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给下级和上级的建议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我们已经观察了下级生活的很多角落,研究了这么多,能得出哪些行动方面的建议呢?

在给出具体建议之前,还是要再次明确新下级学的立场:下级为主,兼顾组织。

这里的建议不一定永远正确,读者还是要结合实际自己判断。

9.1下级十诫

1. 学法。

法律是终极底线,学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平时就要有法律意识,以免无意入坑。

司法实践中,证据最重要。要取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同时避免自己的行为被对方曲解为“证据”。如果律师对你口若悬河,却绝口不提证据方面的注意事项,你不妨确认一下自己付了咨询费,或者此人有没有真水平。

2. 多多揣摩规则。

这是下级的最主要功课,要时时想、日日想,加深理解,融汇贯通。可以从明、潜、长期、暂时、优先级、适用范围、演化过程等方面钻研,可以复盘历史事件,可以观察别人怎么做的,可以设想不同案例自我考试,可以给自己设定规则红线和信号性事件,可以寻找规则的盲点、矛盾之处,甚至可以推演未来的规则会变成怎样。当组织有重大变化,比如战略转移、更换领导、改组转制之时,更要突击掌握,跟上形势。

3. 预定底线。

这个问题在6.5节里已经说过了。

4. 不要揣摩上级的心思,对“无声指示”要视而不见。

伪学的一大推崇就是要做上级肚子里的蛔虫。上级有何需要,不用开口,或者不用明说,下级就能领会,并自动执行。在伪学看来,这是下级的最高境界。在我看来,上纲上线地说,这是“奴才养成计划”。从下级的切身利益来说,它是职场兴奋剂,最终会害死下级。

首先,揣摩就可能出错,这是最基本的风险。如果下级总揣摩、总错,那么又可细分成两个情况:

    上级不制止,其实就是看下级耍猴。

    上级制止无效,双方只好建立猜疑式不信任关系。

无论哪个,对下级都不是好事。

另一方面,假如下级揣摩对了,会得到上级欢心,甚至脱颖而出,获得奖金、晋升,看似好事,但这不过是兴奋剂的初期效果罢了。等上级养成习惯,就真把下级当蛔虫了。下级哪次揣摩错了,还要挨批评。下级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不论下级是否揣摩上级心思,只要碰到等着别人理解自己的上级,就要忍受许多额外负担,因为这种上级懒得好好表达,就像自闭症患者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让下级当没头苍蝇。

再从责任方面看,如果上级有什么不光彩的事,也更敢于让下级去做了,牺牲下级非常方便,因为下级没法保护自己。他可以暗示,甚至不暗示,只是批评下级,如同来月经一样“烦躁易怒”。下级就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直到主动做了上级心里想的那个事,才过关。最后说起来,责任还是下级的。比如上级希望下级无偿加班,下级加班了,上级满意了,下级还能说什么呢?连加班申请单都没有,想维权都没证据。再如下级“自发”违规操作,一旦出事,上级可以说“Sorry,我没管好他”。

人之所以能为人,语言是必要条件。职场上,语言不但是沟通协作的工具,也是厘清责任的证据。有的下级为了得到赏识,甘心做蛔虫,其他下级也只好跟着做蛔虫,以至于“猜不透老板心思的人活该挨骂”反而成了一些下级的共识。而上级则心安理得退化成婴儿,在指挥频道中缺位。婴儿哭闹时,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带过婴儿的人应该都知道那种焦虑。区别在于:怀中的婴儿是亲骨肉,头顶的婴儿算什么?

