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的戚山形胜

坡刘村的戚山形胜

一.戚山沟

戚山为自然形成的咸阳原向二道原突出的最高点。戚山之巅有一极为特殊的沟,名戚山沟。此沟特殊的地方在于沟的四面好像人为挖下去的90度断崖,极像一个不很规则的巨大长方形地坑院,深约十五六米,南北长百米余,东西宽约五、六十米。沟底除中间宽约数米的一道流水沟外,其他地面相当平整。东、西各有一条漫道通到沟底,东边的很陡,与水平成60—70度夹角,西边的顺西沟沿南向而上,较为平缓,约30—40度,是沟底住户的进出通道。沟之东、西、北三面,原有二十多户村民凿窑而居。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沟的南面,很突兀的竖起一座形如孤岛的高台,高台四周皆为齐刷刷的90度断崖,台顶较为平坦,北高南低,大致成不规则的正方形,高出沟外的最高点约两三米,属于戚山最高点。高台将戚山沟分为东西两个沟道,东边深约十七、八米,西边深约四、五米。西沟到孤岛南沿几乎成90度突然东折并急速跌下,与东沟合为一沟,向南偏东方向延展下去,与乔家沟相接。其形势让人怀疑是否为人工挖掘而非自然形成。高台之上建有庙宇。

高台之北端有一斜向下地道,出口在戚山沟底。北端还有一棵500年以上的古皂角树,树身合围粗壮,直径约1.5米,树冠阴郁庞大。皂角树附近有一口古井,为庙上僧众吃水之用。据老人回忆,高台与沟外连接的南沟土桥为民国时修建,那么,民国之前高台上僧众只能从北端的地道进出。这也似乎暗示高台为人工挖掘而成。

戚山沟如何形成,至今为谜。如果是自然形成,无法解释这三个问题:沟的北部如何形成几近长方形的大地坑,最北端为何一下子就那么宽,且直上直下?沟之南端为何会形成一个直上直下的黄土高台?为什么高台呈正方形,还将沟一分为二,到台南又合二而一,且是与西沟成90度的绕台直拐弯?有一种说法是修建义陵时所挖之排水沟,但在戚山沟北部寻不到沟道痕迹,且同样不能解释前三个问题。

不管戚山沟如何形成,沟的奇特、高台的怪异与皂角树的魁伟形影交错,构成戚山特有的奇观。

上世纪六十年代,沟底居住的村民全部搬到今之位置建房定居,岛上庙宇被毁,皂角树被挖。后在沟西重修戚山寺后,原庙所在之孤岛被推平,戚山沟被填平,戚山形胜不复存在。

二.戚山寺

相传戚山寺原非佛教寺院,而是建于西汉文帝时期的戚夫人庙,又叫戚妃祠,是汉文帝为祭祀父亲汉高祖的爱妃戚妃所建。原戚山沟之东崖上有一馒头型冢,高约四、五米,相传为戚妃冢。

戚夫人庙就建在戚山沟之孤岛上,北高南低,前后三座大殿,另有若干僧房居所。岛顶面积约七八亩。孤岛之四周岛沿筑有高墙,南面正中修一山门,山门外有宽约丈余,北高南低,呈45度角的土桥与外面相通,善男信女都由此进庙烧香拜神。

戚夫人庙何时变为佛寺,不得而知。但宋代地理学家宋敏求所著之《长安志·咸阳古迹图》中明确标注出戚夫人墓在义陵之南。按照《咸阳古籍图》标注,可推断墓在戚山。戚夫人墓既已在此,戚夫人庙当在此无疑。庙中原有若干碑石,可惜多在公社化与文革时期损毁或失踪。文革时期毁掉佛像时,村民在佛像下发现一编竹简,村民王仁甫将其收回家中,但不久为村中造反派收缴,不知所踪。估计该竹简应该记有戚山寺的原始内容,村史编委曾予追寻查找,但无果。

