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次次死里逃生她考上了华县剧团……国家一级编剧谢艳春

邮箱:3125136050@qq.com


国家一级编剧谢艳春
刘亦农整理编写
1959年农历大年初一清晨八时,谢艳春出生于赤水镇贾家村谢家堡一个书香之家,父亲谢梦秋为其取名艳春。可这个“美妙的艳丽之春”却灾难重重。

国家一级编剧谢艳春

她不满一岁时,因感冒高烧不断,治疗无效,似乎没了体温。村里的看病先生告诉她奶奶:孩子没救了,弄片席卷上埋了吧!奶奶真要用席卷她,妈妈抱着她哭着要去省城找丈夫。奶奶执拗不过,只好找来当医生的娘家姪子。可她病成这样,谁也不愿染手。最后还是奶奶发了火,她娘家姪子才不得不给她打了一针,让妈妈抱着去了省城。谁知她在火车上竟然奇迹般地睁开眼睛,活了过来。
1962年秋天,阴雨连绵,谢家堡村东头的洼地里到处是水,一片汪洋。一天,天气放晴,三岁多的她跑到村头玩耍,被村子一个有智障的姑娘推入水中,被人发现从水中捞出时她已半死。人们把她放在牛背上,肚子里的水虽然吐了出来,但她依然迷迷糊糊,神志不清,害得奶奶拿着一杆称和她的红衣裳夜夜去村东头洼地边给她叫魂。
1965年6月,烈日炎炎,人们都忙着收割麦子。她和村子里的小孩们提着竹笼去东岸地挖苦苦菜。东岸地有一条自南向北的小河,弯弯曲曲,河水湍急,流向远方。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夹杂着冰雹从天而下。挖菜的小孩子顿作鸟兽散,向家跑去。她正要跟上跑,一阵大风把她的竹笼吹进了小河,河水翻滚,竹笼随水向北漂去。她沿河奔跑,企图拿回竹笼,却被暴雨和冰雹打晕在地。父亲找到她时,她嘴唇发青,牙齿打颤,浑身颤抖地蜷缩在地上。父亲抱起她就往回跑,无奈风大雨大,怕她体弱再受风寒,中途只好把她放在麦垛洼陷洞口,直到大雨过后,方才回家。

谢家堡远景 刘焕民摄

经过一次次的“死里逃生”,艳春渐渐变得皮实、坚韧、倔强。1971年,她考上华县剧团,父亲说她学习好,不准她去演戏。她虽有一百个不情愿,但慑于父亲的威严,只好作罢。1972年,陕西广播文工团招收学员,她被录取,父亲再次阻止了她。1975年,她高中毕业回乡劳动,抽调在大队宣传队,那期间每当父亲回家,她总会埋怨父亲不该阻止她去剧团,不该让她无有用武之地。
1977年,全国废除了推荐选拔制,恢复高考和考试招生制度。谢艳春考入大荔师范学校,1979年师范毕业,分配到华县田村中学任教。1987年调入酒钢职工大学任教。1995年调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在此期间,他分别考入陕西教育学院高师函授班和甘肃教育学院,拿到了中文本科文凭。2005年调入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工作。2010年3月,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教。
她的工作经历,似乎在奋力画着一个大大的圆圈。这个圆圈的起点是华县,从田村出发,西行嘉峪关,回转兰州,一路向东,落脚西安。她从教育出发,途经艺术研究、戏剧创作,又回归教育。

谢艳春在接受媒体采访

谢艳春作为文化艺术研究人员,她在学术刊物、报刊杂志上发表艺术研究、戏剧评论文章近百篇,,摘得戏剧理论评论最高奖项“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作为剧作家,她在话剧、舞剧、歌剧、儿童剧、戏曲、小品、小戏、电视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先后或自己创作,或和姐姐迎春合作创作了秦腔《《秦腔》、《大明宫》、话剧《赴任》、《关中大厨》、京剧《风雨老腔》、眉户剧《青荷吟》、戏曲电视连续剧《狸猫换太子》等30多部作品。多部作品多次获奖,获重奖至少在10多部以上。秦腔现代戏《家园》作为第十ー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大戏,荣获第十ー届中国艺术节特别贡献奖,创造了中国艺术节有史以来基层院团走进开幕式殿堂的奇迹与神话。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多彩赤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