所以说,甘做蛔虫的下级就是工贼。他们能得到一时的好处,但说不定哪天就玩火自焚了。在老舍的《四世同堂》中,冠晓荷一心投靠日本鬼子,最后糊里糊涂上了日本人的“消毒车”,拉到荒郊野地活埋了。

所以干脆就不揣摩上级的心思。不做蛔虫,不养婴儿。

5. 办事合规。对不当指示,即使执行也要留下证据。

为了加强戏剧性,电影里会故意制造矛盾,迫使人们用不当手段达到“崇高”目的,以制造气氛,引发“深层思考”。但这只是电影。现实中,任何事都要能拿到台面上、说得过去。否则,哪怕你出于好心、问心无愧,也有嘴说不清。这就是“办事合规”的意思。

面对上级的不当指示,传统教育是“保留意见,坚决执行”,其实这个原则只适于战争年代。当今是和平法治年代,我学的建议是“保留证据,谨慎执行”。所谓“证据”,就是下级提醒上级、上级仍然坚持的证据。所谓“谨慎”,就是避免最严重的后果,因为直接操作人员永远是第一责任人。这就好比刑法一样:直接动手杀人的肯定要承担最大的罪责,而教唆他动手的人虽然也有罪,却不会更严重。(有专业人士告诉我:如果是教唆未成年人,教唆犯可能会承担更大的罪责。感谢她的指正,但职场上都是成年人。)

6. 无欲则刚,不要想取代上级。

大老板就是想减轻自己的管理负担才让你给这个人当下级的。就算他暗示你可以取代上级,也可能只是画个饼而已。

对这个问题我推荐演员吴秀波的“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不主动,就是在取代上级这种事上是绝对不会主动的;

不拒绝,如果大老板想要这么做,也不会拒绝;

不负责,不会看得特别重,为了这个“饼”而火中取栗的事想都不要想。

7. 保持距离和隐私。

不要在业余频道沟通过多,特别是经济秘密、健康等。不羡慕和上级称兄道弟的人。

8. 谢绝不当得利,实在谢绝不了的要尽快清算。

接受不当得利就是给上级“予取予夺”开了口子。也许这次下级占了点便宜,但上级也不是永远白白付出的太阳。下次要牺牲下级时,下级也不好说什么。最终得失相抵,还白白损失了尊严。

9. 运用 D 日技巧制订工作计划。

西方军队中用 D 表示行动发起日,所以他们的行动计划是:D 日做什么,D+1 日做什么,D+2 日做什么,……。D 日究竟是哪一天,也许早就决定了,也许是临时决定,总之只在最后一刻才公布。

所谓 D 日技巧,就是工作计划同样按 D、D+1、D+2 这样制订。具体日期可以另行注明,也可以注明“当满足 XXXX 条件时,进入 D 日”。这样的好处是:确保计划启动时已经具备了条件。

很多上级布置任务时只想着何时完成,并倒排工期确定何时启动,据此要求下级制订计划,却不去想要准备哪些条件。即使下级提出条件方面的要求,也只能得到“到时会给你的”“这事叫老吴给你搞定”这种空话。计划一旦制订好,上级就全忘了自己曾经的诺言,只是一个劲地看着日期催进度。所以最好在计划中写明启动条件,让所有人保持清醒。

类似地,如果计划要分几步,可以分别用 E、F 等作为后续几步的启动日期,并分别注明每个日期的启动条件。

为了严密起见,计划中最好还要习惯性地注明“本计划所列日期,指自然日/工作日”。

实际执行中,在进入 D 日前要通报相关各方:已确定某日为 D 日。不然上级会着急的。

D 日技巧的最大好处是明确了资源问题。假设做到D+3日时做不下去了,可以在工作日记里写下“因缺乏XXXX,中止”。过了几天资源就位了,再从D+4开始。

该技巧还可以拿来对付“稻草压骆驼”。假设进行到 D+3 日时,上级扔了根需要2天工作量的稻草下来,那么就在 D+3 日的工作日记里记下“明日转为 XXXX 工作”。接下来的两天里做完稻草工作,到第三天的工作日记,再从 D+4 开始。