戚山现存有本村人,清康熙年间儒医刘企向“书丹并篆盖”的《慈惠庵记》碑一通。该碑上石于康熙24年岁次乙丑(公元1685年)7月1日(据说该碑碑文为清楚进士,本村人刘元勋所撰)。

按照《慈惠庵记》所载,“慈惠庵者,卜郢原(应为毕郢原之误)之戚家沟废城之址而建焉者也”。根据史料归纳整理,慈惠庵建造的过程大体如下:

在顺治“即位之八年岁次乙酉”,即公元1651年冬天,大雨雪天,有牧童和打柴人偶然经过戚家沟废城,见一和尚闭目打坐在瓦砾之中,“栩栩然若无冻馁之状”,自称名叫中叅,到此已经七天。消息传开后大家都跑来看,和尚还像以前一样打坐。他告诉大家说想在此地为佛祖建寺院。中叅和尚说,他是奉他的师傅紫谷和尚之命,要传承灵源紫谷和尚的曹洞宗衣钵。

不要小看中叅和尚的这几句话,恐怕就是这几句话让当时的人们对他崇拜起来,纷纷向他捐赠钱财、土地和物资,并不要任何报酬出力建庵。为什么呢?原来这曹洞宗是禅宗五大流派之一,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影响很大。中叅口中的这个紫谷和尚就是曹洞正宗第三十世法嗣。紫谷和尚在明末清初影响很大,被康熙拜为国师,晚年辞朝,隐居到西安市以南约三十公里的终南山天子峪内、建于隋开皇初年的至相寺。一千多年的至相寺因为他的到来更名为国清寺。中叅和尚有此来头,不由人们不信啊。

在中叅的主持下,慈惠庵初具规模,中叅西归后,首座补庵大师率其弟子继续同舟共济努力而为,终于使慈惠庵成为咸阳原上第一大刹。按照《慈惠庵记》,坡刘村与乔家沟村民共捐土地43.3亩用于修建慈惠庵,其中孤岛面积7亩,孤岛南有地36.3亩。孤岛上建有前后殿各三间,东西禅堂6间,方丈三间,库房三间,茶房2间,山门楼一座。孤岛南的建筑只提到有辛仓塔院。《慈惠庵记》立石于清康熙24年,农历乙丑(1685)年7月1日,至于以后的发展,无从得知。据说文革初期庙中尚有一碑,碑文说到乾隆年间香火最盛时,慈惠庵有僧房500余间,驻跸和尚数百,今碑已不存。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戚山与乔家沟中间尚有高约四五米的青石华表一对,是否是原慈惠庵留下来的,不得而知。

由于戚山寺处于戚山南缘的最高点,周围深沟围绕,仅有南边山门外一丈余宽的土桥呈近45度斜坡横跨于南沟之上。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站在戚山寺山门,南望秦岭逶迤,渭水浩荡、古都长安城阙楼台亭榭映日,沣、涝、潏、滈、浐、灞绕城入渭,八百里阡陌碧波摇风,正所谓关中形胜尽收眼底。而信佛朝山的善男信女,远在古长安城北,渭水之南即可望见宏伟寺庙,上塬之后,仰望佛寺肃穆庄严,耳听钟鼓乐鸣悠扬,一路行来渐次登高,不由你不生虔诚佛心。待到庙前,深沟崖壁如削,土桥高峻陡峭,山门城楼高耸,不由你不生敬畏之心。

三.戚山建村

戚家山村位于戚山之巅,距明代咸阳县城东北十三里处,村北二里是汉哀帝义陵;西邻新庄村;西北与南贺村连畔种地,南三里与乔家沟接壤相邻,高干渠从村之西北经过。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墓及戚夫人祠建在戚山之上,因此这里又被称为戚家沟、戚家山。按照《慈惠庵记》碑至少在明代就有人在戚山上居住。后来咸阳人口大减,戚山成为荒芜之地。清政府为了填充关中地区的人口缺失,招揽周边地区民众前来耕种,恢复地方经济。因此,在一百多年前,就有陕南山区少地而穷苦的民众来戚山垦耕,人们在沟底凿窑而居,发展了几户人家。到了民国十八年饥荒以后,又从陕南等地陆续有民众来此开荒居住,到1949新中国成立时,这里已有六、七户人家。

