咵一咵武汉的梅花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湖北金牌导游
李 宁
专业接待入境华语团,政府商务接待团,武汉评选四星级导游,深受游客喜爱。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中最有画面感,也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一句词了。梅,无论是岁寒三友,还是花中四君子,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也成为了许多文人骚客吟咏的题材。日前,2021年东湖的腊梅展已经在梅园拉开了帷幕,正是寻梅觅香的好时节,今天,我们就来咵一咵这武汉的梅花。
梅,古老中国是它的原产地。早在远古时期,梅就被人们发现并用作祭祀品或食品了。1975年,在安阳殷墟的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经作为食品存在了。后来相传徐福为了治疗秦始皇的厌食症,调配了一种饮品解决了秦始皇的病症,被后世称为“徐公饮”,其实就是乌梅饮料。早期,《诗经》中有云“摽有梅,其实七兮!”,告诉了我们古代已有梅的记录。《书经》中记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说明梅最早是和盐一样的调味品,发展到西汉时期,出现了《西京杂记》中的“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此时,梅,应该是经历了由食用品到观赏品的转变了。
梅,与楚地,与武汉都颇具缘分。中国有五大古梅,其中年代稍早的楚梅和晋梅都是栽种于湖北的,另隋唐宋三梅都是在浙江,想来和朝代中心东迁是有一定关系的。荆州章华寺内的楚梅,是现存最古老的梅花,相传是那座传说中的绝美宫殿——章华台的主人楚灵王亲手所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如今章华台华颜不再,灵王和细腰美人的故事已深埋地下,只有这株百年如一日的梅花仍迎寒而绽,充当着历史的看客。湖北黄梅江心寺内的晋梅,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也经历了1600多年的风霜。由此可见,湖北的环境自古就很适合梅花的生长。
同样,还是李白的那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不仅起了“江城”的雅称给武汉,还牵起了梅花与武汉的缘分。这是第一次古诗词中明确告知了武汉是赏梅之地,也让几百年后的宋朝有了“江城梅花引”的词牌名。
近代名人也很喜欢在武汉赏梅,其中和梅花有不解之缘的莫过于毛主席了。毛主席一生爱梅,他的咏梅诗不拘一格,独领风骚,一生钟意一曲《红梅赞》,就连中南海据说也种有几株梅树。而毛主席晚年在东湖之滨工作生活的地方就被称为“梅岭一号”。听这名字,梅岭,梅岭,就算不是真的栽梅成岭,那也必须是要种上数株梅树,才能得此名啊。也许毛主席喜欢在武汉居住,梅花也是一部分的原因呢。据传,梅兰芳先生曾经在武汉品评过一盆似鹿的梅花,还有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也是在武汉赏完梅后,写下了“且喜东湖春早到,红梅万树一齐开”的名句。
梅花在寒风中孕育,在雪地中绽放,只为向世人传达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息。由于它不畏冰雪,知难而上,坚强不屈的品格,和武汉人世代抗击洪水,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相符合,梅花在1984年3月17日成为了武汉市的市花,与武汉城市的命运紧紧的融合在了一起。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东湖梅园的出现,武汉就成立了中国梅花腊梅协会,这种专门研究梅花的院所,这也是后来中国梅花研究中心的前身,聚集了一批又一批热爱梅花,热爱武汉的科研工作者。1983年,武汉就举办了东湖梅花展,算起来应该是全国最早的梅花展。发展到现在,东湖梅园已经是全国四大梅园之首,占地800余亩,培育种植珍贵梅树品种320余种,20000多株,是全世界梅花品种最大、最多、最全的梅花培育基地。梅园目前年纪最大的梅树也有800多岁了。2002年2月,东湖梅园举办了首届武汉梅花节,一转眼快20年了,武汉人每年冬天都要去东湖梅园品一番梅,如遇漫天雪花,那就真是天公作美,踏雪寻梅了。
梅花,是冬与春的交织,是寒与暖的更替。英雄之城的武汉人,就如同东湖的梅花一般,在去年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用自己的寒冬迎来全国的暖春。现在,当疫情卷土重来,我们武汉人只想说:河北加油!我们行,你一定也行!