10. 适当反弹。

正如前文反复分析过的,工作不利的最常见原因是资源不足和朝令夕改。资源竞争的本质还是资源不足。如果把指令看成资源,那么资源不足也包括了指挥缺位这种情况。对这些困难,可以考虑反弹:

如果资源不足,向上级汇报之后,一边力所能及地找资源,一边定时询问上级,同时把等待时间剔出项目进度,就是说不把延误当作自己的错。每次询问都是对上级的一次压力、证明自己正在努力的一个证据。如果长时间不问,上级可能以为找到资源了,反而心安理得了;

同样地,如果指挥缺位,就要不断问上级新的指令,同时根据组织规则观察形势变化。如果根据组织规则,需要做某些事情以适应形势,就去做,否则就只是和上面一样定期询问上级;

如果上级朝令夕改,比如本来跟你要张示意图,等你画好了他又改口要详细图,不要当场满足他的新要求,要说“这个我没准备,我回去准备一下再来”。如果当场满足,上级会觉得这很容易,根本没成本。次数多了就把他惯坏了;

如果朝令夕改过于频繁,可以干脆停下来,请他整理出稳定的新指令,再继续。

朝令夕改容易不知不觉地制造混乱。上级会觉得:什么资源都不缺,我还好心给你们出主意,你们怎么反而无法前进?其实上级是把最重要的资源:指南针给拿走了。反弹就是增加上级的变更成本,迫使他体验到代价。本来,他只要随口一句指示就能看到结果,现在只好等到第二天;如果他指示太多,下级索性死机了。这样他就会慎重指示,达到保持工作节奏的目的。

反弹的本质是让上级制造的压力、成本和风险回到他自己头上。用正式说法叫:“团队精神,休戚与共”。就是说不能让“休”都归上级,而“戚”都归下级。

反弹的关键是有底气。如果对上级怕得要死,怎么敢反弹呢?有的上级也真会生气地责问下级“有没有工作能力”、“积极性哪去了”。这种纸糊的大帽子一捅就破:如果上级有能力,就自己干好了;我的积极性和别人的踢皮球、瞎指挥,难道不是相辅相成的吗?

遗憾的是,对不敢扣动扳机的人,就是给他挺机枪也没用的。所以反弹不是万能的,我也没办法。

《新下级学》第九章第一节下——下级十诫

十诫是相互勾连的,比如只有做到第1诫“学法”,才可能在第2诫中发现规则中违法、无效的部分,也才能更好地做到第6诫“办事合规”。第4诫“不揣摩上级心思”、第5诫“留下证据”和最后两诫“D日技巧”“反弹”是同一内核的不同体现,不敢保护自己的奴隶绝不敢执行这四诫。本节的最后,结合3个例子讲解十诫。

第一个例子。

现在常见这种论调:下级应该自动地、超额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姑且叫它“饱和执行”吧。比如上级要下级问对方什么时候过来,下级就要汇报对方到来的日期、来几个人及职务、联系方式、交通工具、预定酒店,还要一并安排接待人员和会议室。再比如上级要求“扫地”,下级就得不但扫地,还要拖地,还要把桌椅窗台都擦一遍、洗窗帘换地毯,简直就是大扫除。小J因为只扫了地,被上级批评,老A教导小J说:

“你猜不透老板的心思,活该你挨骂。

“当员工就是要尽可能的想到老板的心思,这样的人才会在职场混很顺畅。

“或者说是领导对你的期望太高了,他所认为的扫地就是大扫除,而你认为的扫地就是扫地,所以就有个表达的分歧。

“对于这个事情, 第一次就当学习了, 后面再有任务就长点心, 和领导保持一致。”

老A错在哪里呢?