上世纪60年代,住在沟里的村民全部搬迁到现在的位置居住,戚山沟成为荒沟。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高台上的戚山寺被彻底拆除,庙址变成了耕地。同时,庙后的数百年古井被填埋,井旁的数百年古皂角树被砍伐,皂角树的身围直径有一米五,它是数百年来戚山寺和戚家山村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被砍实在太可惜!

2014年新的戚山寺修建,改革开放后由村民捐资在戚山寺旧址上修建的庙堂、庙前的方形砖塔一座、瓶形砖塔一座,还有其它所有建筑均全部被无知的僧人拆除,戚山寺旧址被摧毁,戚山沟被填平,原来的戚山形胜被彻底摧毁。

四.戚山寺的三个谜团。

戚山的怪异除了戚山沟与南端的黄土高台之外,戚山寺也有三个谜团至今无解。

第一个谜团就是寺名。我们知道,东汉以后,庵就是信佛女子(比丘尼)出家修行的专用建筑,按照佛教戒律,佛门弟子一律戒色,男不娶,女不嫁,庵既为比丘尼所专用,任何男性包括和尚是不能进去的,更不要说住在庵里杂居修行。慈惠庵既然为庵,自然不许和尚进入。但根据《慈惠庵记》碑,这慈惠庵却是佛教禅宗曹洞派门人中叅和尚及其弟子所建,他们均非比丘尼(尼姑),这显然是一大怪事,而且这个名字竟然沿用到民国时期才更名为戚山寺,为什么?

第二个谜团就是为什么叫“新建”。碑之名为《慈惠庵记》,碑文开首的一行字为“新建慈惠庵记”。慈惠庵既为中叅和尚所建,但为什么开首又说是“新建”?新是对旧而言的,既然称“新建慈惠庵”,莫非是此处原来就有慈惠庵?如果原来就有一慈惠庵,那么,戚山之上原来就有的慈惠庵何时所建,何时毁灭?不得而知。

第三个谜团就是戚山寺庙会。无论是慈惠庵还是戚山寺,都是供奉佛教祖师,为佛教徒活动场所无疑。但其古庙会却是在农历正月二十。而这正月二十是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人文初祖女娲娘娘补天补地的节日,与佛教无关。是否这庙会比慈惠庵更早,也就是说,在慈惠庵之前这里就有古庙,而这古庙应该是供奉女娲娘娘或与女娲娘娘有关的其他女性神灵,其庙会被慈惠庵沿袭下来的?不得而知。

以上三个谜团至今无解,也无从考察。但三个谜团都似乎暗示一个问题,早在慈惠庵之前,戚山之上就有庙宇,而这庙宇却非佛教修行之地,只是后来被毁罢了。联想坡刘村周边原来所有的其他庙宇,地母庙、地皇庙、高山太白庙、大庙、马王庙、城隍庙、南祀庙(祭祀的是药王孙思邈)以及刘氏宗祠,这些庙宇都属于道教庙宇,没有一所属于佛教,这戚山寺的前身极有可能也不是佛教寺庵。不是佛教寺庵是什么呢?最有可能的,就是纪念戚妃的戚夫人庙。

(0)

相关推荐

  • 地处幽隐山水间 ——窄峪川雷神洞景区游记

     地处幽隐山水间  --窄峪川雷神洞景区游记 文丨  杨亚贵                                  一      期许 蓝田蓝桥的美丽传说以及古诗文,不敢说家喻户晓,亦可谓 ...

