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曾令琪/谒彭家珍烈士祠感怀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编 辑:

  (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红李毅梅陈小磊

邮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1、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时,请同时发来以下授权书:

  该作品是我的原创首发,我授权《西南作家》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号独家首发并标原创。有诸如一稿多投、抄袭等问题,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

  3、关于稿酬

  按照常规,本微刊所发文章,暂无稿酬。若有读者打赏,则在系统到位后,赏金如数转给作者

谒彭家珍烈士祠感怀

文/曾令琪(四川成都)

  

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我们还是如约而至。彭大将军祠,外面马路上是整整齐齐的各式小车,周边是一圈茶园。祠不大,但很幽静;园很大,也不吵闹。祠的大门上方,是民国元老张群题写的门额:彭大将军专祠。魏碑体的鎏金大字,表达出人们对彭家珍烈士无比的崇敬。

祠堂内,从孙中山到蒋介石,从毛泽东到楚图南,伟人、名人的题字、题词,让专祠更加显得庄严而肃穆。

作为川人,我应该先检讨我自己――中学时代学习中国历史,到辛亥革命阶段,必然绕不开的几个事件,都与川人先贤、先烈有关:“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和他的《革命军》,资中罗泉井攒堂大会和县城杀端方,吴玉章和保路同志会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炸弹大王喻培伦,刺杀清廷要员良弼的彭家珍……一部中国现代史,怎么能绕得过巴蜀大地的先贤、先烈!可是,距离仅仅几十公里,多次到过青白江,到城厢镇拜谒彭家珍烈士祠,这却是第一次!

先看看彭家珍烈士的小传:

彭家珍(1888年4月-1912年1月),字席儒,四川金堂(今青白江区城厢镇)人。年青时即受文天祥、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1906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赴日本考察军事,又入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1911年秋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军事部长。武昌起义後,以良弼为首的满洲贵族组织宗社党,誓与人民为敌,顽抗到底。为扫清革命障碍,彭家珍即于1912年1月26日暗藏炸弹,炸死良弼。彭家珍不幸被一弹片飞伤后脑,当场牺牲。良弼一死,清廷迅即宣告下台。难怪,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建立后,为彭家珍专祠题匾:收功弹丸。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于1953年1月6日,专门签署第494号烈士证书,对彭家珍的牺牲予以表彰。

专祠建筑庄重,资料详实,碑廊环绕。庭院中,树木阴翳,纪念碑高耸。也许,这些外在的东西,前来的每个人都能看见,也不知道被多少人写过。而今,彭大将军汉白玉半身胸像那檀木底座上“1888-1912”的醒目数字,却让我沉思良久。

要说,彭家是个大家族,在当时属于富裕之家。烈士的父亲彭世勋为清末秀才,以塾师为业,醉心于维新,主张实业救国。8岁后,其父即授以西方近代科学,对他有重要启蒙作用。由于其父结识了宋育仁、吴之英、廖平等新派人物,1902年被推荐到成都尊经书院任教。其时彭家珍年仅14,随往读书。在省城,视野日益扩大,直接感受到国家的衰败、官府的贪枉、人民的痛苦。对改良道路渐渐产生了怀疑,思想日趋激进。同年,其父娶妾,遭到他的激烈反对。从此父子分途,其父思想停止于维新,而他则步步走向革命。

坐在幽静的茶园,静听滴滴答答的雨声,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谈起彭家珍烈士,谈起当今的教育问题,谈起现在的年轻人的理想与事业。我将辛亥前后四川(含重庆)的先贤、先烈,迅速地默了一遍:邹容1905年牺牲时20岁;领导保路同志会起义的吴玉章同志,后来号称中共党内五老之一,1911年也不过才33岁;喻培伦牺牲时25岁;彭家珍牺牲时24岁;杨禹昌牺牲时27岁;……同一时期,为唤醒国人而在日本投海自杀的湖南陈天华,牺牲时30岁;浙江秋瑾,就义时32岁;浙江徐锡麟,就义时34岁;……

二、三十岁的年龄,就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并矢志不渝地向着理想前进,纵碎骨分身也在所不辞。这不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和气概吗!

反观我们,二十余岁的年纪,能把书念好,找到一个相对不错的工作,就已经不错了。有的宅男、宅女,提倡的是“睡到自然醒”,立身、行事,无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做“月光族”啃老,就已经阿弥陀佛烧高香了!还谈何理想,谈何追求!更谈不上学习先贤、先烈那种敢于吃苦、百折不回、持之以恒、勇于献身的精神了!

雨还在下,天灰蒙蒙的。下雨天,反而将我的思绪拉向遥远的时代。忽然忆起太史公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郭解》最后的赞:“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烈士牺牲已经百年有余,为什么他们的事迹至今还对我们有一定的吸引力?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深入思考。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我们看彭家珍、喻培伦等烈士的相片,他们同样的“状貌不及中人”,但在他们的心中,却怀揣着一颗报国的赤心。所以,在历史的肯綮,他们才能为了理想和信念,献出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也许,他们的事迹对我们而言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要知道,院子里遛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成栋梁材。在父辈羽翼下长大的“巨婴”,能抗人生的几级风雨,能抗社会的几级地震,只有天知道……

2019年7月13日,夜,于西都坚进居

《西南作家》杂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