饱和执行的坏处,首先是交流混乱。如果上级说“扫地”其实是“大扫除”,那下次他说“大扫除”,下级还不得把房子翻修一遍?上级要怎么才能让下级相信“我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当然,如果这个环境中这句话确实就是有这个含义,则不算饱和执行。比如对某些行业人员来说,“问一下对方什么时候来”确实表示启动一系列接待流程,这是他们的行话。

其次是工作失控,包括:下级错过了其它事,毕竟下级的精力有限;下级自作主张做了不该做的事;下级无意中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甚至,有的下级会故意在某些工作上精益求精,实则逃避其它工作或另有目的。

再次是交易不公。上级用工资买下级的劳动,他嘴里说只要买个“扫地”,实际却要得到“大扫除”,要脸吗?如果这很公平,那么上级也应该在发工资之外,还要替下级交税,还要替下级投资理财,派车接送下级去银行拿钱,帮下级弄到各种消费优惠……。

有的下级本来就很忙,宁可义务加班也要饱和执行,就是廉价倾销劳动,就是工贼。或许有人觉得自己有权做工贼,也确实有少数幸运工贼爬上去了。但多数工贼除了加速折旧自己,没多赚到什么。

老A的错误,首先是违反了第4诫,其次是第2诫。应该和规则而非上级保持一致。只有长期稳定的上级态度,才可能成为规则。如果他今天认为“扫地”是“扫地”,明天又认为“扫地”是“大扫除”,怎么能成为规则?

第二个例子。

某机械公司的上级要求工程师给他一张机器的气路示意图,工程师也确认过了,上级说我就要一张示意图。但当工程师真给他示意图时,他又说太简单,批评下级,搞得好像下级是偷工减料、不想干活似的。来回折腾几次,最终给了他一大堆东西,相当于标准气路图,含动作流程和工作原理,以及工程师额外附加的一些讲解。如果上级一开始就说明要这些东西,能节省很多时间。

“气路示意图”的画法是有通用的行业标准的,但这位上级就是要特立独行,真正做到了“说自己(才懂)的话,让别人走(弯路)去吧”。下面是可能的原因:

也许是权术——这位上级就是要整整下级,或者显示自己在项目中的存在;

也许是口误——他是无意说错了又忘了改正;

也许是无知——他根本不知道行业标准;

也许是固执——他知道行业标准但就是习惯这么说;

也许是虚荣——他看不懂示意图又不好意思明说,才这样“请教”下级。

无论如何,他何德何能把工作量和批评加诸下级头上?

面对这种上级,下级的对策,在群体方面是第4诫,当然总有些下级做不到。个人方面首先是稳定心态,不害怕也不生气,动用第10诫。每次上级提意见,就说“你上次说是要XXXX,现在又变了。我要回去重新做一个。”随后回去不紧不慢地重做。绝不为此无偿加班。如果因此影响了其它工作,要在工作日记中注明或运用D日技巧。

第三个例子:浦东机场救护车接机事件。

2019年12月7日,浦东机场的一辆救护车闪着警灯来到航站楼出口。大家都以为它是接病人,却是接了几个大包小包、神采飞扬的旅客。此事曝光后引起网络舆情。浦东机场随即查清事实并公布处分决定。原来是浦东机场的科长Y打电话给驾驶员M,让他“安排”一辆车接自己的私人亲友。M说“只有救护车”,Y“未提出异议”,M便“擅自”让另一驾驶员Q开着救护车去接人,于是有了前面的一幕。处分结果:Y和Q开除,M记大过。

双引号里的字是浦东机场官方通报的原文。 “安排”,表明M应该是班长之类,整个指挥链条是Y → M → Q。Y被开除自不必说,M和Q为什么待遇不同?处分公布后,社会上有人认为是M“甩锅”给Q,为最底层的Q感到不平。但从新下级学的角度看,这个处分很公平。同样面对不当指示,M做出了提醒,告诉Y“只有救护车”,而Q什么都没做。实际上M事先肯定会告诉Q接什么样的人,Q不可能不知道这是不当指示。

从证据角度看。官方采信了M提醒而Y未提异议这个情节,此情节也许有电话录音为证,也许没证据但双方都认可了。这成了M的免死金牌。当然M的责任还是很大的,他执行了Y的“无声指示”。

