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原生家庭的博弈中,我们的孩子被迫选择“向死而生”

在微博的医疗超话榜上牢牢占据第一名的是抑郁症。粉丝17.4万、发帖40.3万、阅读量14亿,在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隐藏的是抑郁症群体。比起名人,她们难以受到关注,但作为抑郁症患者,她们真实的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多少抑郁症是父母导致的?”其中,有2.1万人点了关注,有120万人曾经浏览过该话题。

这些匿名用户这样回答:“每次的对话,都是加重病情的主要原因。”“自己因为他们难过的相死,最后怕他们难过不敢去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次次无声的虐杀,触目惊心。

米妈的学生中,常有抑郁症患者的身影。有一位女生,家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格外严重。在长达数十年的家暴中,来自父亲的殴打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你可能会问,她的母亲呢?不管吗?可悲的是,在这场蹂躏中,冷眼旁观甚至在一旁添油加醋的母亲更令她恨之入骨。每次挨打都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有心理上的煎熬。

她谈起这些的时候,神情空洞,望向窗外,身体却一直不由自主的在颤抖。良久,她回过头来,看着我的眼睛问:“老师,我真的是个垃圾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名教师,我心痛;作为一名母亲,我更想抱抱她,然后告诉她“不怪你,你已经很好了”。我们常常讨论原生家庭,可是从未将原生家庭与抑郁症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抑郁症到底是什么?身为父母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抑郁症伤害呢?

“嘴巴在笑,眼睛在哭”,原生家庭才是虐杀TA们的真实凶手

抑郁症,早已是当今屡见不鲜的话题。2019年10月9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透露,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 2600 万;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 50%~70%。

原生家庭的不幸在于,你以为你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但当夜晚来临时,你还是会想起那些大大小小细密不一的尖刺扎在心上的感觉。原生家庭的不幸会烙刻在一个人的灵魂中,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却要用一生去治愈。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拼尽全力对抗原生家庭遗留的伤疤。有一些人,痛彻骨髓,所以选择抛下这个热闹的世界;更多的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在人生之路上踯躅前行,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归途。抑郁症像一只黑狗,埋伏在你的脚边,随时准备将你扑倒在地、撕个粉碎。

抑郁不仅是一种精神疾病,更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成长问题。先天易感素质的儿童经历创伤性体验后容易促发情感性障碍,也就是抑郁症。有调查提到,抑郁症儿童精神刺激事件比对照组多三倍。一个人早年和儿童时期不良的生活经历会使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如何规避原生家庭为孩子带来抑郁症的风险,是我们家长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了解抑郁症,就必须正确认识抑郁症,目前,你知道大家对抑郁症的常见误解有哪些吗?

对抑郁症的常见误解 

目前,青少年已经成为抑郁症的主要症候人群。在成年人中,绝大多数都曾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受到抑郁情绪的反复折磨。抑郁症患者本身已经饱受折磨,而世人的误解更是将他们“凌迟处死”的绞架。

误解一:患者过度敏感,自我矫情,开朗乐观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米妈在上高中时,班里有一位特别爱笑的女生,老师同学们常常被她逗得前仰后合。没想到,高三下半学期临近高考时,名列前茅的她竟然申请了休学。高考之后同学聚会时,她也没出现,对于我们而言,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后来大学后,才听曾经的同学说起她其实患抑郁症很久了,只不过伪装的太好,我们都没发现。也正是因为这种抑郁和被迫快乐的双重切换,再加上高考与日俱增的压力,她的病情已经达到了无法独立正常生活的地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告知:面对生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因此,对于那些活泼外向、看起来正常的人,我们总是掉以轻心,殊不知,开朗乐观的人也会患抑郁症。其实,抑郁是一种较持久的、忧伤的情绪体验,常伴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暂时的,但也有少数人会长期处于抑郁状态。

抑郁症则是一种精神疾患,发病原因是特定脑区神经递质的改变。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长时间的心情低落,情绪消沉,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严重的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行为。其中,微笑抑郁症则是最容易令人放松警惕的笑面杀手。患有此种病症的人,通常外在表现与常人无异,但内心充满了挣扎,因此,当她们病症严重发作时,周围家人、朋友往往感到不可思议和措手不及,由于迷惑性极强,被发现时患者往往已经无法回头。

