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经典智慧50则,人生当走英雄之路!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那些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今天。下面,小编精选了《三国志》及裴松之《三国志注》(经典注本)中的精华语句,分谋略篇、修身篇、处世篇、读书篇、奋斗篇,并进行白话翻译和现代解读,期望读者能够从中实实在在地获得智慧教益。《三国演义》受到无数中国人的喜爱和推崇,不仅因为其中的故事精彩,更因为其中包含着无数深刻的人生智慧与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中国精神。而《三国志》中这些精华语句,则堪称三国智慧的正源和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源泉!——谋略篇——1、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事留变生,后机祸至。(卷六《董二袁刘传》裴《注》引《九州春秋》)【译文】事情滞留不办就会发生变化,贻误时机就会招来灾祸。【启示】当断不断,贻误时机,致使生变而祸至,悔之晚矣!决策时当深以此为戒。2、领导素质决定团队成败权不失机,功在速捷。(卷六《董二袁刘传》裴《注》引《献帝传》)权变而不失时机,成功在于行动迅速。作为领导,一项大忌就是见事迟,临机而不决。领导的素质,对于能否把握时机,采取正确的谋略,速捷以成事,具有决定性意义。3、不懂权衡利弊,必因小失大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卷十《荀彧荀攸贾诩传》)事情确实常有抛弃这个而采取那个的情况:用大的换掉小的就可以做,用安全的换掉危险的就可以做,权衡一时的形势而不必担心根本不得巩固就可以做。凡谋划中途易辙,弃此取彼,一定要权衡利弊、慎重考虑,切不可因小失大、舍安取危,甚至危及根本。4、成大事=善于谋划+把握时机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卷十《荀彧荀攸贾诩传》裴《注》引《九州春秋》)难得到而易失去的是时,时候一到就不应再后退的是机。凡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当善于谋划,并善于把握时机。时机一到,就要勇往直前而决不转身退却。5、成功的关键,是把握先机观古今之成败,能先见事机者,则恒受其福。(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考察一下古今成败的例子,能先发现事机的人,就总是能得到好处。自古至今,谁能先把握事机,谁就能取得成功或胜利。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步之差。后知后觉,或时机到了还要左顾右盼、不敢行动者,将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6、灵活者活,教条者死权变之时,固非一道能定。(卷三十七《庞统法正传》裴《注》引《九州春秋》)权宜机变的时候,本来就不是一种办事原则能定的。当变则变,不可死守教条,否则只能坐失良机,而使自己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7、成功之道,就是进退屈伸之道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卷二十七《徐胡二王传》)能够以屈求伸,以让求得,以弱求强,很少有不成功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退才能有所进;善于进退屈伸,才能多获成功。8、成大事必备条件:认清形势,等待时机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卷四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有智慧的人不被小利与似是而非的状况蒙蔽,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后才开始行动。要想成大事,一不能目光短浅,二不能昏昧妄动,而是要把握形势、等待时机,否则不但不能成事,还会坏事,而陷身困顿危机之中。——修身篇——1、坚持自己的操守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卷十一《袁张凉国王邴管传》)虽经历危险,而不改变其节操;如同金声玉色般的高贵品质,时间愈久愈能显现出来。烈火炼真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只有经危蹈险,而永不易其节,才能显出一个人真正的伟大和高尚。2、君子慎独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弗闻。(卷二十《武文世王公传》)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知道戒慎,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知道警惕。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应该时时处处警惕自己,特别是在无人而独处时,更应知道戒慎和恐惧。如果当着人面是一套,背着人又是一套,那就成了伪君子,早晚会被人发觉和鄙弃。3、吃苦就是修行但知乐,不知苦;不知苦,必将以骄奢为失。只知道享乐,不知道艰苦;不知道艰苦的人,一定会因为骄奢而犯过失。