而Q连提醒的情节都没有。也许Q向官方申辩过,但未被采信。根据常识,M应该是当面和Q说话的,Q也可能提醒过,但他没有证据。客观上,也不能要求Q未卜先知地偷偷录音。但出车总要有出车单的,这不是证据吗?虽然不了解浦东机场的具体用车制度,但我推测应该有出车单并且由M填写,M应该没有如实填写甚至根本没填,所以官方通报才说“擅自”。Q面对这样的出车单还开车,就是主动放弃免死金牌。退一步,就算制度不健全没有用车单,Q也应该想法搜集证据,包括短信确认。

再看执行。Q如果不闪警灯,可能还好些。闪着警灯,引人注意不说,法律上表示“本车在执行任务”,性质完全不同了。所以说Q也没做到“谨慎执行”。

综合以上两点,Q的处罚是应该比M重。

如果给Q一个后悔的机会,他应该这样做:

    填写出车单,其中注明接什么人。不必太详细,足以表明非病人即可。并坚持要M签字。

    不开警灯,低调接人。

假如Q真这样做,他的处分肯定比M轻得多,甚至不处分也说得过去。

当然,Q会担心以后M给自己穿小鞋,M也会担心Y给自己穿小鞋。但是和最终的严厉处分相比,穿小鞋算什么呢?牛就是怕鼻子那点疼,才一直让人牵着,拉犁耕地,进屠宰场。其实牛真发疯时,人根本牵不住的。

总结:M和Q违反第2、4、5诫。他俩谁对上级说“真的要这样吗,请确认一下”,谁就肯定不会牺牲了。

9.2上级十劝

1. 避免甩锅式口头禅。

“你懂了吧?”“你明白吗?”“你懂我意思吧?”这样的口头惮,不但粗鲁无礼,而且是把锅甩给下级。如果下级点头,那就是下级全责了。如果改成“我说清楚了吗?”,显得客气了,但还是甩锅。

2. 采用半透明奖金制。

前面8.5节讨论了信息不透明所引起的奖金失效。对此有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实际上类似办法几十年前就有企业采用了,并非秘密,更非创新。但它对上级也是个约束,使上级基本没法暗箱操作,这可能它应用不广的原因。

“暗箱操作”,就是上级明知道A员工不如B员工,却还是给A更高的奖金。注意这是上级有意为之,不考虑上级被蒙蔽的情况。其原因大致可能是:

(1)     上级拉帮结派,想拉拢A或打压B;

(2)     上级因为其它的什么原因,想补偿A,或报复B;

(3)     上级认为B没有利用价值了,牺牲B;

(4)     上级想考验B;

(5)     上级确实没钱,希望B顾全大局。

(6)     上级想让A和B都满意,但B的议价能力弱,所以对B压价。

不论哪种可能,都不是好事。比如原因(4),表面上B如果通过考验将得到更大的奖赏如晋升,但这不是奴性的考验吗?让B带着奴性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再如原因(5),为什么不让A也顾全大局呢?因为B好说话吗?

实际上,原因(6)才是最常见的。上级发奖金不是上级对全体下级的整体谈判,而是上级对每个下级的单独谈判。公平不重要。甚至,如果下级之间彻底隔绝,那么公平有什么用呢?上级只要搞定眼前的这个下级就行,从而下级自身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上级的不公平。常见的例子如:下级因为没学历、还房贷、年纪大等原因忍受奖金不公平,因为他们的议价能力弱。所以,下级可以在台面上要求“公平”,上级也肯定会表示赞同,但不会真心认同。但是根本上,原因(6)的弊大于利:议价能力弱的下级,固然会心怀不满;而其它下级看穿了真相,也不会因为多拿钱就感激上级。