  • 湖北襄阳:悟德寺的传说故事

      悟德寺庙位于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红水河水库泄洪闸西北1000米处,许是谐音导致的误传的缘故,多年来,当地人一直称之为五台寺.2017年,在寺庙附近的下川村前湾,发现了两块残损的石碑,当地文化干部根 ...

  • 四川的沟

    四川的沟多,那些沟沟壑壑,风光奇异,诱人深入,让人忘归.最牛的沟当非九寨沟莫属,此外还有四姑娘山的"三沟":海子沟.长坪沟.双桥沟,黑水县的奶子沟.卡龙沟,理县的毕棚沟.红军沟,高 ...

  • 散文《寻芳桃花沟》苍夫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丝飘逸小草青青,绿油油的麦苗像地毯般铺在田野里,被微风摇曳出层层绿浪,不远处一块油菜花开 ...

  • 华州大明“藴空禅院”与悬棺的来历

    邮箱:3125136050@qq.com 神秘"悬棺"蕴空山 作者<话说高塘塬>主编 秦三民 蕴空山,位于华州大明镇里峪口村的寺峪内,是寺峪南岔沟和北岔沟间一座土山峰. ...

  • 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常见野生动物资源

    坡刘村常见野生动物资源 1.狐狸 狐狸是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狐属下的动物,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坡刘村人称其为狐子.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还较常见,74年麦收时,坡刘二队西大冢北梯田塄坎上发现狐狸窝,用麦 ...

  • 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野生植物资源

    坡刘村野生植物资源 1.野苋菜 野苋菜又名叫雁来红,或者叫老来少,在坡刘村被称作"仁罕菜",是人们夏季经常食用的野菜品种.中医认为:野苋菜具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功效.对 ...

  • 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常见昆虫类资源

    坡刘村常见昆虫类资源 昆虫指的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陆地上最古老的一类动物,存在了数亿年,其数量和种类也占陆生动物的压倒性优势.在坡刘村,昆虫种类繁多,有益虫,有害虫,也有两者兼而有之.下面就本村常 ...

  • 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常见野生鸟类

    坡刘村常见野生鸟类 1.杜鹃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鸣叫声洪亮悠扬,悦耳动听,性胆怯,常隐藏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人们多闻其声而不见其形.坡刘村常见杜鹃分两种,一种是四声杜鹃,一种是二声杜鹃. 四声杜鹃 ...

  • 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考古发现简介

    坡刘村考古发现简介 一.银西铁路抢救性发掘的坡刘村古墓葬. 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铁路线途经的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和咸阳市礼泉县境内的墓葬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 ...

  • 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周边古冢。

    坡刘村周边古冢 一.义陵及其陪葬墓. 义陵在坡刘村北偏西约1500米处.系汉哀帝刘欣陵墓,为陕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陵为覆斗形封土堆,高约30.41米,陵基边长为175米,底部周长900米,高30.4 ...

  • 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古代建筑

    坡刘村古代建筑 历史上,坡刘村处于古丝绸之路与南北古道的交汇点,相对繁华.所以历史上的古建筑不少.但因为各种原因,先后都遭到损毁.根据老人记忆,民国及其以后时期尚存的古建筑叙述如后. 一.庙宇等古代建 ...

  • 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沟壑

    坡刘村沟壑 一.南北向沟壑 坡刘村位于咸阳原的头道原底二道原上,决定了坡刘村周边必有黄土沟壑.自西向东记有5道. 1.鬼门关 鬼门关在戚山之西,紧邻戚山,自北向南渐次而下,没有明显的沟沿,两边均约为三 ...

  • 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的交通

    坡刘村的交通 一.坡刘村的古代交通. 古代,坡刘村处于两条交通要道相会的三岔路口.东西有联通巴蜀.西域的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南北有联通陕北.蒙古的古驿道. 1.古丝绸之路. 直至解放前,由渭城湾向西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