天津医生"到了高田卫生院,马上建立了手术室,同时在父亲的主持下卫生院举办了几期"赤脚医生”培训班,使当地医生都敢做手术了。

第四个是抢救病人故事:在高田公社的乡下乐响大队,一个小孩突发疾病,几天昏迷不醒,当地医生束手无策,恰好赶上了"天津医生”来到高田卫生院。"天津医生"采用从天津带来的治疗方法给病人治疗,三四天过去,孩子逐渐痊愈。孩子的父亲从此给他起了一个新的名字:莫二六,以感谢“天津医生”的救命之恩。

一次,母亲神秘的问我,儿子你猜,我们到高田卫生院第一餐饭吃的什么东西呢?我想了想,说是不是肥肉。母亲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吃的是一碗米粉。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天津医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艰苦环境超乎了"天津医生“的想象,但同时大家也看到广西广阔的发展空间。广西当年所处的历史时期,就是需要这样一群"天津医生”的新鲜“血液”来激活,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就是这样艰辛地一步一步走过来,一个新的时代在悄然向广西招手。

"天津医生“支边,是广西医疗卫生事业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也是广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广西人民没有忘记"天津医生”,在"天津医生"支边广西50周年之际,今年5月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广西各地收集“天津医生”的相关资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大力宣传和表彰“天津医生”的先进事迹和高贵精神,"天津医生"为广西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谱写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广西当年所处的历史时期,就是需要象我父母这样一群“天津医生”,象新鲜血液一样激活这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辛而坚定的前行,一个新时代正在悄然向广西招手!谨以此文,纪念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和父亲,愿父母在天堂一切顺安。

(0)

相关推荐

  • 当年会宁土高卫生院本原 || 作者 王卫邦

    当年会宁土高卫生院本原 作者  |  王卫邦 作者王卫邦大夫近照 王卫邦,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会宁土高乡卫生院和会宁红旗山煤矿工作,后在靖煤总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医务处主任多年.退休后被平川济民医院聘任为 ...

  • 回眸岁月 • 照片中的母亲

    回眸岁月 · 照片中的母亲 作者:张茹帜 原载美篇:善眼看世界 上图中间一排左起第一是我的父亲, 前排右起第一是我的母亲 前几天"天下孝义人"<解放前的孝义医疗事业>一 ...

  • 医生和病人:我们怀念那个纯真的年代

    上期文章:离婚:散买卖不散交情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ID:haishangfeng2016) 01 父亲患有眼疾,我陪他到县医院检查,主治大夫是二十年前在我们乡卫生院工作的孟叔叔,故人重逢 ...

  • 广西出了一奇婴,出生血型与父亲不符,医生都被吓到了

    广西出了一奇婴,出生血型与父亲不符,医生都被吓到了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赤脚医生制度(中)

     二.建立村级合作医疗站的难题之一:人从哪里来? 根据建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的设想和要求,每个村合作医疗站应该设一名或数名卫生员. 这里所说的卫生员,即我们后来各种媒体和人们口头上所称的" ...

  • 李医生

    李医生 得益于现在医学诊断流行疾病的准确.高效与便捷,使我们这些刚出校门不久,还没有多少经验和多大本事的年轻医生,竟浪得虚名,一时间成了大巴山深处小乡场上的名医和权威,一改在城里天天批判之声不绝于耳的 ...

  • 《天津医生 奉献广西》(中):挥洒青春与热血,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援桂医生

    这是一段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激情燃烧岁月的故事.近2000名天津医务工作者和8000多名家属响应国家号召,离开熟悉的家园,南下支援祖国的边疆,他们来到了广西,用青春热血书写了一段历史故事. 1 ...

  • 故事| 天津医生 奉献广西(下):医者仁心代代传,八桂大地存佳话

    这是一段 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激情燃烧岁月的故事 近2000名天津医务工作者和 8000多名家属响应国家号召 离开熟悉的家园 南下支援祖国的边疆 他们来到了广西 用青春热血书写了一段历史故事 ...

  • 致青春||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阳光诗品同题第507期】

    本期上刊诗人        艾院 甘草 蓝天祥云 王其润 刘宝祥 撞撞 蒋峥 吕振起 文子 南岸 雨儿 晏风 观察员 高鸿文 山火之歌 云卷云舒 龙跃国 原点.阳光明媚 楚塬 张曙光 叶兴华 蕉蕉 蒲 ...

  • 汝城竹胶板的那些同事: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文|何优秀        图片提供|李志华 三江口,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着我生生不息的奋斗历程.而三江口竹胶板厂他们的那些同事,对于我来说,也有一份难忘的记忆存在.                 ...

  • 军旅记忆(三):纪念我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文作者:孙步荣 军旅记忆(一):从战备民兵到正式参军 军旅记忆(二):军旅生涯 1982年我国裁军百万,铁道兵.基建工程兵首当其冲,被确定为裁军对象.当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调到离家近些的地方好照顾疾病缠 ...

  • 陆文三 |献给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献给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1年我正是21岁,满怀着教育的希望,被分配到东阳洪塘中学来任教语文老师.洪塘是与义乌交界的地方,话语中带有一些义乌腔调.这是一个我十分陌生的地方,在此之前,我很少来这里.我 ...

  • 天津医生:牢记这4个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为健康助力

    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的失眠症发病率不断的提升,已经成为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神经科疾病.这类人通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无法入眠,睡眠质量严重下降.长期失眠还会让人的精神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很容易引起 ...

  • 北京“十大建筑”工地上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

    ◎ 科技日报记者 华 凌 "当年,25岁的我能够在青春岁月参与到人民大会堂伟大工程的设计之中,至今都感到非常自豪荣幸!特别是在党的关怀.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与老一辈建筑师们一起工作学习,这种 ...

  • 突然戒烟会怎么样?会不会真伤身,天津医生帮你解答疑惑

    吸烟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戒烟反而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大的伤害.很多人戒烟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自己自己身体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这没有必要担心,这些反应都是比较正常的,只有熬过这个阶段,那么你就可以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