对存心要暗箱操作的上级,我无话可说。对不想暗箱操作的上级,我推荐半透明奖金制。它包括基数和系数两部分。基数是公开的,系数只告知个人,奖金 = 基数 * 系数。比如公司宣布基数1000,某人的系数5.4,则他的奖金为5400。

根据8.5节的分析,基数反映了公司经营情况,系数反映了员工的个人表现。员工把自己今年的系数和去年的系数比较,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个人表现是进步还是退步了。

附录中,将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证明:半透明奖金制能基本消除短期暗箱操作的空间,但对长期暗箱操作还是没办法的。所谓长期暗箱操作,就是上级总是把某个下级的系数定得偏高或偏低。短期暗箱操作则仅是某一次的不公平。

3. 建立“内部成本单”制度。

在讨论诸侯——浪人模式时,提到由于遮蔽效应给浪人和上级带来的麻烦。我建议的对策是“内部成本单”制度,它包括执行、评定、存档三个阶段。

在执行阶段,大老板指派项目经理的同时,要给他一个内部成本额度,比如100个工时。项目经理要记录哪位员工贡献了多少工时,如果还能记录工作内容就更好了。

在评定阶段,可以根据工时使用情况评定项目经理,是节省了成本还是超支了,还可以用来评定员工。比如某员工本月共工作了200个工时,其中150个工时在自己部门,50个工时参加这个项目。那么,他本月的绩效考核中有 150 / 200 = 75% 由部门经理决定,有 50 / 200 = 25% 由项目经理决定。

存档是最后一个阶段。将来如果需要,只要查阅以前的内部成本单,就能知道哪些人参与过、怎么花的时间。就算项目经理已经离职,也能获得很多线索,可以帮助大老板重新执行项目、从基层员工中发掘人才、优化基层人员组成,打破遮蔽效应。

进一步细化,“内部成本”可以分成不同工种的人工、重大设备的使用时间等。

项目启动时,该制度能让所有人都明确资源限制。假设公司明明只有10个人,大老板却给这个项目100个人日、那个项目300个人日,就算下级不说,大老板也知道自己在做白日梦。

项目进行中,基层员工知道项目经理也有评定权,会认真得多。如果诸侯不给浪人资源,浪人只要出示空白的内部成本单,就足以向大老板诉苦了。

项目结束后,大老板翻看内部成本单,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

(1)     知道项目经理和哪些基层员工合得来、部门经理喜欢派哪些人,用人更准确;

(2)     知道基层员工的时间怎么花的,奖励埋头苦干者;

(3)     清楚知道项目成本,下次能更精确地估计;

(4)     利于排除随机因素的干扰、评价项目经理的才能;

(5)     如果诸侯、浪人都抱怨缺少某种资源,通过核查内部成本单,能确定是否真的要扩充此类资源;

下面是内部成本单、基层员工考核表的例子:

4. 建立“任务优先级”制度。

大老板应该建立一张表格,清楚列出所有任务及其优先级。每个优先级最好只有一个任务,不要并列优先级。所有任务负责人、资源管理者甚至基层员工都能读到这表格,大家按照这张表格分配资源。大老板要不断维护它,也就是随时调整优先级,这样来指挥工作进度,而不是在这个会议室说“这件任务很重要”,转头又换个会议室说另一件任务“很重要”。

技术上也很容易,只要在网上建个表格,大老板经常修改,其它人经常看就行了。

如果大老板列不出这样的表格,说明他自己没想明白。

5. 沟通直白,指挥不缺位。

为了避免猜疑链。

6. 避免碎片化沟通。

控制聊天工具的使用。

7. 不要逼迫下级自相残杀。

上级不要被下级间团结一心的表象迷惑,应防患于未然。根据6.3节,下级间天然就可能有矛盾,在8.10节中举了张浚和岳飞、杨嗣昌和卢象升两个例子。假如皇帝真要把张、杨的位子奖赏给岳、卢,应该先把张、杨调开,腾出位子,再让岳、卢竞争上岗,还要防止张、杨继续干扰。也可以设法把他们的利益捆绑。其实只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办法很多。

