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成葱花水上漂,蒸成包子不塌底”——久负盛名的华州赤水大葱

邮箱:3125136050@qq.com


赤 水 的 葱

作者 杜望成

在关中华州古镇赤水,生长着一种既是蔬菜又是调味品的作物,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赤水大葱。

赤水大葱 自多彩赤水

赤水大葱,粗粗一把,长长三尺。“葱身高大、葱白粗长,肉质嫩,甜而辣少,味浓而香,品质佳,耐贮藏”,其“甜辣芳香,营养丰富”。因其形似鞭杆,又称“鞭杆葱”;因其在谷子播种时栽种,亦称为“谷葱”;因其独立生长(不像有的葱,一根分蘖几支,几棵连在一起),所以,还称为“孤葱”。
赤水大葱,过去主要分布在赤水镇以南,圣山乡以北,东到郭村,西至程家,这片约10平方公里的渭华大地上。这里的土壤主要为“淤绵土”、“黄绵土”,其沙粘适中,透气性好。据传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赤水大葱”已成为当地的一宗重要农产品。现今,“赤水大葱”种植的地域已大大增加,与赤水镇相邻的多个乡镇都有种植,其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
赤水人种植赤水大葱,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赤水大葱的每个生长阶段都有独特的管理办法和独特的命名。
葱苗和小葱叫“火葱”,是因其生长的快,叶子颜色又偏绿黄。农历三四月份的葱秧,像火苗的色,像火苗样旺。
栽葱叫“拥葱”。一尺多深的葱沟,人蹲在里边,退着走,每隔一手指宽栽一棵葱秧。农历五月的天,人热的满头大汗,葱还得一棵一棵的摆,一行一行地栽。“拥葱”,不是人在拥葱,而是葱拥着人动。
葱在生长期间,除了施肥,除草外,还要根据生长情况,不断地给予培土,这样,葱白才能不断地增高。每次培土都到葱心最近的那棵叶子边,也叫“五谷杈子”。培土在当地叫“夹葱”。

赤水大葱 自多彩赤水

大地上冻后,葱叶经过了霜,葱长成了。二尺多长的葱白,加上那尺余长的绿叶,就是商品葱,亦称“冬葱”。
年后二月份,阳气上升,冬天没有挖的葱,吐出新芽。黄黄的嫩芽,在枯叶中伸展,速度之快,葱叶之刚曲,像羊头上的角,所以称为“羊角葱”。“羊角葱”因其应时令,味鲜美,深得食者欢迎。
四月份,赤水大葱种籽成熟,摘下一朵朵球形的葱籽后,不几日,贴着长葱籽的杆旁会很快长出一棵新葱。当老杆的养分耗尽时,新葱也可上市了。由于它切近老葱杆,所以,称之为“逼子葱”。
在长期种植、培育赤水大葱的过程中,赤水人还逐渐发明、使用了“趟耙”和“线镢”两种工具。“趟耙”是用尺余的铁板做成的耙子,用于挖沟和培土;“线镢”是宽约两寸,长约尺余的铁具,用于挖葱。另外,在对大葱施肥、浇水、以及对成品葱的捆扎、贮藏,运输等方面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辞海》说,葱,作蔬菜,香辛料,兼作药用。古代《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对葱的功能也都有记载。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葱白具有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等功能。赤水人会种葱,更会食用葱。
在地头,种葱人从口袋里掏出馍馍,从地里抽出一棵葱,剥去葱皮,啃一口馍馍,咬一口生葱,那豪爽劲胜过了山东人吃煎饼卷大葱。
有人感冒了,取两棵葱根,一块白萝卜、一块白菜根、三者煮汤,名为“三白汤”。喝上一大碗,发上一身汗,扛上锄头,就去干活了。
去吃水盆羊肉,一锅羊汤,上面飘着红红的辣子油,再放上一根剥了皮的葱,看着就馋人。你喝上三碗汤,也别想吃上一丝葱。葱,是为了养汤。
捞一碗宽面条,切上一撮葱丝,再加上一小撮辣椒面和盐,浇上一勺滚烫的热油,“吱”的一声,一股青烟,一缕葱香,这就是诱人的“油泼面”。
一根葱切成末,用油和盐一炒,就是“葱花”。一锅饭里如果加上这半勺葱花,就提味,就“高档”。炒菜、炖菜先要放上葱,味香,还能除膻气。赤水的葱,叶鞘肥厚但不充水,包成包子、饺子不易变型,故有“炒成葱花水上漂,蒸成包子不塌底”的美誉。”

赤水大葱 自多彩赤水

赤水的人,蒸花卷用葱,烙烧饼用葱,蒸麦饭用葱,烧菜汤也用葱。一年四季都种葱,一年四季都吃葱,一年到头都离不了葱。葱和这方土、这方水、这方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今,赤水大葱早已走出关中,走出陕西……如果你任意在农贸市场或超市里买上一把葱,也许那就是赤水大葱的后裔呢!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