只知乐而不知苦,必容易追求奢侈享乐而犯过失,甚至误入歧途。所以,不要害怕吃苦,没有吃过苦的年青人更要引以为戒。4、打好基础,根基才牢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事情成功得快就败亡得快,成功得晚就能始终保持长久。这句话,对于那些不立根本、不务实际,而希望靠侥幸取巧以求尽早成名的人来说,确实值得引以为戒。所谓欲速则不达、大器晚成。速成的,往往根基不牢。5、让别人闭嘴,先要自己闭嘴救寒莫若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解除寒冷没有比多穿一件皮衣更好的了,让别人停止对自己的诽谤没有比加强自身修养更好的了。自修以止谤,既是止谤的良法,又是一个人教养的表现。6、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就是修养的体现人或毁己,当退而求知于身。如果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应当回过头反省自己。听到别人说对自己不利的话,能够退而反省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不对别人进行报复,这是使自己不断进步以及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自身修养的最好体现。7、不断积累,是壮大自己与持久保持的唯一法门君子之行,皆积小以成高大。(卷二十八《王册诸葛邓钟传》)君子的品行,都是积累小的德行而后成为大的德行。高尚的人格和修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由平时一言一行注意修养、长期积累而成的。注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8、善恶在乎一心,不在乎大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卷三十二《先主传》裴《注》引《诸葛亮集》)不要认为是害处很小的事就去做,不要认为是好处不大的事就不去做。如果每个人都能勤于做好事,哪怕只是很小的好事;而严防做坏事,哪怕只是很小的坏事;不但自身的修养品性在日积月累之下能够得到极大提升,我们的世界也会更加美好。9、往事、历史是一面看清自己与世界的镜子畜德之厚,在于多识往行。(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蓄积德行而使之深厚,在于多了解往事(历史)。鉴往知来。多识往事,可以明道而养德,少犯错误,而多为自己、家人、社会、国家做有益的事,并反过来获得来自他人和社会的回馈。10、一言一行,都是修养的体现立身之根本,莫大于言行。(卷十六《任苏杜郑仓传》裴《注》引《杜氏新书》)在社会上立身,没有比言行更重要的了。一个人的历史,就是用自己的言行来撰写的,所以一个人的言行,是最紧要的,是在社会上立身的根本。言行得体,则需要修养深厚,因为言行本是修养自内而外的展现。11、弃己之短,学人之长事不可自谓己长。(卷二《文帝纪》裴《注》引《典论》)凡事不可自以为比别人强。是优是劣、是短是长,要靠做事来检验,而不是靠自吹自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谦虚谨慎,不断地弃己之短、学人之长,才能不断进步而立于不败之地。12、错了就改,没得商量闻恶必改,而不矜过。(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知道了自己的缺点错误就一定改正,而不坚持过错。一个真正聪明又对事业负责任的人,不在于不犯过错,而在于知错必改。如果一个人喜欢文过饰非,知错而不改,还总想把自己打扮成真理的化身,摆出一副一贯正确的姿态,那才是真的愚蠢,不但对德行有害无益,还早晚会把自己栽进去。13、人是否贤达,就看他能否听进逆耳忠言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卷五十九《吴主五子传》)良药吃到嘴里很苦,只有得病的人甘愿吃它;忠告的话听起来很不顺耳,只有明达的人能接受它。人有缺点、犯错误是难免的,怎样改正缺点和错误?只靠自己不行,很多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意识到了也可能迁就自己。这就需要别人的提醒和监督,自己则需要有真诚接受批评监督的心态,这样才能进步。14、懂得扬长避短,才是智者能知其所短而不用,此贤者之大也,知所短则知所长。(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注》引《袁子》)能够了解自己的短处而避开不用,这是贤者中的大贤;知道了自己的短处就知道了自己的长处。能够自知其短而又善于扬长避短,这正是贤人之所以贤,而智者之所以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般人应该努力学习和力争做到的地方。15、做人的最好策略,永远是外圆内方外同乎俗,内秉纯洁。(卷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裴《注》引《傅子》)表面同一般人一样,而内心坚守纯洁的美德。世事复杂,需要我们和光同尘、入乡随俗。心中的是非观、原则和操守,却是万万不能丢的,如此我们才能在世间游刃有余,并心中安定、不受外物左右。——处世篇——1、大丈夫当以德性为原则士之出处,宜度德投趾,可不之节,必审于所蹈。(卷十二《崔毛何邢鲍司马传》裴《注》引孙盛曰)士人出仕或处世,应该先用德的标准来衡量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动,当遇到可行与不可行的抉择时刻,一定要审慎地做出选择。