另外,资源竞争也是下级自相残杀的常见原因。如果上级胃口太大,强行启动过多任务,就肯定引发下级间的内部竞争。错综复杂的资源制约关系就像绳结一样,如果精心调配、保重舍轻,是可以解开绳结的。但有的上级又没能力搞清里面的关系,又没耐心研究,只会喊口号、督促、命令、威胁,并奖赏进度较快的下级。而这种下级其实是争夺资源的高手。奖赏他们,只会牺牲其它任务并激化下级间矛盾。这种上级就像小孩子只会生拉硬拽,反而把绳结拉成死扣了。而他还觉得自己在“负重前行”,并且“发现了几个人才”。

8. 不奢求上下同心。

面对困难时,上级都希望下级能和自己同心。比如全国性大公司36X的企业精神里就说“协作第一”,这种协作当然是在上级领导下的协作,所以其实还是要求上下同心,是平级间情谊掩盖着的以上制下。但也正是这家36X公司,给员工准备的年会特等奖为“免裁券”、要定期清理“小白兔”。

恳请上级别再空喊口号了,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下级。

9. 不可予取予夺。

有的上级是性情中人,会给下级额外的好处。比如有下级骑电瓶车出了车祸,上级就自掏腰包给每个下级都配个头盔。这当然是善举,但不是下级来工作的目的。假如上级又做出了强人所难的事情,比如8.4节的“工资改革”,下级会怎么想?还不如不给下级额外好处,也不侵犯下级利益。

10. 不做花刺子模国王。

“花刺子模国王”的典故出自已故作家王小波的《花剌子模信使问题》。上级要保持清醒,别让人用巴甫洛夫方法训练了。

第十章 结语

肯定有人骂我诲淫诲盗、煽动宵小、败坏风气。骂我的人越多,越是大老板、“职场精英”,我越高兴。说明我把他们的伎俩大白于天下了。魔术师最怕观众扯下罩布,蟑螂最怕人翻开它藏身的碎砖烂瓦。魔术师需要罩布,因为他靠销售神秘感谋生,蟑螂躲在碎砖烂瓦下面,却是想趁机出来害人。

很多“成功人士”向社会展示光鲜的人物设定,似乎他天赋异禀还超人勤奋,上有贵人提携,下有朋友帮衬。又漂亮,又聪明,又坚强,又善良,还总能逢凶化吉。可是,没人能复制他们的锦鲤人生。

还有许多“职场导师”到处传播真善美,谆谆教导我们要敬业、要听话、任劳任怨,从上级角度看问题,替上级管理我们自己。导师说: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指不定哪天就会得到大奖,将比付出的还要多得多。

那些想模仿“成功人士”的人,那些相信“职场导师”甚至付费学习的人,不过是用自己给人家当燃料罢了。实际上,“成功人士”也好,“职场导师”也好,他说的也许包括真相,但肯定不是全部真相。华美的袍,翻过来一看,里面爬满了虱子。虱子可能是职场强加给他们的,可能是他们养来害人的,或者两者都是。不论哪种可能,隐藏虱子、炫耀袍子的行为,就是欺骗,就是把碎砖烂瓦盖好,而真实目的是要建立一方超额榨取、一方付出至死的不平等关系。

不平等的关系本应无法持久,但中国情况特殊。中国每年有至少一千万职场新人,不包括重返职场者。据公开报道2020年光大学毕业生就有875万。就算工作了几年的员工渐渐看穿真相不再受骗了,那些人也不愁,大不了换批韭菜接着割。所以对他们来说,不平等关系是可持续的,袍子可以千秋万代挂下去的。

为什么很多公司招聘都有年龄限制?虽然公开的招聘广告上不提,实际上过了35、40岁的人很难录用。甚至有些公司会主动清理年龄偏大的员工,哪怕他已经兢兢业业服务多年,没有大的过失,也会用合同不续签甚至更激烈的方式清除。源源不断的新韭菜,就是他们的底气啊。

扫帚不到,灰尘会自己跑掉吗?

