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的两条路|嚼白句
【世事沧桑,顺也罢波折也罢,在命定论者看来,那是命运女神左右的结果,在像我这样的无神论者看来,其实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前些日子回故乡,和朋友聊天,朋友说我本可以有更多选择,但我偏偏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大多数人会感觉奇怪的路。也许,但也未必。
正如我所言,28年职业生涯,工作换过许多,但其实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教马克思主义原理,一件是服务媒体行业。前者自是不可回头,虽然至今我偶尔也还会翻马克思的作品,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许多作品,依然可堪一读。后者是在本可以收割最后的剩余价值时断然自我熔断,所谓断头天涯路。所以,五十岁的时候,需要重新开始学一门手艺,以安家立业。
这样的选择,如果弗罗斯特再世遇上,他一定会赋诗一首。但我不会写诗。
林中的两条路,源自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名诗《未选择的路》,我很喜欢。2006年1月27日,我重读弗罗斯特这首小诗后,曾拉拉杂杂写过几句不成文的东西,翻检出来,与诸君分享。
当然,此时此际的我,重读这首诗,再也没有怅然若失,没有机会成本,没有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考量了,只有一条,那是自由选择的生活。自由选择,多么了不起的字眼!】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而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几天感冒未愈,(大概不会是禽流感),加上年关节将近,做事已无心情,颇有些郁闷。回到家已经晚上12点了。虽然窗外还断断续续地传来除岁的爆竹声,但家人早已入梦,而我全无睡意。打开电脑,看了几封邮件,其中有一封是朋友转发给我的龙*台关于《**》的文章。然后从书架上泛出一本旧书,找到了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翻看起来。
这是一篇让我很迷恋的一首诗,直到今天。但我一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首诗,反正我喜欢至今还能吟诵泰半。在我生命的经历中,我曾经傻傻地把这首诗和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it’s a question”作过比较。但我依然更喜欢弗罗斯特。
过去多少次重读这首诗,我总会把自己置身于诗的意境中,想象自己站在金黄色的树林里,面对远去的不同方向的两条路,踌躇,徘徊。弗罗斯特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而我在诗的意境中却总不敢落脚前行。难道就是因为这种犹疑才是吸引我的地方?或者说与我性格中某些特质暗合了?
但弗罗斯特知道,我也清楚,人总归要选择,不能走两条路。最终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路。我想我不是但丁,也不需要维吉尔的引导。但我更喜欢人间弗罗斯特的怅然若失而不喜欢曾经迷路最后还是找到天堂的但丁。
与以前纯粹的喜欢不一样的是,现在越来越商业化的我再读这首诗时,想到的却是机会成本、时间成本、边际效用、非此即彼等等这样的词汇。
我站在窗前,手拿诗集,默默吟诵,努力在进入从前的意境,但很失败。我的脑子里只有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选择了,即便前面荆棘丛生,即便前面可能布满陷阱,也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一如弗罗斯特所言:“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而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也许这就是我们能做的唯一选择?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