为人处世,应当有一个正确的原则,可处不可处,当行不当行,都应当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见利忘义,更不可损人利己,这样才能为自己求得最佳的人际关系,并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厚道是最高的精明志士不探乱以侥幸,智者不诡道以自危。(卷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志士不混迹乱世中意图投机,智者不用欺诈手段使自己陷身危险。形势混乱的时候就丧失原则,不顾道义,以图侥幸取利,甚至不惜用欺诈的手段以达到个人目的,这绝非志士或智者所为。这样做,最终危害的必将是自己。3、懂得知足,不受屈辱知足不辱。人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知足不辱与贪得无厌恰成鲜明对比。人如果不首先看看自己的才能和贡献究竟有多大,而只知一味向上伸手要,或挖空心思与同行争,想要得到与自己的付出不相符的回报,最终必将为人所鄙弃而遭受屈辱。4、做老实人巧诈不如拙诚。(卷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裴《注》引《傅子》)善于巧诈,还不如拙笨诚实。人无诚实之心,不踏踏实实、尽心竭力去干事情,而只知玩弄小聪明,挖空心思去迎合上司、排挤同事,以讨欢心、争利益,一旦其巧诈的面目被识破,不但其人会遭受千夫所指,也不可能再混下去了。5、善意是与人相处的最大秘诀以善相待,无不致快也;以不善相待,无不致嫌隙也。对人以善意相待,没有不愉快的;以不善意相待,没有不造成矛盾的。善意待人,而不恶意相伤,这应当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也只有这样,人与人才能愉快相处,外在环境才能和谐。6、谨慎做人,不吃亏凡人行事,年少立身,不可不慎,勿轻论人,勿轻说事。(卷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裴《注》引《晋书》)人从年轻时候起,立身行事,不可不谨慎,不要轻易议论别人,也不要轻易评论事情。大凡论人论事,皆当谨慎,绝不可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这样就能避免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不快,影响交际和合作。看准了的,该说的时候当然应该说,但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分寸。否则,就决不可乱说。7、不可好为人师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割断。(卷十九《任城陈萧王传》裴《注》引《典略》)有南威(春秋时晋国美女)那样的容貌,才可以议论美女;有龙渊剑(战国时韩国宝剑)那样的锋利,才可以议论宝剑。人不可好为人师,有其才而后可论其事。才陋而不知谦下,喜欢轻易诋毁他人,只能招人反感愤恨。8、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卷二十一《王卫刘傅传》)根据形势可以得到的东西我努力争取,就可以获得重大成功;根据形势不可以得到的东西我去努力争夺,就会遭到重大失败。应该得到而又能得到的东西,就可以努力去争取;不应该得到而且也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就不要觊觎。人往往会遭到两种类型的失败:一是可以得到的东西没有努力去争取,以致错过了时机而导致失败;二是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拼命去争夺,结果碰得头破血流而遭受重大损失。9、知人+自知=贤达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贤达之流,固必兼而有焉。(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注》)能知人的人称智,能自知的人称明。能在贤达之列的人,一定兼具这两种能力。知人难,自知更难。就算不能成为贤达,也应尽量向着知人知己的方向努力修养自己,如此才能更好的自处和与人相处。10、多想想别人的好记人之善,忘人之过。(卷三十八《许麋孙简伊秦传》裴《注》引《益都耆旧传》)只记别人的好处,而忘记别人的过失。记人之善则能取人之长以益己,忘人之过则可与人无隙而容人。11、有多大碗,有多少饭非才而据,咎悔必至。(卷五十三《张严程阙薛传》)不是那样的人才而占据那样的位置,一定会招致灾祸和悔恨。人当有自知之明,自知非其才,就不要据其位,否则不但会自取其咎,还将给别人造成损失。12、多跟好人在一起素丝无常,唯所染之。(卷三十三《后主传》)尚未染色的绢没有颜色,给它染什么颜色它就是什么颜色。这句古训,说明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人不能不慎于交友,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也不能不注意。13、爬得越高,越要懂得谦卑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居之以卑。(卷三十一《刘二牧传》裴《注》引习凿齿曰)立了大功知道礼让,地位高贵能够谦卑。满招损,谦受益。即使功高位尊,也应当谦卑自下。居功自傲,必招致失败,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就是例子。14、待人要真诚开诚心,布公道。