我钻研这门学问,就是想帮助下级有一个相对公平、上下级和谐共生的职场环境。运气好的人能找到这种环境,但大多数人只能逐步改造周围的环境。就算是直接找到了好环境,也要知道珍惜和维护。

要把握好两个矛盾:用和藏、推广和出头。

第一个矛盾就是这门学问要用,也要藏。本书所述浅显直白,但平时要多琢磨,才能逐渐内化为能力,这需要一些时间。任何时候,都不能和同事、上级谈到这本书,更不能转载到单位论坛上。不是“我读了这本书,所以我改变了”,而是“我想通了,所以我慢慢改变了”。

第二个矛盾是只有新下级学得到推广,才能消灭畸形风气。如果只有个别人掌握,那还是没底气向上级讨还公道:上级可以开除敢于反抗者,反正新韭菜有的是,还有工贼。但是推广过程中,又最好不要出头,以免被斩首。所以最好在社会论坛、非同事的亲朋好友间探讨传播。

(0)

相关推荐

  • 不能说!!!

    有些事情很气人,一肚子怨气,但是你不能说!你说了,怒气顿消,怨气不再,但是,常常会带来很多的恶果. 同事没有把事情做好,你不能说,你说了,要么他怒不可遏,要么记恨在心,因为好心不一定有好报.想说,也得 ...

  • 向上管理

    在很多职场新人眼里,"管理"似乎离他们还很远--那不是领导该做的事吗?做好员工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但在管理奇才杰克·韦尔奇的助理罗塞娜·博得斯基看来,管理需要资源,而资源的分配权力在 ...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附:理解与适用)

    ☞[招募律师站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 (2002年12月28日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 ...

  • 『中医偏方精品』第九章 感染性疾病

    第九章  感染性疾病 一.疖 疖是一个毛囊及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怀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疖常发生在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及会阴部和小腿. 最初,局部出现红.肿.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九章

    第九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就是:王安石的垮台. 朝廷终于安静了,是死一般的沉寂.因为宋仁宗治下的名臣都已经罢官,散居各地. 欧阳修退隐安徽,张方平正在河南,苏辙被神宗任命到淮阳,司马光隐居洛阳,苏 ...

  • 宝利老师的原创童话书试读第九章

    <小白龙的山坡>不只是一本童话.更是能让每一个正在童年中和经历过童年的人感动.开怀.紧张.快乐.悲悯的一本神奇书.孩子高贵品质的培养不是靠那些只能让你傻笑的书,而是靠能让你得到丰富的情感浸 ...

  • 『一看就懂中医养生智慧』第九章 五官系统疾病

    第九章  五官系统疾病 黑眼圈 一.概述 人眼睛下方的皮肤黯黑,有人叫它黑眼圈,也有人叫它熊猫眼,有这种症状的人,通常以成年女性较多,成年男人及儿童则较步.黑眼圈虽然不是病,但容易给人精神委靡的负面印 ...

  • 『呼吸系统疾病现代诊断与治疗』第九章 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病人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可损害各个系统.各个 ...

  • 《道德经》第九章:物极必反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jiù).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拿 ...

  • 『老年人保健与护理』第九章 老年常见疾病的防治与护理(2)

    第十一节肺结核病 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大多年轻时感染过或患过结核病,待到年老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结核病得以复发. 老年肺结核病虽然多为中.重度结核病,但有的无自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 一.老年肺结 ...

  • 『九种体质(对症养生)』第九章 特禀体质:过敏连连,娇宠备至

    第九章特禀体质:过敏连连.娇宠备至 形体特征:一般不表现为特殊人群. 心理特征:多烦躁. 总体特征: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常见有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 适应能力: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