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样的父母可以培养出“寒门贵子”?
(图片来源网络)
“寒门出贵子”是小概率事件
就目前国内教育成本普遍提高的现状来说,寒门出贵子依然是小概率事件。
我们总结了近年“寒门出贵子”的现实案例,如“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刘媛媛,中科院博士陈北宋、2017年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庞众望顺利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招生测试,入读清华大学。总的来说,从贫困的物质环境中“逆袭”为高知阶层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孩子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另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来自亲人特别是父母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
“寒门出贵子”的关键因素:父母的支持
这几年因为工作原因,我采访拍摄过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其中也有几个家里极度贫困,父母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但是孩子依然考上大学。这些孩子的成功路上就有上述这两个共同的特点。采访中也有家长说过:“我供他读书,是不希望孩子以后像我和他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力气吃饭。”这是所有身处贫困却支持孩子读书的家长的共识。
抛开一些理想化、鸡汤化的过度解读,农村孩子愿意上学首要的动机是不想干农活,觉得干农活实在太苦了,不干农活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外出打工,要么读书上学。对于急于改善生存现状的贫困家庭而言,孩子能否读到大学的关键因素是父母的支持。我的一个采访对象在读到高中时家里已经无力负担高中的学费和日常开销(贵州某县高中一年的花费约八千元),孩子面临辍学的危机。她的父亲没有当地普遍的重男轻女思想,告诉她:“男娃是儿女娃也是儿”、“钱的事爸操心,学习的事你自己操心”。最终父亲贷款四万元才让女儿得以完成高中学业进而考上大学。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出·路》,导演用六年的时间追踪拍摄了三个孩子的成长。其中甘肃省会宁县头寨子镇的孩子马百娟是千千万万中国贫困家庭孩子的缩影。在幼年时,她也曾怀揣“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无奈若干年后,由于父母的不支持、由于根深蒂固的贫困,单凭知识和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微乎其微。像马百娟这样贫困地区的女孩,即使早年有读书的动力,由于生活特别贫困,加上至亲的阻挠,早早嫁人、留在家里干农活或者是进城务工,成为大多数寒门子女的常态。
在这些中途读不下去的孩子中,尤其是对贫困地区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把教育当成投资的父母而言:女孩上学并不是一个短期、看得见回报的投资。与其为几十年后不确定的成功砸锅卖铁,不如早点挣钱养家。生活在贫困中的父母这么想其实也没有错,就像《出·路》中马百娟、徐佳他们奋斗终生的目标不过是城市女孩袁晗寒的起点。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虽然令人唏嘘,但是真实存在。所以从大概率上来说,寒门难出贵子是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教育成本普遍上涨,父母当中很少有能够不计较任何成本不顾一切让孩子去读书?对于刚刚摆脱贫困的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把教育坚持下去,真的很难!
(图片来源网络)
用你的支持陪孩子走出“寒门”
寒门“寒”在物质极其贫乏而造成精神上的短视,真正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孩子自己的努力是基础,父母对知识教育充满执念。从不撤离、全力支持才能促成“寒门贵子”这一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本期亲妈学堂就和您聊到这里,期待与您下次相遇。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更多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