(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对人以诚心相待,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人处世,做事、待人都能做到开诚布公、坦白无私,而不虚情假意,那么事情就会好办得多,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和谐得多。15、一定要提防花言巧语信言不艳。(卷四十七《吴主传》)诚实的话不玩弄辞藻。信言不艳,贵在诚实。花言巧语,实藏诈伪。——读书篇——1、读书要循序渐进升堂入室,究其阃奥。(卷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是探究学问的奥秘所在。凡读书,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如此,而决不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2、多读是最好的法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卷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注》引《魏略》)书读多遍,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书读得遍数多了,自然会有豁然开朗的时候。多读,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不肯勤读苦钻,是读书的一大忌。3、时间是挤出来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冬季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阴雨天是四季都有的多余时间。读书学习,要善于自己找时间、挤时间。4、读书贵在专精学猥则倦,倦则意怠。(卷二十八《王册丘诸葛邓钟会传》裴《注》)读书多而杂乱就会失去兴趣,失去兴趣读书的意志就会懈怠。书海无涯,学必专精,专精才能有所得,有所得而后愈增学习的兴趣。如果学无专攻,杂乱涉猎,虽可增加知识,但终究难有所成,无所成自然也就很容易懈怠了。5、学习方法很关键盲者欲视黑白,聋者欲听清音,苦而无功。(卷二十九《方枝传》裴《注》引《管辂别传》)瞎子而想看见颜色,聋子而想听到声音,再苦也终不可得。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其学习的方法和门径。如果学而不得其门,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就像盲人终不辨颜色、聋人终不辨声音一样。所以学习方法,不能不重视。6、兴趣是最好的门径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卷四十八《三嗣主传》)关于读书,就怕人不喜欢,喜欢就绝没有坏处。读书最怕不喜欢读,只要喜欢读,对所读之书再有所筛选,多读有品味的书,读书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对于读书,兴趣是第一位的,培养自己的兴趣是最关键的。——奋斗篇——1、人活世上,要靠自己努力居世间,当自为之,而但观他人乎?(卷十二《崔毛徐阿邢鲍司马传》裴《注》引《吴书》)人活在世上,应当靠自己努力,怎能只看他人呢!美好的前程要靠自己努力去创造,而不能只羡慕他人的成功,或者与不努力者攀比,否则是永远不会有出息的。2、志向决定高度有其志,必成其事。(卷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有那种志向,就一定能成就那种事业。有志者,事竟成。上面曹操那句话,也是此义。3、好男儿志在天下良田百倾,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卷四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裴《注》引《杂记》)我已有百亩良田,心不在一亩;我只有远大志向,心不在归家。心怀远大志向,不在归家,年轻人应当有这样的干云豪气和思想境界。勇敢地去走自己的路,为自己、家庭和社会做一番事业。4、最怕志气小,最忌半途而废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卷五十八《陆逊传》)志在远行千里的人,不中途而停足不前;有天下大志的人,不计较细小的事情以免损害大计。心怀大志,胸怀远虑,排除琐碎干扰;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绝不半途而废。如此,人生便没有到达不了的目的地。5、努力要趁早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裴《注》引《魏略》)少壮的时候真应当努力,年华一过,还怎么可以留得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年轻时就要奋发上进,否则年华老去,一事无成,只能悔之晚矣。6、人有气魄,事业才会成气魄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只有干非常之事,才能取得非常的成功。因循守旧,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敢越雷池一步,是干不成大事的。只有非常之人,才敢于行非常之事,而创造出非常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