误解二:抑郁症等于死亡,得了抑郁症就意味着被死神下了判决书。

我们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某某明星抑郁症自杀”的消息,从张国荣到乔任梁,从国内到国外,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因其自杀率高,所以许多人容易把抑郁症跟死亡画上等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2012年3月18日10点54分,一条来自网友“走饭”的新浪微博消息引起轰动,众多网友相继转发。2012年3月19日凌晨1点32分,辽宁公安发布微博证实,发布该条微博的女生因抑郁症遗憾去世。时间,抑郁症被推入国人的视野范围内,在某些媒体的大肆宣扬下,抑郁症摇身一变成为了死神代言人。但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吗?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严重且普遍的精神类综合症心理疾病,2014年,我国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虽然抑郁症患者自杀率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抑郁症就等同于“生命收割机”。更多的抑郁症病人还是顽强努力的活着,也有一些抑郁症痊愈的患者重新回到现实世界的怀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上,抑郁症并不会像癌症等绝症一样剥夺人的健康,但它的的确确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长时间的痛苦折磨。而大多数自杀的人,正是因为无法忍受病痛的纠缠,最终选择了死亡。

抑郁症很可怕,但并不是所有得了抑郁症的人最后都会选择自杀,患者的人格特点和患病的严重程度才是决定他们生或死的重要标准。

黑狗并不可怕,让我们为孩子撑起一片艳阳天 

一个原生家庭有问题的孩子,常伴随着心理阴影,表现出自卑、敏感、脆弱、无助的情绪,做事情缺乏信心和勇气,畏首畏尾,不能坦然的面对失败,对自我不满又很难改变和走出困境,看待问题更为悲观,喜欢独处,亦是孤独,没有归属感、安全感,对这个世界疏离,很难与别人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所以“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之后,我们的不足与缺失似乎都找到了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母的打击式教育、高压政策抑或夫妻感情失和,都为我们的人格发展埋下了潜在风险。那种被称为“童年阴影”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真真实实地影响着一生。事实上,心理学家提出“原生家庭”的概念,是为了寻求解决途径,而不仅是挖掘问题根源寻找责任方。解决问题,远比追究责任更重要。

1、充分的爱与安全感,建立积极的心理反馈机制

我的大学室友,患有重度抑郁已经很多年了。不发病时,人非常精神,说话做事都面面俱到;发病时,扭头就能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举动。发病原因说来也令人唏嘘不已。当时她父亲酗酒,因为缺钱,常来找女儿要钱买酒。母亲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都伸手向闺女要钱,这使得她整个人压力巨大,而且变得非常焦躁。

直到有一次,好久不联系她的父亲再次找到她家里,向她要钱,说要治病。女儿以为这又是他要钱的伎俩,便没给他,之后父亲又来了几次,都被她拒绝了。父亲便不再来了。半个月后,她接到公安局的电话,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死在了招待所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那以后,她活在巨大的愧疚中,慢慢开始出现神情恍惚的症状。之后,病情越来越重,离婚、分家,直到一把火点燃了自己的房子。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惨剧呢?究其原因,正是父亲的行为没有给足她安全感造成的。所以,她才显得那么不近人情的”赶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的长期酗酒经历想必也对她留下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积累、爆发,她终于成为了”抑郁症患者“中的一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和安全感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一切行为和教育技巧的出发点都是爱。不吝啬自己的爱,学会用语言及行动切实表达自己的爱,尊重孩子的选择,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不要积累情绪,以身作则,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用鼓励代替批评,用沟通交流代替谩骂和惩罚,放大孩子的优点,赞赏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建立积极正向的心理反馈机制。

2、保持距离,默默关注,做到真正的陪伴

德国心理学家乌尔苏拉·努贝尔在《不要恐惧抑郁症》一书中指出: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是,他们都试图尽可能长地躲藏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他们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强大的意志,仍然使他们去履行每日的义务和要求,而把他们的病痛留给自己,不让身边的人有所察觉。这似乎解释了,很多人如果不是自杀没有人知道他患有重度抑郁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既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在这个漫长又短暂的过程中,高质量的陪伴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孩子的陪伴,更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应该学会耐心的倾听;当孩子沉默时,我们所要做的是静静陪伴。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安慰,过多的话语反而显得虚假和累赘。

著名的美国作家、心理学家安德鲁·所罗门在书中曾这样描述:“在抑郁中,你并不认为自己带上了灰色的面纱,正在透过坏情绪的阴霾观察这个世界。你只是以为快乐的面纱被拿走,现在才看的真切了。”作为一个母亲,我想,家长的职责也许并不在于帮孩子带上快乐的面纱,而是用自己的爱尽力为他构建一个温暖的世界,然后告诉他:这一切本来就很动人。

推荐阅读

当我难过时,我都想玩失踪。

拒绝完美教育: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是父母必修的功课

阿沁疑因刘阳出轨分手:你对感情的不安和怀疑,没必要自欺欺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